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练习题1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且装有相同深度的水,现将三个完全 相同的铁球分别浸没在三个容器的水中,铁球均不与容器底接触,水也均不溢出,则此 时( )
A. 水对甲底部压强最大 B. 水对乙底部压强最大
C. 水对丙底部压强最大 D. 水对三个容器底部压强一样大
2.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ρA:ρB=8: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
A. : :1, : :2 B. : :1, : :4
C. : :2, : :1 D. : :1, : :8
3.如图所示,备受瞩目的济南轨交2号线于2021年3月26日正式通车。线路全长36.4 km,共设车站19座,最高运行速度100km/h,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设有安全线,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的空气( )
A. 流速大,压强小 B. 流速大,压强大 C. 流速小,压强小 D. 流速小,压强大
4.如图中,这位扮相为孙悟空的京剧演员连续地展示了两个亮相动作,甲、乙两图中他对地面的压力及压强分别为,F甲、F乙、p甲、p乙 ,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F甲=F乙 , p甲=p乙 B. F甲=F乙 , p甲>p乙 C. F甲<F乙 , p甲>p乙 D. F甲>F乙 , p甲>p乙
5.下列与题图中“吹硬币”飞起的现象原理不同的是( )
A. 火车站台都有安全线,乘客应站在安全线外 B. 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两张纸吸到一起
C. 用塑料管能将瓶内饮料吸入口中 D. 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
6.小慧用 U 形管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实验,这些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B.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 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 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7.如图所示,底面为正方形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若沿竖直方向将A、B两长方体截去一部分,使长方体A、B剩余的面积相等,剩余部分质量 等于 。则关于长方体A、B的密度 、 ,原来的质量 、 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图中液体内部a、b、c三点的压强pa、pb、pc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pc>pa>pb B. pa=pb<pc C. pa=pc>pb D. pb>pa>pc
9.将图所示的长方体,从中间切开变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并将一块按照图中所示放在另一块的上面。则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前、后两次压强之比P1∶P2为 ( )
A. 2∶1 B. 1∶2 C. 1∶1 D. 1∶4
10.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
A. 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体积 B. 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体积
C. 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质量 D. 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质量
11.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 , 压强为p1 , 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 , 压强为p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1
F2 C. p1p2
12.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
A. 把书包带做的宽些 B. 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C. 在铁路的钢轨下铺上枕木 D. 刀、斧、剪的刃磨得很薄
二、填空题
13.著名的________实验向人们展示了大气压存在且很大,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________。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能达万米深处的“奋斗者”号深潜器的形状和构造必须能承受水下很大的________。
14.如图所示,在开口的矿泉水瓶上打一个小孔,水便从小孔喷出,这是因为水对瓶的侧壁有 . 此时如果堵住瓶口,看到的现象是 .
15.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pA pB;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 p乙(两空选填“>”、“=”或“<”).
16.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如图(b)是利用了 的知识;如图(c)中修筑拦河大坝时要使做成上窄下宽是利用了 知识.
1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且装有相同深度的水,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铁球分别浸没在三个容器的水中(铁球未碰到容器底),水也均没有溢出,此时,水对三个容器底的压强最大的是________,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最小的是________。
18.底面积为100cm2的容器中装有水,水面浮着一木块。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为1980Pa,若取走木块,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为1490Pa,则木块重为 N。
三、实验探究题
19.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聪在相同的平底矿泉水瓶中装水后,分别放在砖块和海绵上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B、C两图中瓶内的水是满的,A是砖块,B、C、D、E是海绵块)。
(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被压物体的__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________ (选填“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2)比较图中C、D、E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等时,压力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图中________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相等时,受力面积越________ (选填“大”或“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我们通过分析图中A、B两次实验现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理由是________。
20.如图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装置,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浓盐水。
(1)把探头放入甲烧杯中,保持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朝问,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________,这表明: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________。
(2)在不同液体中,保持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观察到的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_有关:________(选填“甲”或“乙”)烧杯中盛的是水。
21.1875年,三名法国人驾驶热气球升到了8000米的高空,突然全部昏倒。等气球瘪了自己落回地面时,除了一人苏醒,另外两人因为缺氧死亡。高空为什么会出现缺氧症状呢?难道8000米的高空就没有氧气了吗?
