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25.《世说新语》两则翔宇教育集团湖北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徐国喜2 第一课时
《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千万片,
飞入芦花皆不见。
(谜底:雪花)猜谜 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介绍刘义庆介绍《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6译读课文,说大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8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教师读课文,学生说译文。
选学生代表复述课文内容,教师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翻译课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讲解诗文。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一会儿,雪越下越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11理读课文,说疑难 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
答: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兄子胡儿
兄女(无奕女)寒雪日家里谢太傅、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思考: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气氛?答:融洽、欢快、轻松。 古代“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答:(古义)子女、侄子女、外甥等,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专指子女。(今义)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答: 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把雪比做盐,比做柳絮,到底哪一个好? 答:把雪比做柳絮较好,因为盐是晶状物体,况且当时下的是大雪,盐是很小并不能形象地表达出当时的情景;柳絮在有风吹的时候,就像雪一样,四处飘散。还有柳絮是春天才会见到的,无奕女的比喻,事实上是在暗示春天就要来临,有深刻的意蕴。15总结文章最后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出作者对她的欣赏。柳
絮{飞扬之态神轻盈之雅形文化内蕴韵和咏雪有关的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雪花飞舞 瑞雪丰年 漫天雪花 雪花飘飘 鹅毛大雪
白雪皑皑 山披银装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白雪晶莹 18演读课文,说人物19请同学用“表现情景法”朗读课文,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故事情景。
指定几名同学朗读人物对话,集体揣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作好演读准备:分小组,分角色(叙述者、谢太傅、谢道韫)。
学生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上台演读课文,并对文中人物作出评价。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
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21背诵课文22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http://www.xkbw.com 23交流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还需要诚信吗?如:朋友相处,商业营销,企业运作……各位同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围绕“诚信”阐述自己的观点,比一比,看谁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http://www.xkbw.com 24 自读课文,开展一次竞赛25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注释,理解字词,把握文意。
进行文言知识竞赛。26解释词义期( ) 日中( )
舍去( ) 乃( )
不 ( ) 委( )
引 ( ) 顾 ( )
尊君( ) 家君( )知识竞赛27辨析古今异义 古 今
陈太丘与友期 ( ) ( )
太丘舍去 ( ) ( )
下车引之 ( ) ( )
元方入门不顾 ( ) ( )知识竞赛28翻译句子陈太丘与人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知识竞赛29[期]
[日中]
[舍去]
[乃]
[不]
[委]
[引]
[顾]
[尊君]
[家君]明确约定。正午时分。不再等候就走了。才。通“否”。丢下、舍弃。拉。回头看。对他人父亲的尊称,你父亲。谦词,我父亲。30文言文知识积累通假字:尊君在不 “不”通”否”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 古:约定
今:日期
2.太丘舍去 古:去,离开
今:前去,前往
3.下车引之 古:拉
今:引用
4.元方入门不顾 古:回头看
今:照顾或顾客31文言文知识积累词类活用: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动词)日期(名词)名词活用作动词32文言文翻译方法●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 元方 陈太丘(人名)●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去后乃至 去后(友)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例:元方入门不顾 A.回头看B.探问C.但,只是●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例:文言实词:元方时年七岁 那年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守信http://www.xkbw.com 33 演读课文,分析两个人物34演读课文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这个课本剧?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样表演呢?35分析人物通过朗读、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
明确:
“尊君在不?”——询问的语气,表现得较为客气,有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非常客气。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粗野蛮横,十分无礼。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义正辞严36概括形象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懂礼、聪明、识义、正直不阿http://www.xkbw.com 37 悟读课文,解决三个问题38合作探究●“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器,怎么判断迟到?●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http://www.xkbw.com 39 背诵课文,抒写感受http://www.xkbw.com 40 背诵41抒写感受围绕课文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42整理《陈太丘与友期》。
鲁迅先生把《世说新语》称为“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好书不读是人生的一大憾事,请课外阅读《世说新语》(如《王戎七岁知苦李》等名篇)。布置作业43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