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A.“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重要的思想符号之一,“慎独”一词中
时又可引申为“诚
谨”,同
注意事项
B.“闲处”之
律而小人则恣肆生乱
时,礼法未及,监察又未达,在此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天地”里,君子能做到自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C“慎独”之“独”,除有“闲居”的内涵外,还可指意念的隐秘之境,有”“独知”意涵,并且在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独知”中做到“慎独”很难。
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D.春秋时期,季札挂剑之所以动人,在于吴国公子季札能始终做到诚心正意地践行自己
曾经对徐国国君许下的诺言
3.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m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A.本文开篇入题,点明“慎独”之于儒家的重要关系,并且分析了“慎一独”二字含义,从
而强调了“慎独”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B.文章第二段,作者在“群居”与“闲处”的比较分析中展开论证,阐述了“慎独”的意义,
①“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慎独”之“镇”,本义有“谨”之义,又有“诚
曾子“慎独”思想具有“吾道一以贯之”的伦理圆融
之义.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孤处,“慎独”强调的是,即使在无人知晓、没有监督的“闲
C文中三、四两段在论证上更进一层,把“闲处”拓展到“独知”,并阐发了“独知”之境中“慎
独”的价值
处”,亦即私密情境下,君子依然应怀有敬畏之心,严格自律,克己复礼
D.本文在阐发“慎独”思想的过程中,集引用、对比,举例以及假设等多种论证方法于一
②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是群处而公开的
炉,内容详实,观点鲜明,持论有力
(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群居空间的公共生活,因有礼法的外在制约,且
3.下列各项中,与本文“慎独”内涵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处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严密监视下,加之曾子时代,社会充满“求闻“求名”的冲动,奉
A.在曹雪芹《红楼梦》中,贾府的贾宝玉喜读《西厢》,不好《四书》,然在父亲贾政
法守礼、循规蹈矩之外,又或“巧言令色”,而刻意“著其善”;而“闲处”则大为不同了,礼法未
的督勉之下,能偶涉“仕途经济学问”
及,“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又未达,这不于一个无拘无束、可恣意妄为的“自由天地”,此时
B古代贤士旅途劳顿,饥渴难耐,路上偶遇桃李挂枝,甚是诱人,却不仲手摘之,同伴质
君子或会自律,而小人就恣肆了,曾子所倡导的“慎独”,以突出的“闲居”自持自守,使独处亦
疑,贤士且言:“桃李无主,我心有主。
如群居一样,这就消解了私人之境的道德风险,从而化独入众,扬弃群独之异,又超越两者之
C.乡村邮差王顺友,山路传邮数十载而不延误一个班期、不丢失一个邮件,许多年来他
别,消融“群一独”的分裂与异化,弥合公私伦理空间的冲突,从而实现“吾道一以贯之”的伦理
始终执着坚守“一个人的长征”。
D.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论及为人处世、经世济用的人生道理时,曾省身自勉道:“虽至微至
圆融
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③慎独之独,除了上述“闲居”的私处或说私人空间之意外,还指意念的隐秘之境。在此只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有意念自感的隐微之境,曾子亦如“闲处”一样要求“慎独”,其意涵朱子有深切的阐释:“他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所谓“审其几”,即不能因己“独知”而忘
材料一:10月5日11时,正是条子泥涨大潮的时刻,大堤外,海浪涌来,正在滩涂觅食
乎所以,或着意伪饰,或刻意扭曲。相反,应戒惧审视,精诚其意,一念之际,即必须存诚而
的鸟儿展翅腾起,一堤之隔,是它们避潮休憩的720亩“家园”。成千上万只鸟儿飞越海堤,它
去伪,即如曾子所强调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追求真诚而纯粹,在灵魂深处“正心直内”
