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讲 仿用句式、变换句式
一、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或情境),仿照给定的(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同一话题的新句子。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它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看,句式仿用一般不是仅就句式的特点设题,而是与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排比、对偶等联合起来考查。常见的仿写题型有:给定材料式仿写、常规式仿写和拟写对联。
题型一 给定材料式仿写
给定材料仿写,题目除了给出例句,还会给出考生答题所需要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利用所给材料,完成对示例的仿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仿写的难度。审题时,考生必须认真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和思想内涵,弄清所给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要严格按照例句的句式组织材料,使所写句子与例句形、神高度统一。
【解题技法】
给定材料式仿写“三步骤”:
第一步:审题
(1)审题干,弄清题干要求。给定材料仿写题对句式、修辞手法、仿句内容等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考生要明确这些具体要求。
(2)审例句及给定材料,把握题干的隐含要求,分析例句及给定材料的句式特点、语法结构、修辞手法、关键词语、情感基调等。
第二步:仿写
用给定的材料来仿写,尽可能写出与例句相协调的句子。
第三步:检查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检查:看仿句与例句的句式、结构、修辞、内容、情感基调等是否一致,看仿句是否符合题干的各项要求(包括明确的要求和隐含的要求)等。
【典题示例】例1.(2018·课标全国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题。例句从“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这三个关键词中概括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因此在仿写时必须找有相关性的三个词,概括出其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必须是中国人民的某种精神品质。例句先是写出三个关键词,然后再说中国人民的某种精神品质。句式结构为“××(四字短语)、××(四字短语)、××(六字短语),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两字词语)精神”。
第二步:仿写。先确定对象。奋斗,团结,梦想是中国人的伟大精神;将表现内容一致的事实放在一起。奋斗精神对应的关键词是“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团结精神对应的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梦想精神对应的是“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然后理顺“表现”与“精神”的关系,注意要符合逻辑事理。根据句式整齐、连贯的原则,每组的前两个四字词语的语序可以互换。比如“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也可以是“抗灾治水、垦田拓海、脱贫困奔小康”。
第三步:检查。从句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检查验证。检查句式上是否符合示例的形式;检查内容上是否分别对应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题型二 常规式仿写
常规式仿写包括命题式仿写、自选话题(开放)式仿写、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等,虽类型较多,但解题方法大致相同。
【解题技法】
考向1 命题式仿写
命题式仿写就是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以同一话题或另外提出新的命题内容(即话题),按例句格式进行仿写。
【典题示例】例2.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
【解题流程】
第一步:注意形似。例句的句式是“成熟是……;成熟是……;成熟是……”,形成了排比,仿句也应该采取这种句式。
第二步:注意神似(意谐)。仿句应以“博大”为话题,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内容健康。
【答案】示例一:博大是海纳百川的大度;博大是壁立千仞的胆魄;博大是汪洋浩瀚的豪放。示例二:博大是学富五车的丰厚;博大是胸怀坦荡的宽广;博大是气势磅礴的雄伟。
考向2 自选话题(开放)式仿写
自选话题(开放)式仿写是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不设定话题,不限定仿写内容,只对句式或修辞手法作相应的要求。
【典题示例】例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解题流程】
第一步:注意形似。要采用“××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的句式。
第二步:注意神似(意谐)。只要以排比的方式,围绕着不要害怕逆境的主题,写出三个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的语句即可。
【答案】示例一:蜡烛如果害怕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航船如果害怕颠簸,那它永远不能远航;矿石如果害怕冶炼,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示例二:玫瑰如果害怕采摘,那它永远不能吐露芬芳;骏马如果害怕牺牲,那它永远不能驰骋疆场;宝剑如果害怕锻炼,那它永远不能拥有锋芒。
考向3 嵌入式仿写
嵌入式仿写就是要求将仿写的内容镶嵌在语段中。这类仿写题一般限定了表达的思维空间,不仅要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还要注意仿写内容与语境的一致性,还包括用语的特点、情感基调和文体风格等,即形似意谐、上下连贯。
【典题示例】例4.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解题流程】
第一步:注意形似。要与原句“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的句式相符。
第二步:注意神似(意谐)。分析语境,明确“心灵旅行,古卷残页,穿越时空,欣喜”为上级语境,该语境要求其下属句子(例句+空缺句)表达这样的内容:以古代诗文为纽带,与古代文人、墨客、诗家、史家同游的心灵之旅。同时,还要做到与后文的“漠北黄沙”和“江南水乡”相呼应。
【答案】与岑参同赏“梨花” 与柳永泛舟钱塘
考向4 续写式仿写
续写式仿写,一般是在提供材料的末尾留空,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句式和内容,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典题示例】例5.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
