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十四讲 现代诗阅读 精品教案 (新高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十四讲 现代诗阅读 精品教案 (新高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3 15:4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四讲 现代诗阅读
【考情分析】
1.现代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但高考全国卷甚至地方卷比较青睐小说、散文,现代诗歌与戏剧没有出现过。但新高考扩大了文学类阅读考查的范围,这意味着现代诗歌也将会在新高考试卷中“粉墨登场”。
2.现代诗歌阅读的题型和小说、散文一致,设置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主观题分别为4分和6分,分别考查现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备考建议】
1.了解现代诗歌鉴赏的重点内容。
2.掌握现代诗歌的一些必要的鉴赏方法与技法。
3.通过适当的练习,进一步了解设题情境,弄清楚常见的设置迷惑点的手法,积累解答经验,增强鉴赏能力。
【阅读要领】
一、知现代诗歌文体知识——读文之基础
(一)了解现代诗歌的特征及分类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诗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类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等都属于这一类。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情感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2.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
(1)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的规定。
(2)自由诗: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3)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
(二)熟悉现代诗歌的常见流派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有:
1.20世纪初: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2.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群、七月派、汉园三诗人。
3.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
4.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5.20世纪70年代:朦胧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
6.20世纪80年代: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诗群、新世代)、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他们诗群、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7.20世纪90年代:网络诗歌(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信息主义、70后诗人。
8.21世纪初:窗诗派、泰戈尔体诗歌、灵性诗歌、新江西诗派、80后诗人、边缘诗派、春草派诗歌、90后诗人、素颜派诗人、流萤诗派。
(三)把握现代诗歌的语言特色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1.语序倒置
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由于押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如杜运燮的《秋》:“连鸽哨都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这里的“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就是“那阵雨喧闹的夏季过去了”的倒置。
2.成分省略
在现代诗歌中,为了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使诗句更硬朗,更坚实,往往省略一些成分,让读者去体味,去填补诗句的空白。如舒婷的《神女峰》(第二节):“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里,诗人将“神女峰”这一陈述对象省略,揭掉了“神”的面纱,将“神”还原为大写的“人”!
3.词性转变
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临时改变词性,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如闻一多的《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句中的“坚贞”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转变成了名词。
4.语句凝缩
“诗家语”具有含蓄、凝练的特质,这就决定了诗句必须高度凝练,大幅跳跃,以一当十。其留下的空白,需要读者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填补,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如卞之琳的《距离的组织》的末行:“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这样诗句具有“弹性”,留给人想象的余地。
5.反常搭配
“诗家语”不同于日常用语的逻辑思维,强调从诗的角度,尽可能地使语言有新意,从而抓住读者的阅读感受,为品味诗歌搭建好语言的平台。如北岛的《红帆船》:“在被黑夜碾碎的沙滩/当浪花从睫毛上退落时/后面的海水却茫茫无边/可我还是要说/等着吧,姑娘/等着那只运载风的红帆船”“在被黑夜碾碎的沙滩”“浪花从睫毛上退落”之类的句子,在日常用语中,会被人斥为不通顺,不合语法规则,但从诗的角度去理解,恰好是成功的表达。这里的“黑夜”象征一种强硬野蛮的异己力量,“浪花”暗指泪水,“海水”“茫茫无边”是喻指潜藏在心底的泪水(忧伤)之多,“红帆船”是暗喻某种希望。
6.复沓铺排,富有音乐美
现代诗歌的主要表达功能是抒情。为了使诗人的情感充分抒发出来,诗歌语言常常出现复沓与铺排。这样的铺排,使诗歌显得气势磅礴,有力地强化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复沓和铺排在诗歌中的频繁出现,丝毫不显得累赘和多余,反而使诗歌充满了节奏感和音乐性。
7.讲求语言形式,富有建筑美
现代诗歌的语言富于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8.语言形象化,富有绘画美
