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所在单位
学 科 数学 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自主经历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 建立比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强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 想。(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根据上节课学习比例的意义的反映情况,大部分同学对比例有了初步认 识;充分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的理解程度,照顾个别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 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开展本节课内容。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比例的基本性质》。 内容是上学期学习比的基础上认识比例,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服务于后 续解比例及用比例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 用,是本单元教学成败的关键课时。
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主要采用讲授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练习法、思想陶冶法等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 出示学生喜欢的明星图片,以相貌美丑评价激发学生兴趣,乐于参与本节的内容中去,最后以探索相貌美丑与黄金比例有关,以此导入本节课。(设计目的: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复习加强概念理解: 出示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习题,学生作答。引出本节课学习另一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设计目的:复习强化对比例意义的理解与再认识,为本节课探究过程做好铺垫。) 介绍比例各部分名称: 出示课本中的比例,以比的各部分名称为引入起点,用形象的打比方来介绍比例(包括分数形式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并及时让学生判断反馈。 (设计目的: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形象化介绍比例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在无形中自觉记忆,并及时强化,消除学生机械记忆过程。) (板书提示: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及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 设疑合作:出示一组比,请学生利用比例的意义写出能组成比例的另一个比;指出比例的内外项;并与同桌交流你发现的内外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初步发现:列举几组写出的比例,学生交流讨论内外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次探究生成内外项数量关系: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 (3)、 验证发现:同桌之间在更多写出的比例中验证大家发现的内外项之间的关系。 (4)、 得出结论:通过问题、发现、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 练习强化:出示几组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的写比,交流讨论内外项关系,自主探究,最终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全程学生自主参与,在自觉中体验数学生成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板书提示:通过写几组比例,内外项之间关系的自然生成。) 强化思考,能力提升: (1)、 出示多个缺失一个内项或一个外项的比例,让学生补齐,加强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出示同时缺失两个外项或两个内项的比例,让学生补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发现结果。 (设计目的:在不断提升的问题情境中升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把握关键,抓住重点,掌握方法。) 课外链接: 黄金比例内容介绍,与课前导入相呼应。 (设计目的:注重传递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探究数学的学习习惯。) 延展衔接: 出示乘法算式5 × 6 = 3 × 10,思考如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它改写成比例。 (设计目的: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更好理解掌握本节课重难点内容。) 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主要内容,形成知识脉络。 (设计目的:小结课时内容,梳理知识脉络。)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技术运用: 用PowerPoint对课件的制作设计;图片初级处理;以电子白板作为主要呈现工具,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具。
资源引用: 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原创立意,整合创新。
创新点: 把握学生特点,巧妙设计课堂导入;精心设计环节,做到教学环环紧扣;探究自然轻松,重难点自主突破;链接呼应,课时科学紧凑。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度、参与度高,重难点知识生成有序自然。在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过程时,列举学生生成的比例中,引导发现内外项间的数量关系,部分同学思维并没有跟上节奏,没有从内外项乘积角度思考。在教学设计中虽有层次性、坡度针对性,在思考乘法算式改写为比例时,部分学生思维定势,考虑不够全面,应重视学生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