第六讲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知识架构】
导图指引
考向分析
考向(一)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
1.分析技巧
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1)从人物描写角度来概括人物。
小说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尤其是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2)从情节发展角度来概括人物。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讲,人物的思想性格则是通过情节发展具体体现的。
(3)从环境描写角度来概括人物。
环境决定和影响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二者相互统一。注意分析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注意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的强化作用。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4)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分析人物。
上述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故分析人物绝不可忽视这些因素。
(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和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的动作中获得某种启示。
(6)注意从不同角度或者多侧面把握人物。
人是最复杂的动物,他的气质德行、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有时甚至是变化的,很难用好坏、善恶来作简单性评价。
2.考查题型
(1)局部考查
典例 1 (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书匠(节选)
葛 亮
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梳理文本,概括分析。
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的能力,属于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作答时,首先通读文本,掌握小说情节变化,然后仔细揣摩文中对人物语言、肖像、心理等的刻画,从而把握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
1)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他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可以看出橡树林是老董职业的起点,多年后再次面对这个起点,老董________(心里充满了对旧时光的感慨之情)。
2)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指给“我”爷爷作画的地方,并且他还清晰记得爷爷当时说的话语,这些都表明老董________(对前辈的深切怀念)。
3)过去老师傅们把老董带到橡树林,他和“爷爷”也曾经来过橡树林,在这里老董学到了技艺,也有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距离那时已有三十年,文中说,“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这一句话表明老董________(内心有一种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2)整体考查
整体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需弄清两种不同:
一是“人物形象”与“精神品质”不同。
人物形象由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两部分组成,外在形象包括外貌、身份、地位、生活背景,内在品质包括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能力、喜好等,概括人物形象既包括外在形象,也包括内在品质。“精神品质”是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分析人物的内在品质。
二是“性格特点”与“形象特点”不同。
“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的内容;而“形象特点”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可以把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考虑进去。
典例 2 (2020·浙江卷)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梳理文本,概括分析。
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首先总体把握文本内容,根据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揣摩人物性格;其次,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句,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评价的语句,来评判人物性格;第三,通过事件综合起来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
1)彼得洛芙娜在一天夜里偶然读到波塔波夫写给父亲的信件,她被波塔波夫充满爱的精神感动,得知波塔波夫的期待之后,彼得洛芙娜决定帮他实现愿望,这些都能说明彼得洛芙娜________(体贴别人、善解人意)。
2)修好门铃后,彼得洛芙娜对即将回来的男主人公充满了期待,兴奋得面色绯红;她还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找到蜡烛,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她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这些说明彼得洛芙娜________(多情、浪漫)。
3)离婚后移居小城的彼得洛芙娜,由以前的抱怨变为“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和波塔波夫素不相识,却精心为他准备好一切,见到不敢进屋的波塔波夫,主动拉他进屋,并为他弹奏钢琴,这些都说明彼得洛芙娜________(热爱生活、积极主动)。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体贴别人、善解人意。当她从信中得知男主人公的期待之后,帮他实现了愿望。②多情、浪漫。比如修好门铃后,她对即将回来的男主人公充满了期待,兴奋得面色绯红。③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离婚后移居小城的她,积极拥抱生活的新变化。见到不敢进屋的男主人公,主动拉他进屋,并为他弹奏钢琴。
典例 3 (2020·全国卷Ⅱ)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原文见典例1)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梳理文本,概括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
(1)为了修复古籍,他敢于反对省外的专家,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但他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说明老董________(不畏权威,坚持行业规矩)。
(2)老董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通过“父亲”与老董的对话,我们知道老董曾经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夏主任结下梁子,现在为了修复古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老董也认为值得,这些都表明老董________(恪守职业操守)。
(3)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把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还去了偏远的橡树林,最终完成修复任务。这些都表明老董________(工作精益求精)。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微知点】
(1)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
①看身份职业:农民、小市民、军人等。
②看生活习惯:吸烟、跑步、熬夜等。
③看外貌特点:高大、瘦弱、魁梧等。
④看性格特点:自私、善良、勇敢等。
⑤看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等。
⑥看环境描写:地灵人杰等。
