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词走进词的世界

文档属性

名称 从柳词走进词的世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0 08:2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从柳词走进词的世界
作者姓名
张娜
所属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第一中学
联系地址
山东省胶州市第一中学语文组
联系电话
13854220605
电子邮箱
Babybear_126@163.com
邮政编码
266300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流传之广。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传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对词的贡献很大,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然而,柳永又是两宋词坛最受争议的词人之一,褒之者推许其为“世界性诗人”,主张“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贬之者讥刺其“薄于操行”、多“野狐涎之毒”。我们就从柳永的几首词入手,走进柳永的世界,走进宋词的世界。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三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词,兴于唐,成于五代,盛于两宋,是宋代文学史上辉煌的一笔。学生能够背诵一些经典宋词,但对词的鉴赏还不够深入。《柳永词二首》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包括《雨霖铃》和《望海潮》,课外自读中又选了《凤栖梧》,读本中选了《八声甘州》。可以说,这些作品皆是柳永词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我们旨在通过这几首词的学习和品鉴,了解和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
专题的划分是从如何品读柳词而设计的,三个专题环环相扣。“诗言志,词咏情”,理解作者的情感是鉴赏词作的最重要一环。专题一,体会情绪意境,指导学生诵读作品,品读意象,品读词中表达的感情。专题二,感受豪放与婉约,从词作的体式特征入手,进一步把握词作。专题三,把握抒情手法,体味词作语言,了解并掌握联想、想象、点染、铺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借助网络平台,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以达到“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目标。进行本单元学习成果的展示。
可以举行诵读比赛,开展“我眼中的通俗文学”主题讨论,组织学生写赏评文章,并利用班级博客,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柳永的生平经历和重点词作。
2.感悟柳词的情绪意境。
3.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词作。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
2.通过图书查阅,网络搜索,了解柳永柳词。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柳词的情感韵致,体味柳永的“市民文学”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升团队意识。
3.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综合体现学习成果,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提升信息技术。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选修:诗歌与散文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体会情绪意境
感受豪放与婉约
把握表现手法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情感意境 ( 1课时)
专题二: 豪放婉约 ( 1课时)
专题三: 表现手法 ( 1课时)
专题一
体会情感意境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诗言志,词咏情”,理解作者的情感是鉴赏词作的最重要一环。柳永是北宋词史上第一个全力作词的“专职”词人。他不仅在词的体制上突破了传统,而且在内容表现上也大胆创新,将词由晚唐五代以来的“代言”体转为“自述”体,朝着李煜开启的方向,把词的抒情取向转移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上来,表现自我的喜怒哀乐。他以落魄文人自居,流连于烟花巷陌,采纳市井新声,从个人角度出发自抒怀抱,利用词的抒情取向把自己的羁旅之愁、飘零之苦、忧凄悲欢全部写到词中,淋漓尽致地抒发郁积在心中的情绪,从而形成了全新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观念,为文人词作注入新鲜血液,给宋词带来了新的面貌。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了解柳永其人,吟咏柳词,体会柳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把握词作主旨。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了解柳永生平,理解作者情感。
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多角度解读词作,撰写鉴赏文字。
利用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这几首词分别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4.综合分析这四首词,总结柳词的题材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宋词选读读本》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
其 他
柳永的其他几首词早年进士考试落榜后写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走近柳永
问题:
1.《鹤冲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这对他的创作有何影响?
2. 《雨霖铃》《望海潮》《凤栖梧》《八声甘州》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读词作,初步理解词作的情感。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点拨,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探究词作中的意象
问题:
1.词人在表达他的情感时,借助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体现出柳词在题材上的哪些特点?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了解柳永词的题材特点
2.小组讨论,课堂探究。
3.选择一组意象,展开联想想象,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柳词中所抒发的情感及其缘由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
2.对柳词中意象的理解。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
专题二
豪放与婉约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从传统诗教出发以“志之所之”与“为情所投”来论宋词中的情感。词人的“道德之美”,创作上的“发乎情,止乎礼义”以及教化功用上的“感发人之善心”,归结到词作艺术特征上就是“清而不激”、“和而不流”、“逸而敛”、“婉而庄”、“丽而则”等所构成的风格系列.而从我们日常的词作鉴赏经验来看,主要分为豪放与婉约。宋人俞文豹曾言:“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把握宋词的不同风格,进一步把握词作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分析柳词的风格,初步理解婉约与豪放
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评论。
运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分析《雨霖铃》的意境,属于什么风格?这种风格在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分析《望海潮》的意境,属于什么风格?这种风格在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唐诗宋词选读》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分析《雨霖铃》的风格特征
问题:1.这首词是什么风格?
2.在词作中有何体现?
学生朗读,小组交流
活动二:分析《望海潮》的风格特征
问题:1.这首词是什么风格?
2.在词作中有何体现?
学生朗读,小组交流
活动三:豪放与婉约有何区别?你如何看待柳词的整体风格?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对《雨霖铃》的分析,婉约风格的把握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望海潮》的分析,对豪放风格的把握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提出建设性意见。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把握表现手法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柳永的词作反映了他一生复杂的生活经历,注重表露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展现宋代下层文人士大夫的坎坷命运和失意苦闷情怀,从而大力增强了词的抒发自我情怀的特质,充分发挥了词体要求抒发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愿望的特性,把词拉到了个体活生生的心灵世界和现实生活中来。本专题旨在探究柳永表现自我情怀的手段,即表现手法。让同学们借助网络、多媒体设备等,了解多种表现手法,学会迁移使用。并能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掌握几首柳词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词作的鉴赏方法,学会写赏析性的文章。
本专题问题设计
《雨霖铃》中的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其思想感情的?
《雨霖铃》中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对 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望海潮》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柳词的语言有何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宋词选读读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雨霖铃》中的表现手法
仔细品读词作,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教师点拨,形成共识
活动二:《望海潮》中的表现手法
仔细品读词作,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教师点拨,形成共识
活动三:品读柳词的语言特点
借助网络资源,品读柳词的语言特点,班内交流
活动四:指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柳词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有独到见解,评析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