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小说环境描写
【知识架构】
考向分析
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是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特点,鉴赏其技巧,概括其作用,俗称“一景三考”。“三考”中,景物描写的技巧在小说里一般不是考查重点,而景物的特点,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是重中之重。
考向(一) 概括小说环境特征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事件运行的具体背景。小说中的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中。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既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外在条件,又是人物性格得以表现的舞台。
1.环境描写的种类
(1)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2.环境描写的分析
①自然环境描写要抓住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周围景物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描写,分析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描写的是什么环境或哪个侧面,这些环境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②社会环境描写要抓住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进行描写,如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的思想观念和时代气氛等方面。
典例 1 (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音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溜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梳理脉络,分析环境。
分析小哥儿俩成长的家庭环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小哥儿俩的家中有厨子和花园,清明能吃到春卷。这些表明他们家________(经济状况良好,相对富裕)。
二是小哥儿俩平时都在上学,有一位叔叔在大学里教书,他们的家中有专门的书房,小哥儿俩还能跟着父亲和叔叔去听戏。这些表明他们家________(文化氛围很浓,家中长辈很注重子女的教育)。
三是小哥儿俩之间的关系融洽,无论去哪里玩,玩什么,都形影不离,没有以大欺小的情况发生。家里的长辈面对孩子的哭闹,没有严厉呵斥,而是耐心劝慰,表明他们都很尊重孩子。在有些等级森严的家庭,厨子这样的身份是不能随意和主人攀谈的,但小哥儿俩家的厨子能和他们轻松交流,女主人对他也是非常温和,表明他们家中主仆关系融洽。这些表明他们家________(人际关系和谐)。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经济状况良好:家里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家里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微知点】
分析小说的环境特征,需要概括画面的整体特色。如果小说中有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动词和形容词等,就以此来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若无此类词,应选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
考向(二)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主旨的表现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要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很多不同,分析时可相互参照。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方面的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②奠定基调,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2)人物方面的作用
①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暗示人物命运等。
②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形象。小说往往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使主要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
(3)情节方面的作用
①制造悬念,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伏笔等。
②多处景物描写可以相互照应,使文脉更加紧凑。
③推动情节发展,使结构更加严谨。
(4)主题方面的作用
揭示小说主题,使小说的内容更加充实,深化、升华文章的主题,增添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2)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影响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3)形成人物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就是要将人物置于真实的、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定环境中,这个环境甚至对人物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4)反映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完整的社会环境描写可以充分展示历史的真实和民俗的真实,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典例 2 (2018·江苏卷)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原文见典例1)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鉴赏环境,分析作用。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要先分析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然后再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画线部分描写了院里________(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________(充满生机)的氛围,让二乖见小猫前的情绪稍稍缓和一下。而“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又为________(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微知点】
文中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作用如下:
(1)如果环境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或者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
(2)如果环境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引导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3)如果环境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或心理。
(4)如果某个环境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考向(三) 分析环境描写技巧
小说环境描写有以下技巧:
描写角度 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
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写。
从观察角度入手,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使写景有层次。
描写技巧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典例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溜 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梳理脉络,分析环境。
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题目可转换为:“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这段描写文字,观察者“我”以________(壁顶)为观察点,既有对怒江的远望,也有俯望,可知观察者的视角________(有所变换);描写怒江既借助视觉、听觉,还借助观察者的________(内心感受):“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微知点】
环境特点(景物特点)与环境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特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指环境(景物)本身具有的特点,如凄冷、阴暗、闭塞等;后者是指环境(景物)描写的技巧。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仔细审视题干的要求,不可混为一谈。
技法指导
如何分析小说中的物象?
小说中的物象是小说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说物象在小说中处于从属地位,但其意蕴和作用绝不可小觑。小说中的物象种类很多,就其内容而言,有事物、景物、动物,个别的还有体现大环境的村镇等地域;就其地位而言,有主要物象(贯串全文的)和次要物象(只出现在文中某处的)。
1.小说中物象的基本作用
对情节安排的作用 预示情节走势,起伏笔、铺垫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开头)引起下文,(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
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衬托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烘托人物情感,暗示人物命运,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品格的映衬。
对环境描写的作用 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对主题表现的作用 点明社会环境;具有象征意义;暗示、揭示或深化、升华小说主题;寄托情感,增添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2.解答小说物象题的技巧
(1)注意物象出现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紧紧结合其上下文分析。主体物象要特别注意它在结构、主题方面的作用,次要物象要特别注意它在环境和人物方面的作用。
(2)根据物象种类与特征判断其作用。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于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应特别注意它在渲染气氛、铺设背景中的作用。与人物密切相关的物象,如人使用的器物、伴随于身的动物等,要特别注意它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可以结合情节把物象与人物的关系分成若干片段,再看它对哪些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起衬托作用,其衬托作用到底是正衬还是反衬。
(3)联系意蕴和技巧答作用。如答表现人物性格(或情感)或揭示主题,一定要答出表现出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意蕴),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主题意蕴),只有这样,才不空泛笼统。如运用了技巧,则要兼及其技巧效果,有的还有调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
【例】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原文见典例3)
【解析】从环境描写看,正是因为怒江峡谷高峻险恶,牛在壁顶充满了恐惧感,因此,写牛的恐惧是从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从对人物刻画看,一是充满恐惧感的牛正与“战战兢兢”的“我”相互映衬;二是充满恐惧感的牛又与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形成反衬。
【答案】示例: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