们落脚这里、等待两小时后潮水退去
④在“独知”之境讲求“镇独”,仍然是很难的。因为如果说“闲居”已属私秘,而“独知”的“念
720亩专用地是盐城打造的国内第一块国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也是全球保护联盟团体捐
虑”之际,则是更进一步的“独”,是隐之又隐的形而上秘境。它的难以言传,显然是外界不易
手盐城,把先进的国际观测方法、保护理念落在这片栖息地,最终形成可供全球学习借鉴的好
窥知的,当然也是很难监察的。因此,这种情境下的“慎独”,相较于“闲居”就难上加难,因为
方法。“在这720亩的家因里,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去年我们在这里同一时间监测到58
它触及了他人无法感知的隐微。李札挂剑之动人,正因为他坚决践行自己内心的许诺,是完全
万只鸟,今年这个数字上升为65万只,这些小青脚鹬连续两年种群数量增加的实例,都成为
自愿、自觉而自由的,真正表现出绝对的诚信,充分显现了高度的精神自律和灵魂纯一。曾子
条子泥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重要地位的有力注脚,“北京林业大学费亦飞博士说
的“吾日三省吾身”,以及他的绝对的“守约”,就反映并印证了这一精神自律
对黄海湿地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盐城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更大程度地恢
复湿地生态系统,构建融“自然一科普一生态”为一体的黄海湿地,为打造滨海湿地科学保护
(摘编自马爱菊《曾子的“慎独”》)
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实践范例,也为江苏乃至整个黄渤)海修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注】季札挂剑: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北方,来到徐国拜访国君,国君对季札的佩剑
和建议,基于NbS理念修复的“720高湖位栖息地建成后,来这里栖息的鸟类越来越多,央视
赞不绝口,流露出喜爱之情。季札决定在出访任务完成后,将宝剑赠给徐国国君。可是,当季
《新闻联播》点赞为自然遗产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本”
札的出访行程结束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季札来到徐国国君墓前祭奠,并解下佩剑,将它挂
(摘编自《新华日报》2021年10月7日,有删改)
在墓旁的树上
材料二:与分布于东亚一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其他悄鹬类一样,勺嘴鹬的种群数量下
降可能与黄渤海区域滩涂围垦所导致的栖息地丧失有着密切联系,2006年和2007年春季,在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宜春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统考
高三年级语文答案
1.C 【解析】A项,根据原文“‘慎独’之‘慎’,本义有‘谨’之义,又有‘诚’之义”可知选项中“又可引申为‘诚’”的说法有误;B项,“君子自律”理解有误,原文为“君子或会自律”;D项,“践行自己曾经对徐国国君许下的诺言”理解有误,原文指的是“他坚决践行自己内心的许诺”。
2.D 【解析】本文论证方法未涉及假设论证。
3.A 【解析】A项内容表述不能体现贾宝玉“慎独”的一面,父亲贾政之“督勉”,正体现宝玉不够“慎独”之处。
4.C 【解析】理解不当,原文为“保护野生动植物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是保护物种的生存地与栖息地,除了保护,还可以进行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修复”。
5.D 【解析】“主要指标”说法绝对,原文为“主要指标之一”;“将成为一个国家的极其重要战略资源”时态有误,原文“种质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
6.①理念先进: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②方法科学:运用了先进的国际观测方法,可供全球学习借鉴;③成果显著:解决了小青脚鹬等鸟类的栖息地问题,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④范例典型:为打造滨海湿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实践范例,是自然遗产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本”;⑤影响深远:保护好了黄海湿地生态系统内的万千物种,保护好了无限丰富的生物基因。(共6分。每点2分,角度1分,简要阐释1分,答对3点即可)