【解题流程】
第一步:注意形似。要与母句框架“回忆毕竟是……,希望才是……”的句式相符。
第二步:注意神似(意谐)。例句的每一组句子中的每个分句都要含有比喻,同时“回忆”和“希望”领起的两个分句要形成对比。
【答案】(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 (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 (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 (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
题型三 拟写对联
首先读懂题目要求中的显性条件,继而读懂提供的上联,发现在内容、字数、词性、结构、节奏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拟制下联,要考虑内容的相关性,保持字数、词性、结构、节奏等方面的一致性;最后将拟制的对联和提供的上联进行比较,看是否有不妥之处。
【解题技法】
对联式仿写“5原则”:
1.字数相等,词不重复
对联没有字数限制,长的可达几百字,短的则只有一两个字。但不论长短,同一对联的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而且应做到对应位置的字词不重复。
2.结构相应,句式一致
对联中上下联的结构、句式应完全一致。比如杭州云栖寺的对联:“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3.词性相对,短语相应
对联的上下联相应的地方的词、短语要对应,从词性的角度分析,词性要一致,比如名词对应名词,并列短语对应并列短语等。比如:“吹笛闻梅落,登楼待鹤归。”从词性的角度看,“吹”与“登”,“闻”与“待”,“落”与“归”动词相对;“笛”与“楼”,“梅”与“鹤”名词相对。
4.平仄相对,音韵和谐
比如上联末字若押仄声韵,下联末字则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比较宽,不作具体要求。
5.内容相关,情感一致
上联和下联表达的主要内容应基本一致,即使是两种相反的情形,也存在某种联系,并且表达的情感也要一致。
此外,上下联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字,否则,就犯了对联的大忌。
【典题示例】例6.下面是一些同学在读《三国演义》时所写的对联,有的同学只写了上联,有的同学只写了下联,请你根据《三国演义》的内容,补写下联或上联。
学生A:刘备三顾茅庐问天下,______________。
学生B:斩颜良诛文丑,可知云长出手快;______________。
学生C:______________;诸葛亮六次出祁山,用智用谋。
【解题流程】
第一步:把给出的上联或下联进行切分,如“刘备/三/顾/茅庐/问/天下”,各词的词性分别为:名词/数词/动词/名词/动词/名词。
第二步:按对联要求,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的词性要相同,且上下句主旨、情感、语意应保持一致。如“刘备”对“孔明”,“三顾茅庐”对“七擒孟获”,“问”对“定”,“天下”对“后方”。
第三步:把对出来的词语连缀成句,同时,检查是否有语病。
【答案】A.孔明七擒孟获定后方 B.布迷阵断河桥,当晓翼德吼声高 C.关云长千里走单骑,重情重义
二、变换句式
新高考和传统高考都注重在语境中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但传统高考往往选用说明、议论性文段作为考查的语料,新高考则往往选择记叙、描写性文段作为考查的语料。选用语料的不同决定着命题方向的差异,比如新高考就注重从句式角度考查语言表达的效果。解答句式类题目,要学会句式之间的灵活转换,还要学会鉴赏句式的表达效果。
变换句式就是能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改成适应语境要求的句子。高考考查变换句式主要有长短句变换、整散句变换、重组句子、语体变换四种题型。
变换句式解题要求:
1.原则:不能改变句意
2.审视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3.分析原句特点:句式特点、分句间关系、句子结构特点
4.按要求改变原句句式——适当改原句词语、句子结构
5.改后检查——是否改变原意
句式类型:
长句与短句
类型 举例 特点 表达效果
长句 一个长句: 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和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奇人。 修饰语(定语、状语)多,并列成分多,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 表意严密、精确、细致,主要用于书面语、议论、描写之中。
短句 四个短句: 帕格尼尼是世界级小提琴家,更是一位奇人,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但他却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 词语较少,结构简单。 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主要用于口语、紧急场合、演讲词等。
整句与散句
类型 举例 特点 表达效果
整句 每当疲惫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遥想追逐的远方,汲取力量再上路;每当困惑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梳理纷乱的思绪,驱走迷茫再上路;每当痛苦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抚平心中的伤口,擦干眼泪再上路;每当要放弃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作出艰难的取舍,打起精神再上路。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主要是排比、对偶句等。 句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 每当疲惫的时候,就请停下脚步,遥想追逐的远方,汲取力量再上路;有时候困惑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这时要梳理纷乱的思绪,驱走迷茫;痛苦也是会遇到的,需要停下脚步,抚平伤口,擦干眼泪;甚至有时要放弃,我们就要停下来作出艰难的取舍,打起精神再上路。 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主要是非排比句、非对偶句。 比较灵活,富于变化,生动感人。
口语与书面语
类型 举例 特点 表达效果
口语 ①徐凡先生是江苏南京人,现任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他是我国红学界的研究专家,③尤其在考证《红楼梦》作者身世方面有专长。④他的著作《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以及获优秀教育图书奖的《〈红楼梦〉导读》获得了海内外的赞誉。 句子比较短小,结构也简单,少用关联词语。 表达活泼、自然
书面语 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有时用一些文言句式。 表达严谨、周密
肯定句与否定句
同一事物的意思可以用肯定判断表示,也可以用否定判断表示。否定句有两种类型:一般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一般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个否定词,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加上表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比一般的肯定句语气更强,更加肯定。一般来说,双重否定句语意最重,语气最强烈;一般否定句语意最轻,语气最弱。例如:
