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机械波的产生 自主提升过关练(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1机械波的产生 自主提升过关练(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4 00:2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机械波的产生 自主提升过关练(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扩展开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介质中各质点只是振动,没有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
B.介质中各质点振动方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C.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传播
D.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2.纵波不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A.偏振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衍射现象
3.下列关于横波和纵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定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B.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也可能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C.纵波中,波水平向右传播,各个质点一定上下振动
D.能形成波峰、波谷的波是横波
4.图为一列简谐波在时刻的波形图,此时质点Q正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且质点N在时第一次到达波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质点P也处于加速运动过程
B.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C.从时刻起,质点P比质点Q晚回到平衡位置
D.在时刻,质点N的振动速度大小为1m/s
5.在日本近海某次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海啸实际上是一种波浪运动,也可称为地震海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源停止振动时,海啸和地震波的传播立即停止
B.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C.地震波和海啸都只有纵波
D.地震波和海啸具有能量,随着传播将愈来愈强
6.2018年足球世界杯在俄罗斯举行,在法国队和克罗地亚队争夺世界杯冠军的比赛中,几万观众自发在观众席上进行“人浪”游戏.从看台区到区的观众依次做下列动作:起立—举起双臂——坐下,呈现类似波浪的效果.下列关于“人浪”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人浪”从看台区传到区时,很多观众也从看台区跑到区
B.“人浪”从看台区传到区的速度由观众从看台区跑到看台区的速度决定
C.观众“起立——举起双臂——坐下”的动作越频繁,“人浪”传播的速度一定越快
D.“人浪”的传播是观众动作形式的传播
7.如图所示,因波源S周期性振动产生向右传播的机械波,振幅呈现A、2A交替变化,当t=0时刻恰好传到x=7d位置处,P、Q分别是x=2d和x=4d位置处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S的起振方向为y正方向
B.机械波的波速在不断变化
C.当机械波刚好传到x=1ld位置处时,P点和Q点经过的路程相等
D.当机械波刚好传到x=8d位置处时,P、Q均在平衡位置且速度方向相同
8.如图甲所示,S为振源,P质点距S的距离为r,t=0时刻S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产生沿直线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乙为P质点从t1时刻开始振动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时刻振源S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B.t2时刻P质点振动速度最大,方向沿y轴负方向
C.t2时刻振源S处于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振动
D.若波源停止振动,则P质点也马上停止振动
9.下列现象中我们能观察到的是(  )
A.在真空中,单凭耳朵就能听到歌唱家美妙的声音
B.只要有机械波发出,一定能找到产生机械波的波源
C.某空间找不到机械波,在这一空间一定找不到波源
D.“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小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能激起无穷无尽的连续水波
10.如图所示是以质点P为波源的机械波沿着一条固定的轻绳传播到质点Q的图形,则关于质点P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和波的性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向上、横波 B.向下、横波 C.向左、纵波 D.向右、纵波
11.区分横波和纵波的依据是(  )
A.是否沿水平方向传播
B.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
C.质点振动的快慢
D.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是相互垂直还是相互平行
12.关于波的传播和波上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做简谐振动,波传播速度按正弦规律变化
B.质点做匀速运动,波也匀速传播
C.质点做简谐振动,波传播的速度恒定
D.质点做简谐振动时速度变化和波传播速度变化一致
13.健身市场上有一种时尚的运动器材“战绳”,健身者把两根绳子一端同定在P点上,用双手各自将绳子的另一端分别握住,然后根据锻炼的需要以不同的频率、不同的幅度上下抖动绳子,使绳子振动起来,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某时刻,绳子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还未传到P点),其中a、b是右手绳子上的两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健身者右手刚抖动时的方向是向上
B.无论右手如何抖动绳子,a、b两点的振动步调都不可能相反
C.如果增大抖动的频率,绳上波形传播到P点的时间变短
D.如果增大抖动的频率,a、b两点间可能出现两个完整波形
E.无论如何改变抖动的幅度,绳子上的波形传播到P点的时间不变
14.如图甲所示,波源S从平衡位置开始上、下振动,沿y轴方向,向上为y轴正方向,产生的简谐横波向右传播,经过0.1 s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距S为2 m的P点开始振动。若以P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起点,P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S最初是向下振动的 B.t=0.2 s时P点向上振动
C.0~0.1 s时间内P点运动的路程为2 m D.t=0.6 s时P点处于波峰
15.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B.机械波上某质点的振动速度增大时,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也增大
C.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其振动频率与固有频率无关
D.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通过同一点,回复力、加速度、位移都是相同的
E.根据简谐运动的图像可以判断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大小、振动方向
二、解答题
16.如图所示,一列水平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大小v=0.6m/s,质点P的平衡位置坐标x=0.96m。某时刻该波刚好传到距点O点0.24m的位置,从该时刻开始计时。
(1)经过多长时间,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
(2)经过多长时间,质点P第二次到达波谷?当质点P第二次到达波谷时,质点P通过的路程及在该时刻的位移为多少?
17.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由M向P方向传播,M、P、Q为波上的三个质点,若质点M是振源,当它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时,经后第一次到达波峰。当波传到P时,质点M在波谷,再经过,质点Q第一次达到波谷。已知质点M与P之间的距离为,且,从质点M开始振动到质点Q第一次在波谷的过程中,质点M通过的路程是。求:
①质点P与Q平衡位置间的距离;