⑦看定性评价:作者或他人的评论性语言等。
(2)分析人物形象的固定术语
概括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
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
概括反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
自私、懒惰、凶恶、冷酷、阴险、冲动、莽撞、暴躁、脆弱,畏缩、胆小、冷漠、多疑、迂腐、贪婪、卑鄙无耻、厚颜无耻、奴颜媚骨、自以为是、处心积虑、阴险狡诈、鼠目寸光、勾心斗角、财迷心窍、口是心非、朝三暮四、油腔滑调、笑里藏刀、胸无点墨、沽名钓誉、不学无术、欺世盗名、胡作非为、自命不凡、阴险毒辣等。
(3)分析人物形象的模板
①概括人物形象的模板:
a.……;b.……;c.……。
分条作答即可,点与点之间不要交叉。
②具体分析人物形象的模板:
概括→分析
要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概括人物形象或性格特征,用“×××是一个……(思想或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的句式表达,接着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具体分析。
考向(二)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可以具体地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也可以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还可以通过环境气氛的烘托等多种手段来刻画人物。
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1.正面描写
即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等作正面、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
(1)外貌描写
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作用:①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②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状态。
(2)动作描写
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手法。典型的动作描写,不仅要写出人物在特定情势下的行动,还要写出人物以何种独特的方式完成这个动作。
作用:①直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②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透露出人物的心灵世界。
(3)语言描写
具体包括对话、独白、旁白以及对语气情态的描写。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要与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场合相吻合。
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折射出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
(4)心理描写
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有时可直接由作者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可以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所处环境及遭遇等来进行折射。
作用:①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②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
(5)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细节描写能够把事物细微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
细节描写的作用见“技法指导”。
(6)白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作为文学表现手法,主要指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作用: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和突出小说主题。
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侧面烘托,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作直接的刻画,而是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1)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包括环境描写和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这种笔法比较含蓄、委婉,给读者留下较大的自由想象空间,增加描写对象的主题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2)对比、映衬(衬托)
对比是把对立的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映衬(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映衬(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
3.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作用:“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王熙凤等单独写,是“点”;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则群体介绍,是“面”。这样写,能够突出描写重点,且使笔法变化多姿。
4.抑扬结合
抑扬结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欲扬先抑,一类是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与欲扬先抑相反,欲抑先扬是指,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物)的不良之处,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用假托的方式,先说其“好”,在读者心存狐疑之时,作者再由所谓“好”转而揭示其“坏”,由“赞美”转为指责。
作用: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5.虚实结合
文学作品中,实就是实写,即对人、事、景、物的直接描写,描写对象直接出现在作品之中,走上前台,定格亮相;而虚就是虚写,即被表现的事物没有直接出场,而是借助其他事物来烘托渲染,对象隐藏在描写文字的背后,有时也借助想象、幻想等手段描绘出与现实世界决然不同的虚拟世界,构成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来表情达意,起到实景描写无法达到的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作用。
典例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古董商马爷
余显斌
马爷也就五十来岁年纪,身板笔直,一点儿也不老,可人人都喊他马爷,喊着喊着,马爷的名声,也就传了一条街,继而传遍整个鹭岛。
马爷不是鹭岛人,是从台湾来的。
马爷开着一处古董铺子,在桥的另一边,一片绿色掩映着,木门搓了核桃油,上了生漆,红润润的,一片古朴雅致。马爷的生意很红火,人来人往的。红火的原因,大概是马爷为人宽厚。一次,有人拿了一个酒壶放在柜上,说要一万块钱,等着急用。马爷走过来,拿起壶看看,袖中伸出三根手指一笑道:“给三万。”他解释,这壶是明朝的,值这个价。说着,马爷慢慢用绵纸擦着壶底,擦着擦着就擦出了一点隐隐的字迹,蘸了墨一拓,是“嘉靖”两字,告诉对方,这是老古董,反悔还来得及,实在要卖,三万块。
对方见了,连连鞠躬感谢,拿了三万块钱走了。
儿子见了埋怨说:“爸,你咋告诉他实情啊?”
马爷回头看看儿子说:“咋的,想昧良心啊?”
儿子不说话了,气呼呼的,将不满写了个满脸。马爷告诉他:“人啊,做人第一,生意第二。人品上去了,生意也差不到哪儿去的,跟爸学着点儿。”
马爷的生意红火,还有一个原因,他是业内高手,啥古董到了他的手里,看看,摸摸,嗅嗅,或者敲敲,是真是假,什么朝代,一清二楚,很少有错。
就说那次吧,鹭岛古董权威张老板来访,两人坐下,一人一杯绿茶,一边随意地啜着,一边谈天说地,叙说古玩典故,哈哈大笑,很是投机。然后,张老板慢条斯理地拿出一把折扇,刷的一声打开,檀香扇骨,白绢扇面,上面填词一首道:“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门外柳相依。”旁边有兰草数茎,修长如带,随风摇曳。几朵兰花,淡雅如蝶。张老板微笑着解释:“近日行走老街,淘得一明清闺阁折扇,打开一看,竟然为河东君柳如是手书,不胜欣喜,特意携来,与兄共同品赏,一辨真假。”
马爷双手接过,拿在手里细细一看道:“张兄大概早已看出此为赝品了吧?”
