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19 22:0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谈 传 世
雷 达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古典名著一直流传不衰,而现在的一些比较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花了好大气力,流传却很困难,多则一两年,少则一两个月,就再也不大为人提起了?还有人进一步追问:从小说艺术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小说的技术手段,比起中世纪来不知丰富了多少,高明了多少,可为什么在赢得读者和流传程度上,现今的作品反而赶不上古典名著呢?
初看这问题,似乎问得有点傻,不值一提,但真要把它说清楚,还不那么容易。我想了想,觉得这问题与今天的写作并非毫无关系,一些名著的传世其实是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的。若从漫长的历史时空来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但文学的历史终究不是进化的历史,而是变化的历史。从古及今,文章变化万万千,各擅其妙,难分高下。故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硬要互相攀比是不明智的。古典名著再传世,也取代不了当代小说的需要和位置。当代正在发展中,谁能说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之作就一定不传世呢?
不过,现今的学者一般认为,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生活故事化阶段、人物性格化阶段和人物内心审美化阶段。这大致是不错的。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后者一定高于前者。故事化也好,性格化也好,心灵审美化也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或发挥各自优势,或三管齐下,或一管独胜,没有必要过分地抑此扬彼。读者的层面甚复杂,需要也极多样,几乎任何一种审美形态的东西,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它的对应。就说《水浒传》吧,它传世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民间性,那些英雄的传奇故事早就在老百姓口头上传递着,连呼保义、玉麒麟之类的诨号,也早已有之。它的人物、故事、价值立场,已跟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焊接在一起,化为血肉,无法拆解了。它不传世谁传世?
今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编都编不出来的传说和事迹,我们的作者不也可以利用它们重起楼阁,精深加工,从民间土壤上建起大厦吗?弄得好,虽未必传世,却也能赏心悦目。有时我看某些公安题材小说,编的人很吃力,但并不动人,比起某些罪犯的想象力来,不知逊色了多少。我当然并不主张照搬生活,而是主张把根子深深扎进民间,到那里去充分吸吮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
这几年创作上的一个趋向是回归故事,让小说回到小说,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的索取又在助长着这种倾向。这似乎是大势所趋。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小说的基本层面本来就是讲故事。问题在于怎么讲,会不会讲。古典名著的讲故事,一是突出人物,二是饱含细节,三是富有文化底蕴,这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人是魂,没有比平添几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更令人神往的了。世事无论多么新鲜,都会转眼即逝,惟有人物,可以长期存活。现在的某些小说,故事之内无人物,人物身上无细节,故事之外无意蕴,剩下的就只能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了,作者怎样玩叙述圈套也掩不住贫乏的内质。这自然就谈不上流传与否的问题了。现在讲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可惜好故事并不多,于是想到,不妨多看看古典名著,或能让人清醒:故事框架里该立个什么人,人的骨头上该长些什么肉,它们一起该撑起多大的审美空间。
(选自2012年3月2日《作家文摘》,有删节)
1.下列对于古典名著流传不衰的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典名著能够传世是因为它们完全能够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B.古典名著都是以民间传说为创作基础,有其深厚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民间性。
C.古典名著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正好迎合了读者爱听故事的天性。
D.古典名著讲故事时注意突出人物,细节也很丰富,且富有文化底蕴。
2.下列对于当代小说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许多当代小说创作的技术手段比古典名著更为丰富高明,但流传性却比不上古典名著。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当代小说也有古典名著取代不了的需要和位置。
C.当代小说中的杰出作品也有传世的可能,没有必要将当代小说与古典名著硬性攀比。