现代诗歌讲求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辞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二、明现代诗歌阅读步骤——读文之要诀
现代诗歌读文“4看法”:
1.看背景
了解背景,是鉴赏的第一步。现代诗人的理想追求不同,所处的环境和写作时的具体背景不同。鉴赏现代诗歌,必须了解诗歌的时代特征,甚至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要联系时代特征去考查作品的内容。
2.看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
3.看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
4.看虚实
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
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
【读文指导】
(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真题文本】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卅日
在苏格兰高原
【读文示范】
(1)看背景:
这首诗歌标注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透露了诗歌写作的时代和当时作者所居之地。辛笛诗歌创作早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当时诗人留学英国,受华兹华斯的经典抒情诗《孤独的收割者》的启发,创作了《刈禾女之歌》。
(2)看诗眼:
在这首诗中,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感的诗眼是“空而常满”。诗人身处外域,眼望原野,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异域的原野,使诗人内心空虚惆怅;神往故乡,顿觉充实而甜蜜,故而才有“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的思考。诗人正是捕捉了这一瞬间的诗心,表达了劳作的欢欣。
(3)看意象:
这首诗歌意象鲜明,诗中选用了“长案上的水瓶”“深深的井”“金黄的穗子”“麦浪”“蓝的天空”“飞腾的马”等意象,既有记忆中家的景象,也有眼前的景象,还有想象联想之景。特别是那金黄色的麦穗,勤劳的女伴,朗照的阳光,闪亮的镰刀,鲜艳的头巾,蔚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这一系列明丽清新的意象,很好地营造了收获的场景,塑造了刈禾女的形象。
(4)看虚实:
诗篇起首两句,点明了刈禾女的家乡原在远离大城市的乡村,接着便是对家乡甜美的回忆。开头两句为实写,回忆内容为虚。“实”是创作背景,“虚”是往日生活和心中向往。分清诗歌的“虚”“实”,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真题体验】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应考思路】D项,“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错误。从全诗来看,“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主要是说刈禾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这里,作者借刈禾女之口,抒发自己积蓄已久的对自然宇宙的热烈渴望之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 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应考思路】B项,“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有误,“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这句诗中没有“静”“时间”,只有“动”“空间”。
3.“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
【答案】①“水瓶”和“井”空而常满,刈禾女的内心也空而常满;②“空而常满”指的是“我”内心空阔,却十分充盈,感到满足;③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语言的能力。
【应考思路】本题需要分别理解“空”“满”的内涵。结合诗歌的开头处的“长案上的水瓶”和“深深的井”,以及“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等分析可知,“空”主要指主人公远离故乡的空虚感,抒发自己积蕴已久的对生机勃发的自然宇宙之热烈渴望。
4.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①可直陈内心,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记忆结合起来,让刈禾女的形象更为丰满;②通过刈禾女情绪的起伏变化,形成内在韵律感;③充分调动个人感官,多角度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④从“我”的角度抒情,“我”既指刈禾女,部分地方也可以指诗人,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⑤缩短了读者与作者间的距离,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应考思路】《刈禾女之歌》中,以“我”为主要的叙述人称,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起来更有兴趣,缩短了读者与作者间的距离;使读者进入主角人物地位,给作者带来现场感。结合“我的家”“我记起”“我的眼”“我来日光下收获”“我看不见自己”等分析可知,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更具真实感。
【考试题型】
从考查的能力要求看,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的考查目的相同,都是考查鉴赏评价能力;从设题的角度看,既有客观选择题,又有主观简答题,都是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考查。只是现代诗歌是现代人的诗歌,运用的是白话语言和现代生活中的意象,表达的是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现代诗歌在表现手法和呈现形式上更加灵活,参差不齐的诗行和更加具有跳跃性的语言和思维,使其理解鉴赏的难度不低于古代诗歌。
题型一 客观选择题
现代诗歌选择题,第一题侧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选项主要针对诗句来命题,设题角度主要包括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第二题侧重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选项主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来命制。对于这两类题,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考向一 内容理解类选择题
