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讲 名篇名句默写 导学案
【导学提示】
名篇名句默写题赋分6分,在任何复习阶段都不应轻视。从考查的频率来看,以唐诗、宋词和文言名篇为主,近年来也关注到一些非必修名篇的考查。从考查的具体语句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抒发爱国情怀、阐明崇高理性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等。
【解题指津】
1.领悟句子含意
对必背篇目中的每一个名句,都要领悟其含意,才知道应该填入的句子是哪一句,否则即使全篇背诵下来,也难以写出正确答案。
2.记住生僻难写字
名篇名句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3.注意句子停顿
背诵的时候,要注意留意句子间停顿,避免不知道在哪儿停顿的尴尬。
4.注意虚词
名篇名句中有大量的虚词,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漏掉,造成丢分。
【好题实练】
基础务实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与一般人有相同点,更有不同之处。
(2)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3)《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袒露自己写作《史记》的心扉,面对世人的误解与轻蔑,司马迁语气坚定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人生短暂,人类渺小”的慨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典故来表明自己希望能像先贤一样辅佐君主,实现远大抱负。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曾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劝学》中,荀子则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一观点。
(2)面对秦人搜略天下却又“弃掷逦迤”奢侈糜费之举,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发出了拷问灵魂的质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政治生态清明是国之幸、民之幸。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小人当道,好人受气的黑暗现实。
巩固提升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行路难(其一)》中,李白写行路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担忧,又有雪满太行山的攀登之难,但他坚信会乘风破浪,最终迎来“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未来。
(3)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路程远近不同,所用的时日和所做的准备也不同“_______
_____________”,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而到千里之外去,得“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将军率领士兵冲锋陷阵的画面。
(3)屈原《离骚》中表明世间俗人本来就工于取巧,方圆、规矩都可随意抛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质拓展
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以对比强调做人要有坚定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3)“文章憎命达”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着力写出了他的悲愁和孤独。
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明不做苟且偷生的事的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由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引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童子之师”并非“传其道解其惑者”只不过是“_________
___________”;与士大夫的对比中,表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老师态度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写蜀道瀑流湍急,水石相击,声音宏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慨叹世人投机取巧,任意胡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为琵琶女出场设伏,也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两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似遭遇产生了情感共鸣。
(3)《游山西村》中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表现民风质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好题实练】
一、
【答案】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然此可为智者道 难为俗人言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根据提示词写出正确语句,如(1)的“有相同”“更有不同”,(2)的“空间”“时间”,(3)的“面对世人的误解与轻蔑”,留意以下关键字的书写:生、常、作。
二、
【答案】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犹、蜉蝣、沧海、粟、钓。
三、
【答案】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答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跬”“至”“锱铢”“邪”。
四、
【答案】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 直挂云帆济沧海 适莽苍者 三月聚粮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易错的字有:贤,济,沧,莽,苍,聚。
五、
【答案】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啼血猿哀鸣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急”“啸”“鹃”“作”“的卢”“霹雳”“固”“兮”“偭”。
六、
【答案】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雕栏”“砌”“常”“作”的书写。
七、
【答案】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不耻相师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辟,耻,湍,瀑,喧,豗,砯,壑。
八、
【答案】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举酒欲饮无管弦 同是天涯沦落人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偭”“错”“沦”“箫”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