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原子核的衰变 自主提升过关练(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在核反应方程He+N→O+(X)的括弧中X所代表的粒子( )
A.H B.H C.e D.n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
B.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粒子大角度偏转,绝大多数粒子仍沿原来方向前进
C.在衰变方程 中,X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34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物质波波长也相等
3.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科学装置,2018年8月23日通过国家验收,并对国内外各领域的用户开放。下列核反应方程中为中子的是( )
A. B.
C. D.
4.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单方面做出将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的决定,引起日本国内民众及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氚很难被分离清除,会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累积。氚衰变后转变成稳定的氦,半衰期大约12.5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氚的衰变方程为
B.发生衰变放出的射线来源于核外电子
C.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其半衰期会逐渐缩短
D.20个氚核经过25年,还有5个氚核未发生衰变
5.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衰变放射出某种粒子,衰变过程动量守恒,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1和2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已知两个相切圆半径分别、,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核可能发生α衰变,也可能发生β衰变
B.该原子核衰变后发射的粒子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C.若衰变方程是,则
D.若衰变方程是,则
6.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卢瑟福用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质子
C.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的过程中,一定放出能量
7.放射性元素经过多次衰变和衰变,最终变成稳定的,则关于此衰变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的次数为5次
B.衰变的次数为5次
C.某次衰变中,会同时放出一个粒子和粒子
D.衰变中产生的粒子比粒子在空气中传播得远
8.下列说法正确的时( )
A.光的波动性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B.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并据此估计原子的半径
D.气体导电时发光机理是:气体的原子受到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有可能向上跃迁到激发态。因处于高能级的原子不稳定,会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最终回到基态
9.锂是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在原子能工业中有重要用途。利用中子轰击产生和另一种粒子X,则X是( )
A.氚核 B.氘核 C.质子 D.正电子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不是来自核外电子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温度、压强有关,与其他物质化合时半衰期变长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时间的一半
D.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是频率很低的电磁波
11.已知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9天,质量为m的该元素经历一段时间后还有未发生衰变。则经历的时间为 ( )
A.27天 B.36天 C.45 天 D.54天
12.硼中子俘获治疗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其原理是先将携带B(硼的一种稳定无放射性的天然同位素)的靶向分子药物注射到人体,靶向药物的选择性使B高特异性地集聚在肿瘤组织内,再通过具有指向性的低能量超热中子束对肿瘤部位进行外照射,照射后肿瘤组织内B被激活、并发生霸中子俘获作用放出射线,使肿瘤细胞DNA双股螺旋断键,致使肿瘤细胞不可修复而彻底死亡,从而实现在细胞水平定点击杀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的目的。其核反应方程为B+n→Li+X,则X为(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α粒子
13.核电站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131和铯137。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会释放射线;铯137是铯133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30年,发生衰变时会辐射射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碘131释放的射线由氦核组成,衰变的方程是
B.碘131释放的射线是电子流,衰变的方程是
C.与铯137相比,碘131衰变更慢,且铯133和铯137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D.铯137衰变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小于可见光光子能量
14.钴弹是只存在于设想中的核武器,假设在中子弹外面裹一层钴-59,中子弹爆炸发出的中子打在钴-59上,变成具有放射性的钴Co,钴Co衰变成镍Ni,同时放射出1.17-1.33MeV的伽马射线,其半衰期为5.27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属于自然界中常见的同位素
B.镍Ni比钴Co更稳定
C.钴Co经过β衰变,衰变成镍Ni
D.8个钴-60经过21.08年全部衰变成镍
15.约里奥—居里夫妇用射线轰击铝箔,发现当源移去后,铝箔有放射性,其强度也随时间按指数规律下降,首次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反应方程式为:。如图所示,静止的在匀强磁场中的点会衰变成原子核和,衰变方程为,已知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的半衰期为3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为
B.10个经过3分钟的衰变剩余5个
C.衰变后和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
D.和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迹为外切圆
二、解答题
16.如图所示,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一个粒子,俘获一个速度为v=7.3×104m/s的中子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氦核与一个新核,若测得氦核的速度为2×104m/s,方向与反应前中子运动方向相同。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新核速度的大小
(3)求出氦核与新核轨道半径之比。
17.下面是四种元素的同位素的原子核:,请将X改为具体的元素符号,并说明每个原子核中的中子数。
参考答案
1.A
【详解】
设X的质量数为m,电荷数为n,则有
4+14=17+m
2+7=8+n
解得
m=1
n=1
所以X表示质子,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B
【详解】