肯定句式:克隆羊的技术可以掌握。
否定句式:克隆羊的技术不难掌握。
双重否定句式:克隆羊的技术并非不能掌握。
常式句和变式句
常式句就是按照汉语惯常的结构规律来组合的句子。变式句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改变了惯常的结构形式的句子。
常见的变式句有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等几种。
1.定语后置句
常式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变式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祝福》)
在这个变式句中,鲁迅先生把定语“空的”单独拿出来,就是为了强调祥林嫂乞讨生活之苦。在鲁镇乞讨的她已经要不到吃的了(没有人愿意给她),这说明她目前的状况极度悲惨,反映了鲁镇人们对她的冷漠,同时也为下文她的死作了铺垫。一个后置的定语“空的”,我们分析出了三层意思,这就是语言结构变化后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2.主谓倒装句
常式句:你怎么了?
变式句: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
水生和水生嫂深夜在月下对话。水生嫂感觉水生今晚不同以往,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甚至答非所问,这自然引起了她的“警觉”。一句“怎么了,你?”的问话,有三个信息流露:一是写出了水生嫂敏锐、细腻而又急切的神态;二是体现出水生嫂的温柔和体贴,表达了水生嫂对水生的关心;三是表达了夫妻情深。如果把这句话用正常语序来表达,效果就大打折扣,平淡无奇了。
3.状语后置句
常式句:如果我能够,我要为子君,为自己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
变式句: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鲁迅《伤逝》)
这个句子中,作者将“为子君,为自己”这个状语后置,这是为了突出悔恨和悲哀的对象,强调悔恨和悲哀的程度之深。
【特别提示】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除了从句式的角度来分析之外,还要从修辞、用词、人称使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1)修辞手法:找出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手法的效果、好处。如比喻可以使表达更生动形象;拟人把物人格化,富于情趣;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2)精妙用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名词罗列,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写的镜头,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另外,还可分析其中的两字短语、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3)人称使用:
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
【解题技法】
分析句子表达效果“三步骤”:
第一步:作对比,找不同。先将原句与改写后的句子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不同的地方。
第二步:辨句式,知类型。通过对比原句和变换后的句式特点,弄清楚属于哪种句式变换。
第三步:据内容,析效果。根据句子的具体内容,结合不同句式的特点,分析变换后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题型一 长短句变换
长句,包括结构复杂的单句和复句中包含着长句的句子。长句变短句是将一个结构复杂的长单句,变成复句或句群。
短句,包括短的单句和复句中结构简单的句子。短句变长句与长句变短句在思维上正好相反。从语法上说,就是要以一个核心句为主体,将其他句子变为核心句的修饰成分。
考向1 长句变短句
【解题技法】
长句变短句“三步骤”:
第一步:找准主干句。“主干句”是指重要的中心的句子,不简单等同于“句子主干”,它可以包含部分修饰语。找到主干句后,把它暂放一边。之所以“暂放一边”,一是因为这个句子的位置待定——或放在段首,或放在段尾,一般不在中间;二是因为这个句子在整理成段时或需要“增删词语”。找准主干句就等于完成了长变短的三分之二。
第二步:抽出修饰语独立成句。把长句的修饰语分别抽出,写成若干个完整的短句。并列型的修饰语可采用并列关系抽取,包含型的修饰语要根据逻辑关系整理出几个句子。
第三步:整合成连贯的语段。长句变成短句后,这些短句必须构成一个连贯的语段,而不是互不相干的几个独立句子,所以在操作时不要被题目中给出的序号、标点所迷惑。所谓整合,就是通过合理排序、使用衔接词(借代词和关联词)、增删词语等手段把前两步析出的短句整理成一段连贯的话。
【典题示例】例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作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解题流程】
第一步:找准主干句。分析原句结构,提炼出其主干“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使其单独成句。
第二步:抽出修饰语独立成句。“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修饰限制成分,可以让它们单独成句。
第三步:整合成连贯的语段。从对句意的分析可知对于雨果的了解是关于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杰出的贡献的,所以可以先概括出这样一个短句来,然后再用一个短句介绍他的贡献的具体内容。这样组织起来的几个短句表意就更有逻辑性、连贯性。为避免用语重复,第一个短句之后的短句的主语由代词“他”来替代“雨果”。
【答案】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考向2 短句变长句
【解题技法】
短句变长句“三步骤”:
第一步:确定长句的主干。找到所给的几个短句中共同陈述的对象,定为长句的主语,然后再依次确定谓语和宾语。
第二步:组合附加成分。将短句中的其余内容合理转化为长句的定语、状语或补语。
第三步:复查验证排序。检查变换后的句子的主干成分、附加成分、并列成分等的语序是否恰当。
【典题示例】例2.将下面四个短句转换为一个长句。要求:不改变原意,可适当改变个别词语。
①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莱因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②为什么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
③他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黑暗无知的时代。
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将只剩下娱乐和成功。
【解题流程】
第一步,确定主干。弄清这些短句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可用作长句主干的一个句子,本题可以把“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莱因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主干句。