7.B 【解析】“直接叙写”分析有误,解答此题,要体悟到本文作者构思匠心独运。全文并没有外公外婆的一言一行的直接描写,主要是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展开,由此回忆外公外婆的故事,属于侧面描写。
8.①情节发展明快紧凑。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丰富复杂的内容,作品通过紧凑的叙事节奏讲述了外公与外婆、妈妈与外公,战争与家庭之间的复杂故事。②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一句一段的形式能突出强调人物的话语和行为,使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如文中妈妈讲述外公的语句,可以显出外公性格的独特一面,残忍而扭曲;③作品语言简洁凝练,便于在叙述中留白。本文语言精简,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如“外公为什么捏造外婆的死因?”“妈妈为什么如此抵触外公?”悬念丛生。(每点2分,若意思合理可酌情给分。)
9.①小说行文线索。文中整理外公的房子,外公生前的异常言行,发现橱柜的烟丝盒及两颗子弹等主要故事,都是通过“我”的见证和回忆串联起来的。②情节更加真实。小说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使故事内容更加真实可信。③凸显主要人物形象。小说通过“我”的情感流露(心理活动)丰富了妈妈、外公等人物形象。④揭示作品主题。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在战争惊惧与家庭走向中,外公亲手射杀了自己心爱的妻子,作者将战争给外公带来的人性的扭曲的主旨呈现出来。(每点2分,若意思合理可酌情给分。)
10.B 【解析】积货财,聚甲兵,使之常重,势当然也。当无事之时,使强藩悍将内有所畏;当有事之际,使腹心股肱外有所恃,此实经久不易之道。
11.D 【解析】“治”,在此指区域官署驻地,“治会稽”是说东扬州州长官治所在会稽。“治江夏”之“治”亦属此义。
12.A 【解析】“继而攻打城池,魏主听从其计”一说与原文句意相悖。
13.(1)只不过永初年间,王康因为将领懦弱,进攻就往往失败,所以圈养他的士卒让他们守城。(“特”“以”“辄”“圈”“守”;以上五点,每点1分)
(2)宋文帝使朝内空虚来侍奉外邦,于是江州文治武功之事完全废止;宋武帝让肢体强大主干被削弱,于是荆州、扬州的优势被分割。(“虚”“罢”“强”“弱”“分”;以上五点,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武帝永初三年,魏主听说南朝梁高祖驾崩,商议发兵攻取洛阳、虎牢、滑台。永初三年十月,魏军将开拔的时候,公卿大臣在监国之前集会商议。崔浩说:“南人擅长守城,当年苻坚攻打襄阳,经过一年都没有攻下,如今用这么多的军队围困攻打小城,若不能按时拿下,就会挫伤军势,这是让国家陷入危局的方式呀。不如把部队分成几支掠夺南人的土地,以淮水边为界限,设置地方官员,征收地租和粮食,那么洛阳、滑台、虎牢就成为我们猎场中的东西了,有什么担忧拿不下这些城池呢?”公孙表坚决请求攻打城池,魏主听从了他。
臣焘曰:“用兵打仗是凭借气势,进攻借助士气来坚守的。崔浩的说法并不懂得攻守之真味。他只看到苻坚不能攻下襄阳就认为南人擅长守城,野战方面不足畏惧。他不知道六朝的时候,谢玄用来平定三魏,宋武用来平定齐国,秦陈庆用来攻取三十二座城池,最终攻至洛阳的,借助的都是江南的士卒。怎能认为南人不擅长野战进攻?只不过永初年间,王康因为将领懦弱,进攻就往往失败,所以圈养他的士卒让他们守城。如果南人有贤能的将领,能够振作南方士卒彪悍勇猛的士气,又征战哪里不能胜利攻占呢?所以把敌人看轻却不知道引以为戒,灾祸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如果江南有人才,那么崔浩的建言不就是北魏深重的灾难吗!”
先前,晋朝百姓向南迁徙,因为扬州是京畿重地,天下赋税都由此出产,于是就把荆州、江州作为重镇,采购战甲征发士卒都在这些地方,朝廷经常派遣大将管理。三州人口占江南一半,宋武帝不喜欢三州的强大,因此想要分割它们。于是就分扬州、浙东五郡设置东扬州,治所在会稽。分荆、湘、江、豫州八郡设置郢州,治所在江夏。这样不久荆州扬州因此而实力削弱了。
臣焘曰:“治理国家如同调养身体,心肠四肢,将养调治,缓急各自有顺序。人调养身体如果不按照这个顺序,就会生病;治理国家不按照顺序,就会生出祸乱。西晋南迁,把扬州作为腹心,荆州、江州作为左膀右臂。积蓄货财,屯聚甲兵,让这些地方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是形势本来就需要这样啊。在天下太平无事的时候,荆州等地让强大的外藩与剽勇的将领对内有所畏惧;在天下动荡不安的时候,扬州、荆州、江州能够让亲近忠诚与办事得力的臣子在外有所依侍。这的确是能够长久不会改变的办法呀。但是刘氏父子苟得眼前小利,打破长久的规矩。宋文帝使朝内空虚来侍奉外邦,于是江州之文武之事完全废止;宋武帝让肢体强大主干被削弱,于是荆州、扬州的优势被分割。在此之后宋明帝时期的乱局,会稽于是就成为贼境,而朝廷所能延续到时日,仅仅百余年。齐朝末年,萧氏弟兄也想要联和郢州与雍州来图谋天下。使自己腹心之地虚弱,使外邦强大,于是就成为后世深重的灾患,难道不引以为戒吗!