【解题技法】
准解新诗内容理解类选择题“三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诗,把握大意
对于诗句的理解离不开对全诗主旨的把握,从诗歌语言入手,迅速切入诗歌,准确概括诗歌的主旨成为理解诗句的关键。
第二步:分析选项,圈定易错点
这类题选项的设置往往是“诗句+解读”,由前者可确定诗句位置,由后者对诗句的理解可圈定易错点。
第三步:回归原诗,逐项比对
将选项中的诗句放回原诗,结合整首诗的主旨,逐项进行分析,从设误的不同角度仔细核查,找出错误选项。
【典题示例】
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解题流程】
第一步:通读全诗,把握大意。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第二步:分析选项,圈定易错点。
A项“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B项“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项“隐含献身之意”、D项“而不是指诗人自己”均为易错点。
第三步:回归原诗,逐项比对。
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我”是抒情主人公,通读全诗,结合时代背景,我们不难发现,D项这两句诗中“我”的喻体“鸟”就是诗人自己。
【答案】D
考向二 艺术特色类选择题
【解题技法】
准解新诗艺术特色类选择题“三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题干要求中“艺术特色”的字样,指出该题的考查点,“不正确”点明答题方向。
第二步:读选项,定技巧
分析每个选项,圈定所考技巧,弄清表达效果,思考命题意图,定位易错要点。
第三步:细分析,准解答
仔细分析各项的“艺术特色”,依据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结合全诗的主旨,找出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典题示例】
例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双桅并在,一语双关,暗示了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互相区别的心理。
B.“岸”象征着女性渴望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的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编织在一起。
C.“船”“岸”“风暴”“灯”等具体意象组成一幅完整的静态的画面,而在它们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
D.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艺术特色”,要注意在选项中寻找艺术手法,还要特别关注题干要求中的“不正确”字样。
第二步:读选项,定技巧。
A项“一语双关”、B项“象征”、C项“意象”、D项“语言自然流畅”等均为“艺术特色”。易错要点还有:A项“并立又互相区别”、B项“与光明信念编织在一起”、C项“静态的画面”、D项“开阔的时代情怀”。
第三步:细分析,准解答。
结合全诗,分析选项,我们不难发现,C项,“组成一幅完整的静态的画面”中的“静态的画面”错误,从诗中“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可以看出这是一幅动态的画面。
【答案】C
题型二 主观简答题
现代诗歌简答题,无外乎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考点的考查。这一点与古代诗歌是相通的。只是在鉴赏中,要注意现代诗人的形象类型与古代不同,塑造形象的手法虽然“大同”但也有“小异”,现代诗歌更重视比喻、象征,而较少使用典故;最为显著的区别是,现代诗歌是用白话语言表达现代人情感的诗歌,虽然也有“炼字”“炼句”的追求,但白话不同于文言,似乎更重视语言的跳跃性和技巧性。
考向一 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
现代诗歌形式自由,含义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直率陈述与“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歌,在形象的塑造上,有三个地方明显地不同于古代诗歌:
1.现代诗歌的形象更含蓄
古代诗歌中,无论是诗人形象还是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咏物诗中的事物形象还是写景抒情诗的意象、意境,都相对具体可感;而现代诗歌中,由于诗人们更加注重诗歌的含蓄性和表现技巧的创新,使一些诗歌的形象比较难于把握。如《刈禾女之歌》中的“刈禾女”,不少考生就定位不准。
2.现代诗歌的形象更多样
在现代诗歌中,诗人的形象更加趋向于展现自我心态,诗中描写的形象更加碎片化,运用的意象多是现代事物,固定的意象含义被打破,描绘的意境也更切合现代生活。
3.现代诗歌的形象更具有现代生活气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反映社会生活,表现现代人情感的现代诗歌中,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事物形象,乃至选用古代意境的诗歌,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现代人的生活气息。如舒婷的《致橡树》、郑愁予的《错误》。
【解题技法】
鉴赏现代诗歌形象题“3环节”:
1.抓关键词语
对现代诗歌内涵的理解,需要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反复揣摩,弄清表层意思。
2.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
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内涵。
3.关注思考层次
现代诗歌意象鉴赏题一般答题思路:表层属性+深层内涵。作答时,要特别注意这一思维模式。
【典题示例】
例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树①
郑敏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
当它鼓舞,当它多情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
你走过它,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
我的眼睛遇见它
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
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
在它的注视下溪水慢慢流去
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
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
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
【注】①选自诗人诗集《诗集1942—1947》,本诗集出版于1949年。
问:“树”这个意象有何含义?