张老板眉毛一挑,低声问道:“怎讲?”
马爷吱儿喝一口茶,缓缓吞下,侃侃而谈:“明清闺阁折扇最是典雅精致,纤巧精工,为扇中极品,其中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李陀那的,扇面书法或娟秀,或工巧,或清新,千金难求。可是,柳如是的则反之,与她们的不同。”
“为何?”张老板问。
马爷解说:“河东君虽为红粉佳人,却有壮士之气、健儿之志,故其字虽娟秀,却内含筋骨;表面虽柔美,内里却不失端庄方正,有王昭君出塞之势、公孙大娘舞剑之韵。而此扇书法秀媚,低徊掩映,柔媚气充溢其中,绝非河东君的。”
“就这点?”张老板啜口茶,缓缓问道。
“河东君擅画楼台高柳,绿水长天;兰花小品,非其所长。”
张老板听了,放下茶杯,站起来对马爷拱手一礼,呵呵一笑,挥手而去,此后见人就说,这个马爷,是个业内高手,让人佩服。
最让张老板和业界佩服的,是另一件事。
那天早晨,雾气浓浓地蔓延着,遮着房子、街道和树木,也遮着来去人影。马爷早早起来,提着个袋子,和儿子一起出门。这时,一辆三轮车驶来,从他身边擦过,人没挨着,他手里的袋子却被撞着了,咔嚓一声响,打开来一看,里面的那个罐子碎了。开三轮车的忙停住车,跳下来,用手掌搓着衣服,连连说:“对不起,多少钱,我赔。”马爷的儿子在旁边气呼呼地说道:“你赔?你以为这是……”马爷回头看了一眼儿子,拦住他的话头,笑着对开三轮车的说:“值不了几个钱,也就是一个腌菜坛子。”
开三轮车的听了,吁了一口气,擦了一把汗,问,多少钱啊?
马爷想想道:“给一百块吧。”
那人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包,仔细打开,找出一把票子凑够一百块,放在马爷手里,连连点头,转身上车走了。马爷儿子等着对方走远了,回头不满地说:“爸,那可是一个几万块钱的康熙朝的罐啊。”
“几万块钱在我们不算啥,在他就是一年的收入,如果赔偿,这一年他家咋生活?”马爷问儿子。“可你为啥又要一百块钱啊?”儿子不解。
“免得他心存愧歉啊。”
这事传到张老板耳中,张老板当天带着一群业内朋友,抬着一块匾,上书“天地良心”,吹吹打打来到马爷的铺子前,特意挂上。
(选自《金山》2019年11期)
简要概括马爷的形象特点,小说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塑造马爷这一人物形象的?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联系情节,鉴赏人物。
(1)小说围绕马爷主要写了三件事,分别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拿三万块钱买要价一万的酒壶并告诉卖壶人实情,突出了马爷____________(为人厚道,为商诚实)的形象;帮张老板辨识赝品折扇,突出了马爷____________(学识渊博,谈吐文雅,鉴赏水准高超)的形象;让开三轮车的拿一百块钱赔康熙朝罐子,突出了马爷____________(宽容大度,善良体贴)的形象。
(2)分析塑造马爷这一人物形象的手法,应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如“马爷走过来,拿起壶看看,袖中伸出三根手指一笑道:‘给三万。’他解释,这壶是明朝的,值这个价”“人啊,做人第一,生意第二。人品上去了,生意也差不到哪儿去的,跟爸学着点儿”等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_(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手法塑造马爷的人物形象。
再如“张老板听了,放下茶杯,站起来对马爷拱手一礼,呵呵一笑,挥手而去,此后见人就说,这个马爷,是个业内高手,让人佩服”“这事传到张老板耳中,张老板当天带着一群业内朋友,抬着一块匾,上书‘天地良心’,吹吹打打来到马爷的铺子前,特意挂上”,以张老板的佩服、赞扬,____________(侧面烘托)了马爷的人物形象。
再如鹭岛古董权威张老板来访,马爷帮张老板辨识赝品折扇的情节,是通过____________(情节的发展变化)来塑造马爷的人物形象的。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①为人厚道,为商诚实;②学识渊博,谈吐文雅,鉴赏水准高超;③宽容大度,善良体贴。(2)①小说中运用了大量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塑造马爷的人物形象;②借助张老板、卖酒壶的以及马爷的儿子等人侧面烘托了马爷的人物形象;③通过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突出塑造了马爷的人物形象。
【微知点】
场面描写与人物描写的区别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作用:场面描写一般由“人”“事”“境”构成,它是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构成单位,可以起到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渲染气氛、烘托事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考向(三)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首先明确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是小说主人公还是次要人物,然后再分析其作用。
判定小说中的主人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主人公出场并与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矛盾冲突是小说情节的开端。主人公性格的发展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主人公是小说中各种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是小说中主要矛盾的主导方面。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二是主人公的表现及其性格决定小说的主题。小说诸多人物中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反之,就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
三是不同地位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分析其作用也是能判定小说主人公的重要方法。
典例 5 除马爷外,小说还写了另一个古董商张老板。这有何用意?(原文见典例4)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鉴赏人物,分析作用。
