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5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5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3 16:2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刘备庙、诸葛亮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咏史怀古诗
 诗人读史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遗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抒发对生活、时事、自身的感慨。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歌节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整体感知
1.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本诗内容。
2.请找出点明本诗情感的词语?
探究学习
1.前三联写了王昭君的哪些事 昭君是个怎样的人?
2.作者主要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昭君这个人物?
3.阅读尾联,找出其中点明昭君情感的词语。
4.昭君怨恨什么?怨恨谁?
5.昭君的情况与作者有哪些相似处?
6.作者吟咏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诗眼:“怨恨”: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画师无耻,元帝昏庸。
昭君怨
写作背景
杜甫于唐太宗大历元年(766)在夔(kuí)州所写。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马。当年杜甫已经55岁,而他逝世时仅58岁,颇有迟暮之感。他当时“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政治上又郁郁不得志,可谓是入朝见妒。
昭君
诗人
思念长安
思念故国
才不得用
生离汉宫
漂泊西南
美不得宠
千载怨恨
深沉怨恨
相似点
对昭君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怨恨。
作者咏叹昭君的其人其事,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怀人伤己,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
主旨
“悲昭君以自悲也”
诗风委婉含蓄又慷慨悲歌
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弄清史实: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分析技巧:诗人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怀人伤己
特点归纳: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同病相怜和对比失落。
练习: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颈联明写汉文帝之薄恩,暗写___,明叹屈原难知当初贾谊之凭吊,暗叹___,表达了___________的心境。
咏 昭 君
汪遵
汉家天子镇寰瀛①,塞北羌胡未罢兵②。
猛将谋臣徒自贵③,蛾眉一笑塞尘清④。
作品注释
①汉家天子:指汉元帝。寰瀛:上天和大海,泛指天下。
②羌胡:指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指匈奴。未罢兵:指汉元帝时期匈奴内部发生矛盾以致分裂。
③徒:空,白白地。
④蛾眉:指王嫱,即王昭君。[1]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昭君出塞”的典故为题材,高度赞颂了王昭君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融合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辛辣的讽刺了汉元帝朝廷中文贪武懦不能为国效力的政治状况。
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问题: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
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