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1-24 19:4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重点: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难点: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授课内容及师生活动:
导入:巩汉林、赵丽蓉小品片段《如此包装》
师:这是巩汉林和赵丽蓉老师1996年共同出演的小品《如此包装》中的片段。讲述的是巩汉林饰演的老板用当时的流行元素去包装一位唱评戏的老太太,闹出的一段笑话。可以看出老太太觉得很难受,这哪是平戏,这是rap嘛。而老板们却觉得非常有创意,符合当下的潮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审美差异在里面呢?这需要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社会审美标准和艺术创作的关系)。
中国服装的变化
中山装 (问:这样的中山装你们穿么?印象中什么样的人在穿?)
师:在中国历史上,中山装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开会或接见外宾时,穿的都是中山装。中山装里面包含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比如四个口袋,象征着:礼、义、廉、耻。五个纽扣象征的是: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而且各时期的政治人物对中山装进行了改良,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毫不夸张的说,穿上中山装,顿时觉得:身与法在、人与政治的完美结合。有机会也去畅想感受下政治人物的风采。
军装 (问:回忆一下你们什么时候穿的军装?)
师:在我父亲那个年代,社会正值战乱到解放到经济思想重建时期。战争留下来的军装绝对是当时出行的主流。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那个年代的肖像画多为军装照。没有军装去借也要穿,可见当时军装受欢迎程度。
西装 (问:图中人物是谁?他穿上西装给人什么印象?你们有机会穿西装?)
师:改革开放西方文化的涌入出现了西装。在我印象中,费玉清无论唱歌还是出席综艺都是着一身整洁的西装。因为他本人唱的是民谣类的歌曲,西装传达出的这种精神干练状态与他的歌唱特点非常贴切,所以说费玉清是个很会穿着的人。同时问大家你们有可能穿到西装吗,提示一下,比如合唱比赛,主持等都有可能穿到西装。
牛仔装 (问:牛仔装有什么优势?)
师:到了我的学生年代服装史上一大旷世奇作开始流行起来,那就是牛仔装。当时牛仔装风靡全校园,男孩子女孩子都在穿,不仅学生穿老师也穿,出门满大街各个阶层人都在穿牛仔装。那么牛仔装到底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容易打理不怕脏,不怕褪色。第二是使用寿命长不怕破。
休闲装(问:我们为什么要穿休闲装?为什么要强调“休闲”、“放松”?)
师:为什么会出现休闲装?为什么要强调休闲呢?这需要我们跟今天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紧张。所以要强调休闲,要放松。
思考与交流:
种类 风格原因 风格 审美原因
韩国校服 洋气 整容业、化妆术、韩流文化
越南校服 仙子 民风淳朴、保守等
非洲几内亚校服 简洁 炎热、生活条件不好
中国校服 运动 20世纪90年代全民健身思潮
段落小结:看完中国着装的变化,完成了思考和交流。我们容易发现,其实服饰是根据社会审美变化的。社会审美的变化对我们绘画也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作品《果熟来禽图》、《三千年结实图》
问:两幅画有什么异同点?
师:相同点:都是花鸟画,选的题材是类似的。不同点:前者工笔,后者写意。
原因:形成差异的原因:《果熟来禽图》受前五代 “宫廷画”的影响,绘画工整写实,到了宋代依然保留了部分风格,但更倾向于表现一些世俗生活的东西,而《三千年结实》是近代的绘画,思潮得以解放,现代人的审美更倾向于个性的表现。
展示三张自画像《丢勒自画像》、《毕加索自画像》、《克洛斯自画像》完成表格
作品 特点 穿着、打扮 人物造型
《丢勒自画像》 着装华丽、精心打扮 写实
《毕加索自画像》 着装休闲、轻松打扮 平面化
《克洛斯自画像》 着装随意、自由打扮 写实
本课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社会审美对艺术创作的关系了解到,不同
时期的美术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他们彼此之间并没有对错的区别,但具备共同的特点:受到当时的审美标准的影响而将其推向主流。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应该站在不同时期的角度,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客观条件来鉴赏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在以后的美术创作中要结合实际风土人情去创新,打造一个高雅、健康,积极向上的美好社会环境和高尚的审美观。
作业和课后思考:
1、黄包车——二八大杠自行车——老版桑塔纳——现代版汽车
问:各自属于哪个年代,当时什么样的审美标准把这种交通工具推向主流?
2、 聊一下: 宜章梦
珍惜现在: 展望未来:
a、宜章大桥:赤石大桥 a、宜章高铁
b、宜章水果:水浸窝杨梅 b、宜章地铁
c、宜章文化:春节夜故事 c、宜章机场
分析:什么样的社会审美原因推动了该种文化的形成?
作为主人公,为以上我们宜章人的特色文明设计一句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