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了》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讲一讲、画一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记忆力,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创作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勇于奇张表现。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密切,学生对风的感性体验比较丰富。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对它的表现只有从其相关联的事物上才能得以形象的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对象及其在不同风中的变化要有比较深刻地观察、体会与认识。所以,我们力求让学生多感官、全方位去体验。所以导读是这样写的:“风来了,有微风、有阵风、有春风、有秋风。风无形无色,又无处不在。想一想如何画出不同的风。”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刮风时的场圆。分析和认识不同季节和不同风力下的人们生活情景的变化。描绘风吹来的情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3.通过学习创作,激发学生的科学分析精神。及感受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分析、了解。感受有风的时候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难点
用美术形式表现出风来了时我们周围发生的变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美术本、彩笔、勾线笔等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1.猜谜语
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打一自然现象)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第16课 风来了)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探究
1.了解有关风的知识
(1)风是怎样形成的
风是空气分子的运动,所有空气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彼此之间迅速碰撞,并和地平线上任何物体发生碰撞。
(2)风的利与弊
有利因素:传播植物花粉、种子,帮助植物授粉和繁殖等。
不利因素:它能传播病原体,蔓延植物病害等。
2.欣赏自然界中风(出示课件),思考: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3.语言描述风来时周围的变化
景物的变化、人物的变化、动物的变化等。
4.教师演示风的表现方法
运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种类的风。
5.回忆并想象不同季节的风,感受其中的美感。
教师动情地朗诵,学生闭眼想象。
春天的风:暖暖的春风,像妈妈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孩子们的笑脸;
夏天的风:夏天的风犹如林间藤萝环绕纠缠。浓荫蔽日,使人在最热的时候有丝丝清凉的感觉;
秋天的风:秋风沙沙地吹来,染黄了田野,染红丁枫叶,带来了一丝凉意;
冬天的风: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就像刀刮一样,路旁的杨树枝在风中狂舞,那干巴巴的树枝,不时发出“喀嚓喀嚓”的声音。路边枯萎的草,无精打采地在拉着脑袋,在狂风中战栗,发出沙沙的声音。看看美丽的天空,是风给我们送来了漂亮的雪花。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风的相关知识、欣赏作品中的风,启发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构思,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三、艺术实践
1.欣赏作品
(1)画家作品:《阵风》法国画家柯罗的作品。
(2)学生作品
2.学生创作
作业:请同学们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表现风吹来的情景。
要求:(1)选择一个季节的风来绘画。
(2)添加不同季节的景色作为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练习,掌握风的绘画方法,大胆想象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展示评价
1.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
2.看看谁的作品表现的风最真实。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评价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小结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既给我们带来凉爽也能带来灾难,人们还利用风发明了风力发电机、风能路灯、制造全球第一艘风筝拉动货轮的“白鲸天帆号”等,所以只有好好的利用风,利用自然万物,我们才能与自然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