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碘酒
C.石灰浆 D.植物油
2.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乳化在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应用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筷上的残留的油污
B.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C.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D.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3.配制化妆品时,为使油脂均匀悬浮在水中,需要添加( )
A.催化剂 B.吸附剂
C.消毒剂 D.乳化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质均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5.实验室欲配制0.9%的生理盐水100 g,下列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9 g NaCl
B.用烧杯量取99.1 mL水
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6.如要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
A.50 g B.90 g
C.100 g D.200 g
7.打开“可口可乐”瓶盖,液体会自动喷出;喝了“可口可乐”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8.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通过分析他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20 ℃ 40 ℃
水 109 g 129 g
酒精 17.3 g 40 g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 ℃时,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9.下列各选项数据前者等于后者的是( )
选项 数据 前者 后者
A 同温度同溶质的饱和溶液中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B 氮气的溶解度 5 ℃、101 kPa下 25 ℃、101 kPa下
C 酒精浓度 同一瓶白酒上半部分 同一瓶白酒下半部分
D 熔点 武德合金 铅(铅为武德合金成分之一)
10.如果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
A. 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B. 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撒落在桌面上
C. 量取水的体积偏小
D. 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C.从0 ℃到30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小
D.温度从10 ℃到20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在增大,其中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12.化学中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
A.20℃,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 L
B.20℃,1 g镁与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 g
C.20℃,1 g硫粉在1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 g二氧化硫
D.20℃,1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 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 g硝酸钾溶液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3.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填入下列空格。溶质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不变”,下 同);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4.如表是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8 36.0 36.63 36.6 37.0 37.3
KNO3的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6 85.5 110.0
(1)NaCl、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是__ __。
(2)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 __,取20 g氯化钠放入50 g水里,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__ __g。
(3)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每步均充分溶解),可得到饱和溶液的有__ __(填字母),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 __(填字母)。
15.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
(2)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50 ℃时,将8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20 ℃时,向40.0 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 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氯化钠溶液
D.40 ℃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6.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_______区域(选填“Ⅰ”、“Ⅱ”、“Ⅲ”、“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17.学完溶液知识后,王峪川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 __和__ __有关。
(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__ __有关。王峪川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选择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 __。
(3)一天,王峪川不小心将碘酒洒在衣服上,他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洁精洗衣服,但怎么也洗不掉这些斑点,还是峪川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你认为峪川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和用洗洁精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溶解 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 ③称量、量取 ④计算
(3)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4)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5)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水的密度约为1 g/cm3)。
四、综合应用题(共6分)
19. 请计算:电解100 g水最多可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BDCCDC 7-12CDCBDC
二、填空题
13.不变 变小 变小 变大
14.(1)KNO3 (2)36.0g 68 (3)A B
15.(1)45.8 g (2)加溶剂(或升温等) (3)18.5 g (4)A、B、D
16.(1)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2)Ⅲ 加入氯化钠固体至不再继续溶解 蒸发溶剂至刚好有晶体析出;
三、实验探究题
17.(1)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2)温度 溶剂的量
(3)将有斑点的部分浸在酒精中 酒精除去斑点是污渍溶于酒精中,形成的是溶液;而洗洁精除去油污是洗洁精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18. (1)烧杯
(2)④③①②
(3)玻璃棒
(4)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 12
(5)18%
四、综合应用题
19. 解:设电解100 g水最多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H2↑+O2↑
36 32
100 g x
= x≈88.9 g
答:电解100 g水最多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88.9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