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眼睛和眼镜
基础练
1.如图所示,下面四个图中,哪个是正常人的眼睛()。
A B C D
2.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3.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
D.透过眼镜看小雨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5.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7.张大胜同学是近视眼,自习课上他戴上眼镜看书。如果摘下眼镜,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迹,关于他的做法以及书上的字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书靠近眼睛,像是倒立的;B.将书靠近眼睛,像是正立的;
C.将书远离眼睛,像是倒立的;D.将书远离眼睛,像是正立的
8.(多选题)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填空题
9.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凹)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 (正立/倒立)的像.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可以佩戴 透镜来矫正.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是利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 (强/弱)些。
10.下列光路图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远处物体的两种光路, 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11.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a)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b)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l)你认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
(3)如图画出了光线经虚线框内的透镜后的出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甲、乙两种情况下对应的透镜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 透镜,作用是 。
提升练
一、选择题
1.小红同学利用爷爷不用了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肯定不能得到( )。
A.放大的实像 B.倒立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2.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太长,可以戴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太长,可以戴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太短,可以戴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太短,可以戴凸透镜矫正
3.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5.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白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我们能看清物体是因为眼睛能发出光线;
C.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用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一定被放大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 )。
A.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游泳池注水后,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D.共享单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二、填空题
8.在观看音乐会时,小明同学因为近视眼无法看清是哪位艺术家在演奏,但他能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要想矫正近视眼,应戴一副由透镜片做的眼镜。
9.眼球的结构类似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 镜进行矫正。
10.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参考答案:
基础练
1.如图所示,下面四个图中,哪个是正常人的眼睛()。
A B C D
【答案】A。
【解析】①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③远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A图,光线射入眼睛,像正好在视网膜上,属于正常人的眼睛,正确答案是A;B图,该眼睛佩戴凹透镜后,像才能成在视网膜上,属于近视眼,故B错;C图,该眼睛佩戴凸透镜后,像才能成在视网膜上,属于远视眼,故C错;D图,光线射入眼睛后,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属于近视眼,故D错。所以正确答案为:A。
2.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陈大爷患上了远视眼,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会聚光的能力变差,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故需要佩戴凸透镜提高他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应戴凸透镜。故A正确。
3.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
D.透过眼镜看小雨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答案】BC。
【解析】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所以要佩戴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上;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BC。
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答案】A。
【解析】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故选A。
5.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这说明陈老师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但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说明,陈老师的眼睛是远视眼。
这说明陈老师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需佩戴凸透镜矫正。故选A。
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答案】A。
【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选A。
7.张大胜同学是近视眼,自习课上他戴上眼镜看书。如果摘下眼镜,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迹,关于他的做法以及书上的字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书靠近眼睛,像是倒立的;B.将书靠近眼睛,像是正立的;
C.将书远离眼睛,像是倒立的;D.将书远离眼睛,像是正立的
【答案】A。
【解析】近视眼靠近物体,可使物体经过眼球中的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所成像是倒立实像,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将书远离眼睛,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使人的眼睛看不清远处物体,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多选题)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答案】AD。
【解析】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因此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综上分析,只有选项A、D正确。故选AD。
二、填空题
9.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凹)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 (正立/倒立)的像.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可以佩戴 透镜来矫正.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是利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 (强/弱)些。
【答案】凸;倒立;凹;弱。
【解析】(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当看物体时,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2)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晶状体无法自动调节,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3)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就是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弱一些,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凸;倒立;凹;弱。
10.下列光路图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远处物体的两种光路, 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答案】A、C;B;D。
【解析】正常眼无论看远处的物体还是看近处的物体,像都成在视网膜上,故正常眼的成像情况是A、C两图;
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变厚(凸),折光能力变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而看不清物体,故是B图;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而看不清物体,故是D图。
故答案为:A、C;B;D。
11.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a)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b)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l)你认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
(3)如图画出了光线经虚线框内的透镜后的出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甲、乙两种情况下对应的透镜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 透镜,作用是 。
【答案】(1)凸透镜;(2)前方;(3)如图所示:凹;使光线发散。
【解析】(1)眼睛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上,且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光屏,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晶状体。
(2)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当看物体时会将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
(3)原本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不再平行,而是发散,故甲图虚线框内的是凹透镜。
发散的光线经透镜后变得平行,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故乙图为凸透镜,如图所示:
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1)凸透镜;(2)前方;(3)如图所示:凹;使光线发散。
提升练
一、选择题
1.小红同学利用爷爷不用了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肯定不能得到( )。
A.放大的实像 B.倒立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老花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实像。
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综上所述,不能成倒立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故选B。
2.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太长,可以戴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太长,可以戴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太短,可以戴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太短,可以戴凸透镜矫正
【答案】C。
【解析】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B不符合题意。
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此说法正确。远视眼是因为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对光的会聚作用变差产生的。所以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此说法错误。照相机照相时,景物都在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此说法错误。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片应该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说法错误。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所成的像一定时倒立、缩小的实像。
4.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A。
【解析】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说明此人是远视眼,需要佩戴远视眼镜,也就是凸透镜。故,正确答案是A。
5.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答案】A。
【解析】甲是近视眼成因原理图;乙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丙是远视眼成因原理图;丁是远视眼矫正原理图。故选A 。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白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我们能看清物体是因为眼睛能发出光线;
C.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用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一定被放大
【答案】C。
【解析】A、云在天上,所以“白云”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我们能看清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故B正确。
C、近视眼晶状体曲度变大,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故C正确。
D、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C。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 )。
A.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游泳池注水后,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D.共享单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答案】C。
【解析】A、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而不是远视眼,故A错误;
B、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判别钞票的真伪。故B错误。
C、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故C正确;
D、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镜,将汽车射来的光再沿原路反射回来,引起司机的注意,故D错误。故选C。
二、填空题
8.在观看音乐会时,小明同学因为近视眼无法看清是哪位艺术家在演奏,但他能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要想矫正近视眼,应戴一副由透镜片做的眼镜。
【答案】音色;凹。
【解析】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我们分辨出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区分的。
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音色;凹。
9.眼球的结构类似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 镜进行矫正。
【答案】照相机;倒立;凹透。
【解答】解:(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照相机;倒立;凹透。
10.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答案】(1)缩小;(2)照相机;(3)近视眼。
【解析】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物距变大,则像距会变得更小,即像更靠近凸透镜。此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度数合适的眼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说明这个镜片对光起到了发散的作用,因此,他放置的应该是矫正近视眼的凹透镜片。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近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