D.当代小说强调故事性,但故事往往与人物脱节,只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子罢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生活故事化、人物性格化和人物内心审美化这三个阶段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B.当代生活并不缺少传说和事迹,缺少的是对民间生活本身的遗传性资源的充分吸收。
C.崇尚故事性的影视业对文学创作回归故事的创作倾向起到了一种良性的引导作用。
D.当代作家在创作中应该借鉴古典名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也。年十八,为郡督邮。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害于平民,太守使宠纠焉。朔等请罪,不复钞略。守高平令。县人张苞为郡督邮,贪秽受取,干乱吏政。宠因其来在传舍,率吏卒出收之,诘责所犯,即日考竟,遂弃官归。
太祖临兖州,辟为从事。及为大将军,辟署西曹属,为许令。时曹洪宗室亲贵,有宾客在界,数犯法,宠收治之。洪书报宠,宠不听。洪白太祖,太祖召许主者。宠知将欲原,乃速杀之。太祖喜曰:“当事不当尔邪?”故太尉杨彪收付县狱,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属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数日,求见太祖,言之曰:“杨彪考讯无他辞语。当杀者宜先彰其罪;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太祖即日赦出彪。初,彧、融闻考掠彪,皆怒,及因此得了,更善宠。
(明帝)太和四年,拜宠征东将军。其冬,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宠表召兖、豫诸军,皆集。贼寻退还,被诏罢兵。宠以为今贼大举而还,非本意也,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还乘虚,掩不备也,表不罢兵。后十余日,权果更来,到合肥城,不克而还。
明年,权自将号十万,至合肥新城。宠驰往赴,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贼于是引退。三年春,权遣兵数千家佃于江北。至八月,宠以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卫兵去城远者数百里,可掩击也。遣长吏督三军循江东下,摧破诸屯,焚烧谷物而还。诏美之,因以所获尽为将士赏。
景初二年,以宠年老征还,迁为太尉。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诏曰:“君典兵在外,专心忧公,有行父、祭遵之风。赐田十顷,谷五百斛,钱二十万,以明清忠俭约之节焉。”宠前后增邑,凡九千六百户,封子孙二人亭侯。正始三年薨,谥曰景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六》)
4.对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宠知将欲原,乃速杀之 原:宽恕。
B.可掩击也 掩:突袭。
C.及因此得了,更善宠 善:和好。
D.君典兵在外 典:统领。
5.下列句子,分别表现满宠做事果决和用兵有谋略的一项是( )
A.①朔等请罪,不复钞略 ②杨彪考讯无他辞语。当杀者宜先彰其罪
B.①宠知将欲原,乃速杀之 ②后十余日,权果更来,到合肥城,不克而还
C.①诘责所犯,即日考竟 ②贼寻退还,被诏罢兵
D.①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 ②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宠初任督邮,打击豪强,颇有威势。郡内李朔等人依仗自己拥有军队,残害百姓。太守便派满宠前去纠察,李朔等闻后,前来请罪,再不敢为害乡里。
B.满宠任高平令时,血气方刚,嫉恶如仇。县人张苞是郡中的督邮,贪污受贿,干扰吏政。满宠率吏卒将其抓获,进行审问,当天就拷打致死,满宠便弃官回家。
C.满宠执法严谨,不避权贵。任许令时,曹洪亲戚的宾客多次犯法,被满宠抓捕治罪,曹洪便写信向满宠求情,满宠不听。曹洪又托付曹操,满宠就及早杀死了罪犯,结果反而得到了曹操的支持。
D.满宠治军,勇而有谋。他识破孙权先进军又退兵的计谋,保卫了合肥城;他又在合肥新城烧毁了孙权进攻的战具,打退了孙权号称10万军队的进攻;后又趁秋季收获之机,破坏了孙权的屯田策略,受到明帝的褒扬。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属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5分)

(2)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还乘虚,掩不备也,表不罢兵。(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3)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见背景资料)。
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次取名为“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杰夫卡夫斯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曲子有点像《伏尔加母亲》,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杰夫卡夫斯基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会手里拿着枪。
杰夫卡夫斯基无奈地笑笑,抬起头看看天空,只见晴空万里,太阳直直地照着脚下的城市,连影子都不见一点,这是个好兆头,久经战场的他可以肯定,战争已经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天空连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就说明伟大的莫斯科再次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这样想着,杰夫卡夫斯基便觉全身轻松起来,反复观察了下周边,没什么异动,便向远处的战友打了声招呼,自己一个人慢慢朝教堂走去。琴声已经停止,但教堂却并没有静下来,透过门缝,杰夫卡夫斯基看见一群孩子正整齐地唱着歌,什么曲子他听不出来,只觉得歌声在教堂里显得特别响亮。
