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北京的春节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4 15:1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北京的春节
一、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白云观(guān guàn) 掺和(cān chān)
间断(jiān jiàn) 正月((zhēng zhèng)
分外( fēn fèn) 万象更新( gèng gēng)
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我喜欢将shuǐ jiǎo(   )蘸着chén cù(   )吃。
2.我很喜欢看老舍先生的《luò tuo(   )祥子》这部小说。
3.天蒙蒙亮,街道两旁的小tān fàn(   )们就早早占好了位置。
三、主题探究,文意解读。
1.课文是按________顺序来写老北京的春节习俗的,其中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天的习俗。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A.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B.使读者对春节有全面的了解)。
2.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句中加点的词语体现了老舍“__________”语言的特点,浅白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下面词语中“儿”的读法,与加点词相同的是(  )。(多选)
A.幸运儿  B.零七八碎儿  C.杂拌儿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写“腊八”,作者选择“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这两个传统的节日习俗来写,从制作过程、颜色、味道等方面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腊八蒜的特点。
B.写“腊月二十三”,重点写“祭灶王”的习俗,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C.写“除夕”,围绕关键句“除夕真热闹”,写了贴对联和年画、吃团圆饭、守岁等习俗,呈现出一幅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全景式画面。
D.写“初一”,抓住这一天人们的活动特点,先写“全城都在休息”,然后分别写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孩子们的活动,重点写小贩们摆摊。
四、课内阅读训练,知识融会贯通。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是该段的__________句。一个“______”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2.北京元宵节里吸引人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家乡过元宵节也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里与“都是”意思一样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在句段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的作用不包括(  )。
A.加重语气  B.生动丰富  C.避免枯燥
4.第1自然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元宵节的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元宵节是____________的日子。
5.选文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五、课外阅读训练,知识拓展运用。
北京的春节
舒 乙
最具戏剧性的要算二十三祭灶了。老年间家家供奉着一位老神仙,他叫灶王爷,此公每年腊月二十三要升天,向老天爷汇报一年里人间的好坏。于是,家家都买些麦芽糖,用糖把老神仙的嘴糊上,极尽“贿赂”之能事,让他到天上只说好话,不说坏话,报喜不报忧。这种近乎开玩笑的祭神仪式,家家却都以极严肃的态度去操作,更显得极富人情味儿,孩子们的嘴则是供桌上的糖瓜儿的真正归宿。
三样食品是春节至上元之间的食物:大年除夕吃饺子,立春吃春饼,正月十五吃元宵。春饼最好吃,烙小面饼或蒸小面饼均可,薄薄的,又称薄饼,切葱丝蘸甜面酱,炒菠菜粉丝,炒黄花木耳,炒豆芽蒜黄,摊鸡蛋切丝,切酱肉成丝,切小肚成丝。食时各样都夹一点儿,放在饼上合在一起,卷而食之,顿生奇效,其鲜,其美,可天下没有第二种自制食品能超过它,堪称食之王。
春节男女老幼都休息,一起放假,不过了初五不准动刀动剪,不准倒土,为的是让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彻底休息几天,多么人道!
1.文中加点的“归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觉得祭灶仪式“最具戏剧性”“近乎开玩笑”的原因不包括 (  )
A.人们用麦芽糖来“贿赂”灶王爷,让他报喜不报忧。
B.家家都以极严肃的态度去操作这个仪式。
C.糖瓜儿最后还是被孩子们吃了。
3.第2自然段中提到了三种食品,但作者仅重点介绍了“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4.对比阅读本文与课文,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以时间为主线来介绍春节习俗,本文则是选取了几个不同方面的习俗来写。
B.本文将祭灶作为重点来写,而课文则没有写到这一点。
C.两篇文章都将过元宵节的习俗作为描写的重点。
六、下面是关于中国节日的诗句,找出描写春节习俗的诗句,在括号里打“√”。
1.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  )
2.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  )
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
4.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  )
5.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  )
点拨:1句是七夕,2句是端午,5句是重阳。
1 北京的春节 答案
一、
二、水饺 陈醋 骆驼 摊贩
三、1.时间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初一 元宵 A
2.京味儿 BC D
四、1.总起句 又 观花灯 放花炮 猜灯谜 放烟花 耍龙灯
3.一律 清一色 通通 A
4.数量 种类 美好快乐
5.放花炮 放花炮 处处悬灯结彩 处处悬灯结彩
五、1.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孩子们将供桌上的糖瓜儿全都吃进自己肚子里 2.B 3.春饼 味道鲜美 
4.A点拨:B.课文与本文都写到了祭灶,故“课文则没有写到这一点”表述错误。C.课文以时间为主线来介绍春节习俗,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安排有序,详略得当,其中将元宵节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了详写;本文则是选取了几个不同方面的习俗来写,重点写了祭灶。故“两篇文章都将过元宵节的习俗作为描写的重点”表述错误。
六、3.√4.√点拨:1句是七夕,2句是端午,5句是重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