不是的,空气照样有,只不过稀薄而已。罪魁祸首在于大气压强。因为高空的大气压强低:5.7千米的高空,大气压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到了32千米的高空,大气压就只有1%了。
大气压强低了,为什么会造成缺氧呢?这是因为我们呼吸空气必须依靠大气压强的帮助。吸气时,人体的横膈肌收缩,使胸腔的体积扩大,肺里的空气因为稀薄压强变小,外界空气的气压大于胸腔内的气压,因此空气就进入胸腔的肺内。空气进入肺泡后,空气中氧气的压强要比血液里氧气的压强高,氧便从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扩散,人便得到了氧。同样,在呼气时,我们用力使胸腔的体积缩小,肺内气体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废气便被排出体外。
问题就在于,三名法国人升上高空以后,大气压强变得很小了,可是人体里的压强仍然那么大,肺泡中的氧气压强比大气的氧气压强还要高,结果不但吸入不了氧气,反而是人体里的氧气向外扩散,造成高空缺氧。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人可以在失重情况下生活,但却不能经受半秒钟的失压。要想使宇航员们在太空遨游,必须保证他们生活在标准的大气压当中。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宇航员们都要穿上厚厚的宇航服吧?宇航服是一种多层次多性能的服装,有气密层和限制层,象轮胎的内胎和外胎一样。它的密封性极强,可以保证不漏气,加压不爆破,从而把宇航员和外太空环境隔离开来,这样他们就可以生活在一个人工制造的大气环境中了
请你根据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和以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一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___
(2)人类历史上首先证明大气压的实验是________,首先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________,在测量大气压时,我们用到了________研究方法
(3)当我们青岛人到西藏后,第一个不适应的就是“高原反应”,这是因为:人要呼吸时,人体的横膈肌________,使胸腔的体积________,氧便从压强________的地方向压强________的地方扩散。而青藏高原大气压________,人的胸腔的体积变的很________,肺内气体的压强稍________大气的氧气压强才能吸到一口氧气,因此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大气压就存在我们身边”
(5)小明发现自己穿的羽绒服里面是用“鸭毛”制成的,比小刚穿的“棉”衣服暖和,而我们都知道,宇宙中很冷,宇航服应该很暖和。请你提一个课题研究上述问题
课题:________
猜想:__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_
(6)为了保护我们的大气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这样做(请写出2条):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B
3.【答案】 A
4.【答案】 B
5.【答案】 C
6.【答案】 A
7.【答案】 B
8.【答案】 B
9.【答案】 B
10.【答案】 D
11.【答案】 C
12.【答案】 D
二、填空题
13.【答案】 马德保半球;小;压强
14.【答案】 压强;过一会不再有水喷出
15.【答案】 <;>
16.【答案】 连通器;大气压;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7.【答案】 甲;乙
18.【答案】 4.9
三、实验探究题
19.【答案】 (1)形变程度;转换法
(2)大
(3)BC;小
(4)不能;没有控制受压面的材料相同
20.【答案】 (1)不变;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部相等
(2)液体的密度;乙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1.【答案】 (1)减小;1.01×105Pa
(2)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转换法
(3)收缩;扩大;高;低;低;大;小于
(4)把玻璃杯中装满水,将硬纸片盖在杯口,用手按住硬纸片小心地将杯子倒立过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杯中的水不会流出,这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5)探究鸭毛与棉花的保温效果;鸭毛的保温效果好;取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每个烧瓶内装上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热水,分别用厚度相同的鸭毛与棉花包住两个烧杯,经过相同时间后,用温度计测出两烧瓶中水的温度,根据水的温度高低可以判断材料的保温效果,温度高的保温效果好,温度低的保温效果差
(6)不用氟利昂(或氟里昂)作制冷剂或使用无氟冰箱、飞机使用清洁能源 (
第
1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