杰夫卡夫斯基喜欢这种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他想问问这首歌的名字,甚至还想跟他们一起学习歌唱。然而,当他出现在那群孩子面前,歌声却突然停止,他们一个个惊恐万分,稍小一点的女孩甚至在往后躲。
杰夫卡夫斯基抱歉地笑笑,刚想说自己的来意,一个男孩却突然朝自己奔来,这是一个勇敢的男孩,杰夫卡夫斯基在心里默默赞许。可男孩大概跑得太急,竟然在阶梯处绊倒。遇到这种情况,杰夫卡考斯基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搀扶。
意外就发生在搀扶的那一刻,男孩拼命甩开他的手,大声哭诉:“坏人,你还我爸妈来,你们都是坏人!”与此同时,男孩竟然掏出一支手枪对准杰夫卡夫斯基的胸口,“啪”的一声,枪声在教堂里格外清脆。
杰夫卡夫斯基显得特别沉重,他真的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但当他发现男孩拿出手枪那一刻,还是习惯性地先下了手。教官曾无数次地训练他应对类似的情况,所以,枪杀男孩的事情完全可以算得上一次对敌作战,杰夫卡夫斯基甚至还可以把战绩上报。但是,在枪声之后,他却只觉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他看见男孩的脸,竟然带着微笑,一种解脱的微笑。
当战友冲进教堂,一支支枪口对准教堂里的孩子时,杰夫卡夫斯基终于挣扎着站起来,他告诉战友,这里没有杜布切克分子,男孩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而错杀,回去后,他会主动接受军法处置。
教堂里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无论是小孩又或者大人,他们脸上都有种奇怪的表情。因为就在刚才,他们亲眼看见杰夫卡夫斯基把男孩的手里的枪塞在自己怀里,一个军人竟然保护敌人的伙伴,这简直就是奇迹。
当杰夫卡夫斯基与战友跨出教堂的大门,外面阳光依旧明媚,整个布拉格宁静得像莫斯科的早晨,而就在杰夫卡夫斯基回头那一刻,透过教堂的大门,他看见那群孩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悠扬的歌声再次响起,越唱越响,歌声从门口飘出来,弥漫在布拉格的天空。
(选自《意林》2011年04期,有删改。)
背景资料: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此摆脱苏联。8月20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杰夫卡夫斯基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和战友一样心里非常焦虑,他们厌恶战争,想尽快结束。
B. 主人公听到教堂传出像《伏尔加母亲》的钢琴声,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所以后来他去教堂询问其名字。
C. 小男孩脸带微笑,是一种解脱的微笑,是对“坏人”的抗议,是想到死后会在天堂看到父母的幸福。
D. 杰夫卡夫斯基告诉战友,自己一时冲动错杀男孩,教堂里所有的人默不作声,因为面对敌人的枪口。
E. 布拉格的歌声是呼唤和平的歌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捷克斯洛伐克的希望和未来。
(2)小说中多处描写歌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杰夫卡夫斯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杰夫卡夫斯基是合格的军人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住房价格持续飞腾,究竟是住房市场出了问题,还是土地市场出了问题?或者哪个分市场是主要矛盾?找到了主要矛盾,方能纲举目张,将这个已经把全国人民都绕进去的麻绳一一解开。
B.面对消费市场的“寒冬”,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杞人忧天,应该千方百计拉动国内消费。
C.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的现象。“宅男剩女”一族在家“啃老”,使得中国的老年人心劳日拙。
D.吴宇森执导的影片《赤壁》首播后,反响很好。梁朝伟饰演的周瑜倚马可待,叱咤沙场的镜头更是让我们领略了一代儒将的风范。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集中产业优势,逐步在全球形成了寡头垄断者,这对于全球经济的正常发展是不利的。
B.日前,网易、新浪等14家网站联合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清除不健康信息,打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唤和家长的强烈要求。
C.俄罗斯和中国的水产公司将在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基本达成一致。
D.经济学家认为,评价奥巴马计划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就是他能在多大程度上避免短期的经济刺激计划变成长期的巨大预算负担。
1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 。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元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的程度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②③④①⑤ B.②③④⑤①
C.⑤②④③① D.⑤②④①③
15.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注意用词不得重复。(5分)
