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练习(含答案)河北专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练习(含答案)河北专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4 15: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
1.【2020·河北秦皇岛期末】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
2.【2020·河北张家口月考】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国共合作 D.寄望于台湾人民
3.【2020·河北定州期末】1991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之后,它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两岸面临的诸多问题展开磋商。这直接促成了(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炮击金门行动的停止
D.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
4.【2020·河北保定期末】台湾地区现任领导人蔡英文自上台执政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海峡两岸的关系持续紧张。“九二共识”的本质内涵是(  )
A.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
C.三通互补 D.密切交往
5.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
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6.【2020·河北保定期末】下列报纸中,反映的两岸关系的基本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7.【2021·河北沧州开学】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数轮接触后,2005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面,促进了两岸关系新发展。2008年11月以后,两岸直接“三通”,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这充分表明(  )
A.两岸均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B.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
C.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越来越大
D.两岸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8.【2020·河北石家庄期末】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B.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的外交事务
C.欢迎台湾各界为统一献计献策
D.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9.【2020·河北保定期末】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10.【2020·河北石家庄期末】邓小平说:“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B.坚持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C.倾向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D.台湾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1.【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材料一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实践?
材料二 2018年5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在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16年以来,两岸关系政治僵局的症结所在,恰恰就在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九二共识”是指什么。
材料三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4)根据以上材料,展望未来,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否实现和平统一?为什么?
12.【2020·河北秦皇岛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A、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1972年作)
材料三 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总额达1300多亿美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
1.A 2.B 3.B 4.B 5.D
6.B 7.C 8.B 9.A 10.B
11.(1)“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2)“九二共识”: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3)主要是“台独”势力,还有试图阻挠中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反华势力(或“台独”、国际反华势力)。
(4)两岸一定能够实现和平统一。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12.(1)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一国两制”构想。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两岸由隔绝状态发展到人员、经济、文化广泛交流(祖国大陆与台湾由敌对到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党和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