②这列简谐横波的振幅。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D.波在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它们并没有随波的传播而发生迁移,故A正确,D错误。
BC.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而振动由能量引起,也即传播了能量,所以波在传播过程中将振动形式以及能量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故BC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
2.A
【详解】
根据纵波的特点,纵波就是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机械波,显然一个狭缝是不能挡住纵波的,即纵波不能发生偏振现象,因为只有橫波才会发生偏振现象,而其他现象,反射、折射、衍射等纵波都能发生。
故选A。
3.A
【详解】
ABC.横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平行,A正确,BC错误;
D.有波峰和波谷,但波的传播方向不一定与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
B.由于Q点正在加速,说明Q点正向平衡位置运动,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错误;
A.由于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P点正在远离平衡位置,因此P点处于减速运动过程,A错误;
C.从时刻起,由于Q点正向平衡位置运动,而P点正向最大位移处运动,因此,质点P比质点Q晚回到平衡位置,C正确;
D.在时刻,N点处于负的最大位移处,因此速度为零,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AB.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当波源停止振动时,海啸和地震波的传播都不会立即停止,A错误B正确;
C.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C错误;
D.地震波和海啸具有能量,随着传播将越来越弱,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AB.当“人浪”从看台区传到区时,观众只在各自的座位上“起立——举起双臂——坐下”,并不向前移动,所以并不是观众从看台区跑到区,A、B错误;
C.“人浪”传播的速度与观众“起立——举起双臂——坐下”的动作快慢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
D.观众的动作相当于质点的振动形式,“人浪”相当于横波,“人浪”的传播是观众动作形式的传播,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
A.因恰好传到x=7d位置处的质点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波源S的起振方向为y负方向,选项A错误;
B.同一介质中波速一定,选项B错误;
C.当机械波向右传过11d后,P点路程是
Q点路程
因振幅比为2:1,P点和Q点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
D.当机械波刚好传到x=8d位置处时,P在平衡位置,速度方向竖直向下,Q在平衡位置,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不相同,选项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A.P点的起振方向与O点起振方向相同,由乙图读出t1时刻,P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即P点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则t=0时刻,振源O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A正确;
B.由图乙知,t2时刻P点位于平衡位置,振动速度最大,方向沿y轴正方向,B错误;
C.根据图乙无法确定t2时刻振源S的位置,C错误;
D.若波源停止振动,则P点不会马上停止振动,当波源停止前的振动形式传播到P后P才停止振动,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
A.机械波的产生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波源,二是介质,二者缺一不可,所以A错误;
BC.有波源未必有波动,但有波动一定有波源,所以B正确;C错误;
D.波可以传递能量,水波在传递能量的过程有损失,故水波要消失,所以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
由于波源带动后面的质点依次振动,后面的质点总是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根据波向左传播可判断Q点的起振方向向上,故P点的起振方向也向上,且每个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故此波为横波。
故选A。
11.D
【详解】
横波与纵波分类的标准是看质点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的关系,若相互垂直,为横波,若相互平行,为纵波,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C
【详解】
波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而质点的运动为振动,因此它们的速度是不同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ADE
【详解】
A.由上下坡法可知健身者右手刚抖动时的方向是向上,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a、b两点间相差半个周期,a、b两点的振动步调相反,故B错误;
C.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介质不变,波速不变,绳子上的波形传播到P点的时间不变,故C错误;
D.如果增大抖动的频率,质点振动的周期变短,a、b两点间可能相差两个周期,a、b两点间可能出现两个完整波形,故D正确;
E.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介质不变,波速不变,绳子上的波形传播到P点的时间不变,故E正确。
故选ADE。
14.AB
【详解】
A.由P质点的振动图像知P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下,则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也向下,A正确;
B.根据图乙所示,t=0.2 s时P点向上振动,B正确;
C.根据图乙,振动的周期为0.4s,0~0.1 s时间内P点运动的路程为一个振幅,振幅未知,不一定是2m,C错误;
D.根据图乙,振动的周期为0.4s,t=0.6 s时P点处于平衡位置,D错误。
故选AB。
15.CDE
【详解】
A.横波的质点的振动方向才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纵波不是这样的,故A错误;
B.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质点振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
C.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故C正确;
D.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通过同一点时,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根据可知回复力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相同,故D正确;
E.根据简谐运动的图像可以判断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大小、振动方向,故E正确。
故选CDE。
16.(1)1.5s;(2)1.7s,0.25m,-5cm
【详解】
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0.24m,波上质点振动的振幅为A=5cm,波上质点振动的周期为
(1)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所需的时间,就是初始时刻x=0.06m处的质点的振动状态传到P点所需的时间,由图可知

(2)为了求P质点第二次到达波谷所需的时间,可选取x=0.18m处的质点的振动状态作为研究对象,该振动状态传到P点所需的时间再加一个周期即为所求时间,则

设波最右端传到P处所需时间为t3,有
所以从质点P起振到第二次到达波谷历时
所以P通过路程为
5A=0.25m
此时刻质点P的位移为-5cm。
17.①;②
【详解】
①设波的周期为T,,波长为,质点M与P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且,波从M传到P的时间为,由于质点M与P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大于一倍波长小于二倍波长,且当波传到P时质点M在波谷,所以
所以
设质点P与Q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x,波从P传到Q的时间为,当波传到Q点后,质点Q经过时间第一次在波谷,且这过程总时间为,则
解得
所以
解得
②设波的振幅为A,从质点O开始振动到质点Q第一次在波谷经过的时间为,质点O通过的路程为L,且,则
解得

所以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