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内涵最丰富的节日。① ,如今的端午节已经过成了一个“吃”节, ②还有挂香囊、插艾草的习俗,但是③ 流于形式,没有文化内涵。④ ,2000多年来,端午⑤ 是民间防疫祛病、避瘟驱邪、祈求健康的节日,艾草、香囊等无不与此有关。因此,端午更应该是精神层面的节日。
答:① ② ③ ④ ⑤
16.仿照下面的例句,展开联想,写出反映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与鱼的悲剧类似的两个例子。要求三个句子组成排比句;句子之间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6分)
例:鱼儿本来自由,只因未挡住一粒香饵的诱惑,成了盘中的美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五、写作(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给俩画家出了个题目——“安静”,要他们各画一张画。一人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好像一面镜子;另外还画了些远山和湖边的花草,让它们倒映在水中,也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人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树上有一根小枝,枝上有一个鸟巢,巢里有一只小鸟,正在安静地睡觉。这个画家是真正能了解安静的真义,前面一个所画的湖面,不过是一池死水罢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唐山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善:赞许,推重)
5.B(注意:B②“后十余日,权果更来,到合肥城,不克而还”属于侧面表现满宠的用兵谋略)
6.C(“曹洪宗室亲贵”理解错误,不是“曹洪的亲戚”,而是“曹洪是宗室亲贵”,属判断句。)
7.(1)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人都嘱咐满宠说:“只消听取供词,不要拷打。”满宠对谁都不予答复,依照法令行刑审讯。(共5分。“属”,嘱咐。1分。“受辞”,听取供词。1分。“报”,答复。1分。“如”,依照,按照。1分。全句通顺1分。)
(2)这一定是打算假装退兵以便使我军罢兵,然后他们再回兵乘虚而入,趁我们不防备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满宠就上表明帝不罢兵。(共5分。第一个“罢”,使动用法。1分。“掩”,突然袭击。1分。“表”,上表,上奏章。1分。全句通顺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朝菌不知晦朔 (3)奈何取之尽锱铢
(4)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2)①照应题目,以美好的“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渲染宁静而压抑的氛围;③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以情感人,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①他热爱音乐,如果不是战争,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②他满怀爱心,他喜欢听孩子们在教堂唱歌的感觉,男孩绊倒时他毫不犹豫地去搀扶;③他勇于自我牺牲,甘愿为保护反抗入侵的“孩子”而接受军法处置。
(4)示例一:我认为杰夫卡夫斯基是一个合格的士兵。①从资历上看,杰夫卡夫斯基是一个“二战”老兵,德军入侵苏联,他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为了祖国利益而战。②从信仰上看,杰夫卡夫斯基对“伟大的莫斯科”有着无比信任,体现了其军人的坚定信仰。③从军事素质看,杰夫卡夫斯基训练有素,当男孩拿出手枪的那一刻,他习惯性地下手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答案:A(A项“纲举目张”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B项“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应为“怨天尤人”。C项“心劳日拙”指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贬义词。D项“倚马可待”指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五、写作(60分)
17.作文立意参考:
(1)谈文学艺术作品的表现技巧。
(2)谈人的修养。可以写社会与人生、环境与态度、处境与心情等。如,我们要做一个在瀑布声中亦能高卧酣睡的小鸟,不为环境而冲动——胜利不骄傲,失败不灰心;光明时不自满,黑暗时不痛苦;处境顺适时不忘痛苦,处境痛苦时不妨怡然自得;在高位做事不要骄,在下层工作不要怨;顺水顺风称心如意时,不要以为一切都顺利了;不如意时,也不要以为一切都失望。
(3)兼谈艺术与人生,写人生的艺术。
附:文言文译文
  (魏明帝)太和四年,拜满宠为征东将军。这一年冬天,孙权扬言要到合肥,满宠上表调集兖州和豫州的各路军队。大军会合到一起。敌人不久便退兵了,朝廷也下诏停止行动。满宠则认为,如今敌人大举退兵,并不是他们的本意,这样做一定是假装退兵以使我军罢兵,然后乘虚而入,趁我军不备而发动攻击,因此上表请求不要撤军。此后十余天,孙权果然又回来了,抵合肥城,未能攻克而回。
次年,孙权号称亲率十万大军,兵抵合肥的新城。满宠驱驰赴援,招募数十名壮士,折断松枝,做成火炬,再灌上麻油,从上风放火,焚烧敌人进攻的兵器,射死孙权的侄子孙泰。敌人因此退兵。三年春天,孙权派遣士卒数千家在江北种田。到了八月,满宠认为粮食成熟,正在收获,种田的男女布满田野,而其守卫的士兵离城远的有数百里,可以趁机偷袭。于是派遣长吏率领三军沿江东下,摧毁破坏敌人的屯田处所,焚烧收获的谷物而回。皇帝下诏表彰,并把掠获的物品全部赏给将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