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B.物体中含有的分子是大量的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零摄氏度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了
D.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2.下列现象中,不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
B.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3.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时,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 )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4.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小伟急中生智,拿橡胶小勺在干燥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胶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小勺带了电
B.若橡胶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
C.橡胶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若摩擦后的毛料布带了正电,说明小勺上的正电荷转移到毛料布上
5.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厅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的一端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则物体带正电
B.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的一端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则物体可能不带电
C.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附近,吸管被排斥开
D.用餐厅纸摩擦过的吸管带正电
6.“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
7.如图所示,将塑料绳撕成丝带状,用毛巾分别摩擦塑料丝带和PVC管,然后将塑料丝带放在PVC管上方,塑料丝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这就是神奇的静电“章鱼”实验。悬在空中的“章鱼”( )
A.丝带间带异种电荷
B.PVC管带同种电荷
C.丝带张开是由于风的作用
D.丝带张开的原理与验电器工作原理不同
8.下列物质结构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则( )
A.物件一定带负电
B.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
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
D.涂料小液滴喷向物件是因为分子热运动
10.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都带负电荷
C.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1.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行驶的车后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乙图抽掉玻璃板后,下瓶内气体颜色变浅,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丙图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丁图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后的情况,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2.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分子的直径约10-1
B.人们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
C.液体的分子结构使得液体容易被压缩,从而没有确定的形状
D.为证明液体之间发生了扩散,可以将半杯清水和半杯硫酸铜溶液倒在一起
13.在工业上,液压机利用了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理,“液体很难被压缩”反映了液体( )
A.分子的个数很多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没有空隙
14.关于原子及其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分子构成的
B.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相同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原子核带负电,核外电子带正电
1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B.灰尘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C.根据科学观测,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16.现有:①电子 ②原子核 ③原子④分子 ⑤生物体 ⑥地球 ⑦太阳系 ⑧银河系。根据物体尺度的大小,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下面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A.⑧⑥⑦⑤④③①② B.⑧⑦⑥⑤④③②①
C.⑤④③②①⑧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二、填空题
17.“酒香不怕巷子深”,闻到酒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______;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______。
18.阴霾天气中,PM2.5(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含量较高,大气中PM2.5的运动属于______(填“机械运动”或“分子热运动”)。古诗“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是,从花的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围的气温突然升高。闻到花香,这属于______现象。
19.如图所示,干燥的秋天,脱下毛衣后,用手臂靠近小泡沫块,泡沫块就会粘满手臂,这是因为干燥的手臂与毛衣______后带电,而带电体具有______的性质。
20.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选填“正”或“负”)电,将玻璃棒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箱张开,这是因为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______(选填“排斥”或“吸引”)。
21.我们知道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 _____;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 _____。
22.A、B、C三个轻质塑料小球悬挂在细丝线下端,它们靠近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则可以判断一定带电的小球是______。
23.在课外活动课上,同学们使用器材与胶水制作了很多小模型。使用胶水时能闻到胶水味,这是________现象,胶水能将两块小零件牢牢粘住,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
24.小明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种物理现象叫做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______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25.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杯子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可以看到,墨水在盛______水的杯子中扩散得快,这说明:______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6.只要留心,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可以做不少物理小实验。如图所示,塑料吸管与纸巾摩擦后会吸引小泡沫,说明吸管带了电.那么用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呢?先用细线将与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悬挂起来,再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吸管,若吸管与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吸管带______电,若吸管与玻璃棒相互排斥,说明吸管带______电(填“正”、“负”)。
27.一群蜜蜂突然飞入我市一处民宅,民警在救援时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闻到蜂蜜的香味后,陆续飞入桶中,如图所示,这属于______现象;若给桶加热后,蜜蜂更易察觉到蜂蜜的香味,说明______升高,加快了______的无规则运动。
三、实验题
28.盈盈同学设计一组实验(如图),请同学们一齐观察实验并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2)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索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______(选填上或下)方;
(3)根据_______瓶(填上或下)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4)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选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29.利用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也可以完成一些物理小实验,结合下图完成下面的小题:
(1)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如图甲所示),用手向下摩擦几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______(选填“松”或“紧密”),而手与塑料细丝带上的是_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2)如图乙所示,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是______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这是因为这个带电体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0.将带正电、电荷量为Q1的物体甲放在绝缘支架上,然后把挂在丝线上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P1、P2位置,如图(a)所示,小球偏离竖直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1和β1将带正电、电荷量为Q2( Q1>Q2)的物体乙替换甲后,重复上述实验,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2和β2,如图(b)所示,已知α1>α2、β1> β2。
①分析图(a)或(b)中小球偏离的方向可知,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______ ;
②分析图(a)中小球两次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可知,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一定时,带电小球与带电物体甲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 ______ ;
③分析图(a)和(b)中小球挂在P1(或P2)位置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可知, ______ 。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B
6.A
7.B
8.A
9.B
10.D
11.A
12.B
13.B
14.C
15.D
16.B
17.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空隙
18.机械运动 扩散
19.摩擦 吸引轻小物体
20.正 同种 排斥
21.斥力 引力
22.A、C
23.扩散 引力
24.扩散 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
25.热 温度
26.负 正
27.扩散 温度 分子
28.间隙(或空隙) 下 上 ④ 变大
29.松 异种 负 得到
30.排斥 排斥力越大 物体带电量越大,彼此间的作用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