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上美术 第9课《蜻蜓飞飞》示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上美术 第9课《蜻蜓飞飞》示范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1-24 20:4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蜻蜓飞飞》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蜻蜓种类多,颜色多样,外形优美,体态轻盈。具有别样的美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对小孩子来说蜻蜓是很有吸引力的,也是艺术家喜欢表现的题材。本课从学生生活中喜爱的事物切人,贴近生活,利于学生创作。教材从杨万里的诗《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入手,向学生展现出一幅大自然的美景,泉水,荷塘,蜻蜓,充满了诗情画意。老师可以通过诗与图画相结合,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体验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观察蜻蜓,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并能抓住其基本特征进行造型表现。
2.能够结合简单的情境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3.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的习惯,懂得珍惜动物,保护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蜻蜓的基本特征进行表现,画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蜻蜓的不同姿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美术本、彩笔、勾线笔等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1.猜谜语
谜语: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
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 (打一动物)。
谜底:蜻蜓
2.板书课题(第9课 蜻蜓飞飞)。
【设计意图】猜谜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出蜻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新知
1.展示图片,描述蜻蜓外形特点(重点讲解分析翅膀),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
师小结:蜻蜓分为:头、胸、腹。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
看一看:蜻蜓还有一个特征,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
看!如果,把蜻蜓的身体从中间分成两半,他两边的翅膀长的一模一样,不仅翅膀形状一样,而且,花纹和颜色也是一样的,这个就叫做对称。对称的翅膀可以控制平衡能力,这样就有利于飞翔。
2.了解蜻蜓的习性,生活环境,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
师小结:我觉得蜻蜓这些地方漂亮,如:身体:长长的细细的,有漂亮的花纹,且对称。翅膀:有两对,又长又薄,纹理很多。眼睛:复眼一对,又大又圆。颜色:很丰富。
3.师生一起朗诵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提问: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结合欣赏朱宣咸以此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和潘天寿的《诚斋诗意》。让学生感受到水、树、荷叶、蜻蜓组成的一幅诗情画意美景。让学生通过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激发他们对创
作优美的美术作品的愿望。
4.教师师范
示范蜻蜓的画法,注意身体的结构和比例。特别是翅膀的形态,如何用线来表现翅膀翅脉玲珑剔透的质感。教师可画只较完整的,引导学生学习教材资料《蜻蜓飞翔的各种姿态》。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观察蜻蜓外形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了解诗人、画家怎样刻画蜻蜓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艺术实践
1.欣赏作品
注意构图的疏密变化,背景的组合安排,画面层次的变化。
2.学生创作
作业:以蜻蜓为题材创作一幅作品。
要求: (1)注意蜻蜓外形特点。
(2)丰富的线条。
(3)色彩鲜艳,图形生动。
【设计意图】欣赏作品拓宽思路,通过尝试练习探索,掌握方法,体会创作的乐趣。
四、展示评价
1.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
2.看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评价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大家都创作出非常漂亮的作品。知道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是专吃害虫的益虫,所以不能随意捕捉它!我们要爱护他们,保护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