14.D【解析】“因雪路难行而不能穷尽访友之兴,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怅惘之情”分析有误,“因雪路难行”理解有误,“失落与怅惘之情”应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15.①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一幅松林积雪、空明澄净的岁暮雪景图,表达心中对美景的喜爱之情。②借典抒情。诗人援引王徽之访戴逵之事,翻新旧典,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③动静结合。本诗颈联“人行”“鸟度”于画图之中,动静皆宜,心生怜爱。④炼字。本诗颔联“明”“进”二字皆为诗眼,云敛日明、风拂林木,画面灵动,令人欢喜。(每点2份,答出3点给满分;若有其他合理概括,亦可酌情给分。)
16.(1)(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2)横槊赋诗 樯橹灰飞烟灭
(3)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每空1分)
17.D 【解析】第一空,“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强调主观或抽象因素。“转瞬即逝”,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突出客观。语境中用来形容、陈述烟花,突出客观,不能搭配“稍纵即逝”,适合用“转瞬即逝”。第二空,“响遏行云”的意思是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响彻云霄”指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此处是说竹子炸裂的声音,应选“响彻云霄”。第三空,“不谋而合”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不约而同”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不谋而合”可作谓语,“不约而同”多作状语,后面加具体做法。这里强调的是见解一致,故用“不谋而合”。第四空:“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语境中烟花让我们“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应该用“见微知著”。
18.A 【解析】括号后一句的主语“它”指的应是“爆祭”,由此推断前一句主语为“爆祭”,所以排除C、D两项。B项将谈论的重点放在了“爆祭”上,与前文“虽然烟火在天空……”衔接不畅。故选D。
19.B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多处语病:“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凭借”的宾语是“现代科技”,删掉“的支持”或删掉“凭借”;“将……转化为”不合逻辑,“视觉盛宴”指的是“烟火”自身,把“将”改为“由”;“使烟火起到了教化作用”中途易辙,删掉“使”。
20.【参考答案】①(答案示例)①干细胞获取是比较困难的(或:干细胞资源是非常有限的)(2 分)②细胞产量低(2 分)③安全风险大(2 分)
21.【参考答案】干细胞是存在于人体内的具有自我复制、多向分化特点的常用于生长发育、疾病发生、药物筛选及疾病治疗的一类细胞。
22.作文评分准则: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思路参考】
1.以不文明对抗不文明,无异于以暴制暴。明明想要达到文明,却偏偏采用了不文明的手段,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文明只停留在了目标和结果层面,却在完成的过程中缺位了,不禁让人疑问:用不文明的方式,能够让社会文明吗?如此恐吓、威胁、强制出来的“文明”,只空有文明的皮相,离真正的文明社会相去甚远。如果标语本身就是不文明的,很难说它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真正的文明。
2.管理能力不足、法制意识淡薄。用极端的语言、不文明的方式,渴望一针见血、短期见效地达到文明的结果,恰恰折射出管理能力的不足、法制意识的淡薄。这种矛盾不仅反映在各类规劝文明的不文明标语上,还体现在一些粗暴的城市治理方式中。即使是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也隐藏着很多不文明的方式方法。
3.实用性不是唯一衡量尺度。这种吓人的标语不仅起不到什么效果,还会激化矛盾、影响市容。城市标语的短短几行字,体现的是社会文明的最大公约数,保持冷静礼貌是最基本的态度,不应该失去体面,欲速则不达,文明永远在路上,文明永远在生长,文明永远在等待,急切而过激的功利化行为不能抵达真正的文明之花。
(补说)文明不是一种景象,而应当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起码来说,规劝文明的方式首先要文明。一个文明的社会中,要用文明的方式沟通和解决问题。回到新闻中,对于乱扔垃圾还屡教不改的不文明行为,人们难免暴怒,但能够做到冷静、克制地表达、规劝,可能才是文明发展的一大步。不以不文明对待不文明,才可以通往真正的文明社会。
【评分准则】
(一)一类卷(48-54分)。切合题意,结构完整,综合概括,语言通畅,完全符合任务指令,更优秀的(55-60)给分。
(二)二类卷(42-47分)。切合题意,结构完整,语言准确,部分满足任务指令。
(三)三类卷(36-41分)。落实任务驱动性指令有严重缺失,基本符合题意,或作文翻出新意,但与文章主题无联系,游离于材料之外。
(四)四类卷(25-36分)。偏离题意,偏离试题任务指令。空降卷,不提试题材料,全篇与材料无关,36分以下。结构残缺,没有重点,或者四不像的记叙文,或者明显没有完成的作文,36分以下。
(五)五类卷(0-25分)。离题卷,抛开材料,另立主题,抄袭试卷中其他阅读文本中文字的作文。凡是抄袭考卷中阅读文本一律给5分以下。
(六)扣分把握
(1)缺标题,扣2分。
(2)字数不足,但结构完整,且超过600字,每少50字扣1分。600字以下先扣10分,重复扣分,如作文500字,在实际得分基础上扣14分。750字以上不扣分。
(3)无效文字,与文章内容不相干的游离文字,每100字扣10分。
(4)错别字,每一字扣1分。标点错误较多的适当扣分。
(七)操作步骤
(1)按54分、48分、42分、36分、25分,五条线切档给分,再根据结构、表达上下浮动。结构、表达优秀的按各类卷上线给分,差的按下线给分。
(2)减去相应扣分:如错别字、无标题、字数不足、无效文字等。
(3)坚决杜绝打保险分,敢打高分、敢打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