第二步,提取剩余句子的主要信息。
第三步,将其他短句改成主干句的修饰成分,并按一定的语法或语意关系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本题可以把③④作为“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莱因”的定语补充进去,然后用第②句替代主干句中的“这样”。
【答案】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只剩下娱乐和成功的黑暗无知的时代的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莱因曾提出“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的问题。
题型二 整散句变换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主要有排比句、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有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
考向1 散句变整句
【解题技法】
散句变整句“三步骤”:
第一步:定基准句。分析语句特点,确定某一句为基准句。
第二步:仿基准句。把其他句子调整成与基准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整体形成对偶或排比。
第三步:理顺检查。调整理顺句子,检查有无语意变化。
【典题示例】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作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解题流程】
第一步:确定基准句。根据画线句子的结构特点,可以将“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作为基准句,将“是”作为排比句的标志词语。
第二步:仿基准句。“为信仰无怨无悔作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仿照基准句改为“是为信仰无怨无悔作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仿照基准句改为“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第三步:调整理顺句子,检查有无语意变化。
【答案】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作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考向2 整句变散句
【解题技法】
整句变散句“三技巧”:
一去 重复 找出整句中重复使用的词语,适当删去其中几个,使某些分句中不再呈现此类词语。
二调 句式 取消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调整句子结构,使句子长短不一。
三查 语意 检查语意是否连贯、内容是否遗漏。
【典题示例】例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散句。
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尽管他们彼此素不相识,尽管他们的性格有所不同,但共同的语言却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解题流程】
第一步:去重复。这个句子的重复性词语是“尽管他们”,可以去掉其中的两个,保留一个即可。
第二步:调句式。取消原句排比的结构,使句子长短不一。
第三步:检查语意是否连贯、内容是否遗漏。
【答案】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彼此素不相识,性格也有所不同,但共同的语言却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题型三 重组句子
重组句子题型,多是改变句子的开头或陈述对象,让考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重新表述。
【解题技法】
重组句子“四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第二步: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句式特点、分句间的关系、句子的结构特点等。
第三步:根据重组的要求改变原句句式。
第四步:检验重组后的句子,看是否改变了原意,是否符合要求和规范。
【典题示例】例5.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本题要注意“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的题干要求。
第二步: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原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原句表结果的分句的宾语。
第三步:根据重组的要求改变原句句式。把原来的句式改为“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辛弃疾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第四步:检验重组后的句子是否符合要求。
【答案】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辛弃疾在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之其英勇行为受到过宋高宗的赞许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题型四 语体变换
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口语句式,书面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书面语句式。
【解题技法】
语体变换“3注意”:
1.注意保持语意的一致性。口语和书面语,生动语言和平实语言转化之后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相同的。
2.注意符合各自的语体色彩。如书面语要典雅,口语要通俗;生动语言要形象,平实语言要科学准确。
3.注意面对的对象。对象不同,采用的语体也就不同。
【典题示例】例6.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个字。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
【解题流程】
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把握关键。即“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中的“少儿听众”是关键点,适合“少儿听众”的内容必须具有口语色彩。
第二步:找出画线句中书面语色彩较浓、不适合少儿听众的词语。如“潺潺流过”“清晰可见”“长髯老者”“清瘦”“炯炯有神”等。
第三步:把找出的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词语转化为具有口语色彩的适于少儿听众的语句。如“潺潺流过”改为“哗哗啦啦地流着”,“长髯老者”改为“老爷爷,胡子长长的”等。
【答案】一条小溪哗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精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