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琶
行
白居易
琵
并序
作者简介
白居易
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
前期:“兼济天下”,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卖炭翁》、《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期:“独善其身”以写“叙事诗”为主,如《琵琶行》。
解 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本诗是一篇抒彩浓厚的长篇叙事诗。
2.小序: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交代了写诗的时间、背景、缘由、动机,并确立了诗歌的主题:同情琵琶女,控诉社会现实,抒发内心苦闷、失意之情。
人物
事件
琵琶女 诗人
奏曲 自述身世 作诗
背景
序
秋夜 送别
朗读课文,归纳文章段意
琵
琶
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思考探究(初读课文)
3. 这两位人物共同点是?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同是天涯沦落人
朗读后再思考
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歌妓产生共鸣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如今
居浔阳 孤独失意
如今
长色衰 门前冷落
沦落
琵琶女的身世
相同点
诗人的遭遇
年轻时
才貌双绝
被贬前
才华横溢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
思考:用文中的诗句回答琵琶女的乐声带给诗人的感受是怎么样
第一次: “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
伤悲
沉醉
惊异
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
请你赏析
比喻
音乐描写
沉重舒长
轻细急促
清脆圆润
音乐特点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原文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将抽象的音乐变成可感的形象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利
请你赏析
比喻
音乐描写
戛然而止
低沉抑郁
激越雄壮
音乐特点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原文诗句
铁骑突出刀枪鸣
将抽象的音乐变成可感的形象
四弦一声如裂帛
气势雄壮
聆听琵琶声
朗读思考:琵琶女在弹奏的过程中琵琶曲调有没有发生变化?
发生了几次变化?请在文中找出发生变化的句子。
整个曲调发生了四次变化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琵琶女的琴声?
1、用喻拟声: 8个比喻
2、双声词、象声词、拟声:幽咽,间关,嘈嘈,切切。
3、侧面描写:“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小结音乐描写
文章中除了对琵琶女和诗人的描写、琵琶声的描写,还有对什么描写?
景物描写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凄凉愁惨
离愁别绪
寂静 侧面烘托
冷落凄凉
孤寂悲凉
“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文小结
①离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
②环境的感伤,浔阳江畔,枫叶飘零,荻花瑟瑟
③赏曲的感伤,琵琶女的曲调引发诗人的情感共鸣;
④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诗人的怜悯;
⑤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
今朝沦落,孤独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