A.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其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即波长大于极限波长。A错误;
B.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粒子大角度偏转,绝大多数粒子仍沿原来方向前进。B正确;
C.根据质量数守恒,X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35。C错误;
D.物质波波长为
质子质量大,所以其波长较短。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
根据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选项A的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数为零,电荷数为1,为正电子;选项B的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为氦核;选项C的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1,为质子;选项D的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为中子。
故选D。
4.A
【详解】
A.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氚的衰变方程为
故A正确;
B.由A可知发生的衰变是β衰变,而在β衰变中生成的电子是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同时生成一个电子,故B错误;
C.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原子核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故C错误;
D.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对少数原子核不适用,故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
AB.原子核衰变过程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由于衰变放射出两粒子的动量方向相反,粒子的速度方向相反,由左手定则可知,若生成的两粒子电性相反,则在磁场中的轨迹为内切圆,若生成的两粒子电性相同,则在磁场中的轨迹为外切圆,所以为电性相同的粒子,可能发生α衰变,但不是β衰变,该原子核衰变后发射的粒子可能带正电,不可能带负电,AB错误;
CD.原子核衰变过程动量守恒,原子核原来静止,初动量是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由于衰变放射出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受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由于p、B相同,则粒子的电荷量q越大,其轨道半径r越小,新核的电荷量比衰变粒子的电荷量大,所以新核的轨道半径小于衰变粒子的轨道半径,则有新核的轨道半径是r1,衰变粒子的轨道半径是r2,由原子核的衰变方程
则有
得
C正确,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卢瑟福用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核反应方程为
发现了质子,故B正确;
C.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C错误;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的过程中,可能放出能量,也可能吸收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
AB.衰变方程为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
选项AB错误;
C.一次衰变只能放出一个粒子或一个粒子,C项错误;
D.粒子的电离能力强,因此在空气中传播时能量因电离很快损失,因此粒子比粒子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小,D项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光是一种概率波,光的波动性是光子的一种属性,即单个光子也有波动性,跟光子的数量和光子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是无关的。选项A错误;
B.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选项B错误。
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选项C错误;
D.气体导电时发光机理是气体的原子受到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有可能向上跃迁到激发态。因处于高能级的原子不稳定,会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最终回到基态。选项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
根据
所以X粒子为氚核。
故选A。
10.A
【详解】
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不是来自核外电子,选项A正确;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温度、压强均无关,与其他物质化合时半衰期不变,选项B错误;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原子核有一半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选项C错误;
D.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是频率很高的电磁波,选项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
根据半衰期公式
解得
可得经历的时间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式为
所以X为粒子,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ACD
【详解】
AB.碘131释放的射线是电子流,根据核反应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得衰变方程为
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是铯133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30年,所以碘131衰变更快,C错误,符合题意;
D.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光子能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14.BC
【详解】
A.钴在自然界中只存在一种稳定的同位素Co-59,故A错误;
BC.钴Co经过β衰变,衰变成镍Ni,则镍Ni比钻Co更稳定,故BC正确;
D.半衰期对应的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于少量的原子核不成立,故D错误。
故选BC。
15.AD
【详解】
A.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为,为,故A正确;
B.元素的半衰期是统计规律,针对大量原子使用,故10个经过3分钟的衰变不一定剩余5个,故B错误;
C.衰变过程中,和动量守恒,则有
衰变后和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
联立可得
故C错误;
D.衰变过程中,和动量守恒,衰变后粒子速度方向相反,根据左手定则,和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迹为外切圆,故D正确。
故选AD。
16.(1)+→+;(2)0.1×104m/s;(3)
【详解】
(1)核反应方程为
+→+
(2)核反应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则新核速度的大小为
(3)两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
解得
所以氦核与新核轨道半径之比
17.,68;,1;,28;,118。
【详解】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质量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可知:
为 ,中子数为68;
为,中子数为1,;
为 ,中子数为28;
为 ,中子数为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