本题考查小说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张老板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他的出现主要为了衬托主人公马爷,应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揭示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从情节方面看,借张老板与马爷的交往,进行过渡转换,用意是____________(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小说发展脉络更显合理)。
从人物形象方面看,以张老板的佩服、赞扬来写马爷,用意是____________(从侧面衬托马爷的高明、善良,使主人公形象鲜明突出)。
从小说主旨方面看,张老板等所赠“天地良心”牌匾,用意是____________(揭示为人为商之道,巧妙地点明小说主题)。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借张老板与马爷的交往,进行过渡转换,推动情节发展;②以张老板的佩服、赞扬来从侧面衬托马爷的高明、善良,使主人公形象鲜明突出;③用张老板等所赠“天地良心”牌匾,揭示为人为商之道,巧妙地点明小说主题。
【微知点】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对情节的作用 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呈现,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对情节的展开产生推进作用。
对人物的作用 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
对主题的作用 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所反映的主题和意图考虑。
2.次要人物(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形象的作用
从情节方面看 推动情节的发展。有些次要人物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
从人物形象看 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对比作用。
从主题主旨看 同主要人物一同凸显或揭示主旨。
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从情节结构看 “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从人物塑造看 “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陈述者,见证了人物活动的过程,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从主题主旨看 “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引领读者去思考、探索,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技法指导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单位,也就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情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放大,准确、生动、细致地将其描绘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闻其声”。
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一是将细小的事物描写得极细致、极“特写”;二是所描绘的细节必须具有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不少考生以为只要是细致描写就是细节描写,其实不然,只有这两个特征同时具备,才称得上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主要用于人物描写: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透露出人物形象的心理;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外貌、服饰方面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特征、身份等。
细节描写主要用于人物描写,也可用于环境描写,如场景细节,它是小说最重要的描写艺术之一。
总体来看,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情节发展。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展示人物性格。一些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精神风貌。
(3)凸显环境特征。文章中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往往要借助典型环境的描写,因此文章对一景一物的细致描写,既能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凸显环境特征。
(4)表达真挚情感。一篇小说能感染读者,往往因为其表达的情感真挚。而真挚情感除了来源于亲身经历的生活,还来源于成功的细节描写。
(5)深化作品主题。好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例】鲁迅是位细节描写大师。他在《祝福》中对祥林嫂集中进行了三次外貌描写,在这三次描写中,鲁迅都对其眼睛进行了极其精细、精彩的刻画,试分析这三次眼睛细节描写的内涵和作用。
第一处: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第二处: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第三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二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说明:三处细节描写是按祥林嫂生平排序的)
【答案】示例:(1)第一处写祥林嫂“顺着眼”,写出了她初到鲁家的怯生,性格的温顺与善良。第二处写祥林嫂“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表明祥林嫂依然那么温顺、善良,但经过丧夫丧子的重大打击,已极度悲哀,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希望。第三处写祥林嫂的眼珠“间或二轮”,表明祥林嫂在被鲁家赶出后沦落为乞丐,已经完全绝望、麻木,仅仅是个“活物”罢了。(2)三次眼睛细节的描写,写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每况愈下;三次描写层层深入,对照鲜明,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