【解题流程】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抓关键词语 “声音”“宁静”是“树”的特点和品格,全诗两自然节紧紧围绕这两个词语展开。对于“树的声音”,可从“封锁在血里”“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来解读分析。
结合作者 经历或背景 这首诗写于中国革命胜利前夕,作者感受到中华大地饱含苦难后的沧桑,她用满怀激情的笔触去呼唤新生的民主力量,寄托着她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
关注思 考层次 “树”只是一个自然物象,但在诗人的笔下,它有了声音,鼓荡着激情,成为作者情感抒发的突破口。
【答案】“树”是自然物象,但诗人内心所感受到的是树的声音、树的宁静,这两种“品格”暗示民族力量的新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考向二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现代诗歌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表达趋于口语化、散文化。
【解题技法】
准解现代诗歌语言鉴赏题“三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定考查类型。仔细分析题干,弄清命题人的意图,看考查的是关键词语、关键诗句的内涵、特点,还是诗歌的语言风格。
第二步,依类型,定答题方法。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要关注词语的含义、手法和作用;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诗句,要分析句意、效果和作用;鉴赏语言风格,要概括风格,结合诗句解读,分析表达效果。
第三步,依要求,定作答要点。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答题方法,概括归纳出答案要点,要注意答案的概括性、全面性。
【典题示例】
例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复活的土地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
问: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定考查类型。
题干中的“如何理解……两句诗的含意”,说明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关键句子。
第二步:依类型,定答题方法。
鉴赏诗句的含意,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这两句诗中的关键词语是“悲哀的诗人”和“往日的忧郁”,而关键词语的理解则要结合具体语境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第三步:依要求,定作答要点。
“往日的忧郁”,指多年积郁在诗人胸中的忧患、伤痛,源于他心中关注民族命运的激情。本诗写于“1937年7月6日”,正是抗战爆发的阶段,“拂去往日的忧郁”,作为忧国忧民的激进诗人,这里既是宽慰自己更是激励别人。
“悲哀的诗人”应该首先指作者自己,艾青希望自己不要沉于消极的情绪中不可自拔,这里意在鼓励自己,激活内心,暗示自己光明即将到来,要充满信心,勇敢走出阴霾。
诗人创作的用意更在引领读者、民众,他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大家:水深火热的黑暗日子必将终结,勉励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人们拂去往日的忧郁;艾青是爱国诗人,他爱国家爱百姓,作为民众的一员,诗人的情感其实抒发的就是民族的情感,艾青的这首诗是劝慰鼓励自己,更是在感召激励人民大众。
【答案】①水深火热的生活即将结束,诗人勉励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②“悲哀的诗人”就是指作者自己,作者让希望在自己久久负伤的心里苏醒,也就是暗示光明即将到来;③诗人也是民众的一部分,诗人所体现的情感,就是民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借勉励自己来勉励人民大众。
考向三 鉴赏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法。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指出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解题技法】
“三步骤”速解现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题:
第一步,准确指出表达技巧。现代诗歌使用的表达技巧主要有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常考的有描写和抒情,修辞手法常考的有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等,表现手法常考的有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用典、虚实结合、象征等,要注意由此出发,来判断这些常用的表达技巧。
第二步,分析手法的运用。分析这种表达技巧是如何在诗中体现出来的,要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第三步,赏析表达效果。有些诗歌本身蕴含着作者非常复杂的思想情感,鉴赏时要在分析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加以点明。
【典题示例】
例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问:诗的第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解题流程】
第一步:准确指出表达技巧。
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寻梦者”,首段和尾段都将“梦”写成了实实在在的“花”,这样看来,作者采用的应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步:分析手法的运用。
“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作者将无形的“梦”写成具体可感的“花”,生动形象。
第三步:赏析表达效果。
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首先交代了梦的特点,其次揭示了人们对“梦”向往的原因;从读者的层面来看,使其真正认识到“梦”的可贵。
【答案】诗的第一节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以实写虚的手法,将虚幻的“梦”写成了实实在在的“花”,交代了“梦”的奇妙与娇妍,揭示了人们向往“梦”的原因,并总结了“梦”的特点,让读者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
考向四 鉴赏现代诗歌的思想情感
与古代诗歌相比,现代诗人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选取的抒情对象更加多样化,使得现代诗歌的情感类型更不明显。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诗歌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要能概括、分析和评价。
【解题技法】
准解现代诗歌情感鉴赏题“4角度”:
1.时间角度
按照诗歌的行文思路,给诗歌划分层次,提取多个感情要点,从而把握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关键词角度
作者在诗歌中往往会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来点明诗歌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描述对象角度
通过对情感的解读,从描述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全面准确地把握作者复杂、变化的情感。
4.意象角度
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鉴赏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从意象入手。
【典题示例】
例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口供①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注】①选自《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版诗集《死水》中的第一首诗。《死水》初版本分四个部分,这首诗独立于四个部分之外,显然,带有序诗的性质。
问:简要分析“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一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解题流程】
第一步:通读全诗,把握大意。
这首诗共两节,第一节是诗人的“供述”,从各方面表现其爱国情怀;第二节是诗人“供述”的补充,是诗人对自己另一面的自我揭露。
第二步:找准角度,概括分析。
可从找关键词的角度进行分析。“茶”字暗示诗人的身份,“苦”字寓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带给诗人精神上的苦闷之情。
第三步:全面归纳,落实要点。
对诗中这句话情感的分析,既要从诗人的身份特点、偏爱喜好着手,又要结合时代背景,考虑诗人的精神苦痛。结合这两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这句诗除暗示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特征(书斋里的书生,偏爱民族传统文化)外,还因为一个“苦”字,使全诗平添了一番苦涩之感。诗中倾注了诗人对祖国、历史、文化和山川的热爱之情,凸显了他的爱国主义理想,理想的炽热与现实的冷酷形成的反差使诗人的抒情含有些许的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