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2)
课标要求
1.会用纸带上点迹计算物体平均速度并理解用其得到瞬时速度的思想。
2.会用实验数据描绘v-t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描绘物体速度变化特点。
学习目标
1..知道怎样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2.能运用实验数据描绘v-t图象,并会根据画出的图象描绘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特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20~ P22,找出疑惑之处)
引入:
二、新课导学
※ 探索新知
探究1:数据处理
表一:手拉纸带在几段时间中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位置 0 1 2 3 4 5
/m
/s
v/(m/s)
表二:手拉纸带在几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位置 0 1 2 3 4 5
t/s 0
v/(m/s)
1.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2.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
新知1: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根据纸带计算平均速度
用刻度尺测出n个点之间的间距Δx,n个点之间的时间Δt=______________________s.则平均速度v=___________
2.根据打点计时器计算瞬时速度
(1)原理:取包含某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Δx,根据v= 测出这一段位移内的__________速度,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_________速度.一般地,取以这个点为中间时刻的一段位移来计算.
例1: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直线运动的速度。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8V左右,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时,它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过程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哪个先,哪个后都可以
(3)实验中该同学从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取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按时间顺序取A、B、C、D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尺子测得相邻各点间的距离为x1=3.62 cm,x2=4.75 cm,x3=5.88 cm。
物体从A到D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在计数点C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 m/s,(以上两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探究2:为了能够更形象地看出纸带的运动速度变化情况.我们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
新知2:速度-时间图象
(1)用横轴表示_______,纵轴表示_______,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作出物体的v-t图象.其上每一个点表示某一时刻的 ,正负表示速度的 (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v-t图象不是质点运动的轨迹.从v-t图象中可知任意时刻速度的______和_______.
(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时间轴__________的直线.
例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频率f=50 Hz,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
(1)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E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位置 B C D E F
速度(m·s-1) 0.737 0.801 0.994
(2)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坐标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线。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计数点和计时点的理解、时间的计算
2、利用纸带求瞬时速度的方法
3、描点作V-T图的方法
课后作业
1..A、B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1)求1 s末A、B的速度;
(2)求6 s末A、B的速度.
(3)两图象交点的意义;
2.(多选)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t2时刻,丙、丁两车瞬时速度相等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3.(单选)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张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要求测出D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 )
A.=vD,Δt1=0.14 s B.=vD,Δt2=0.06 s
C.=vD,Δt3=0.1 s D.=vD,Δt4=0.04 s
4.如图(甲)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装置,开始时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匀速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附有刻度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 s。
从纸带上记录的点迹情况可知,A、E两点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 cm,小车在玻璃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小数点后面保留2位数字)
题组二 对v-t图象的理解
5.(多选)日本在2013年9月中旬用“艾普西龙”号固体燃料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卫星.此前多次发射均告失败。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时火箭发生故障,造成火箭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0~1 s内火箭速度变大 B.1 s~2 s火箭静止不动
C.3 s末火箭回到出发点 D.3~5 s火箭向下运动
6.一物体沿直线运动。(1)若它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2)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多大?
7.一辆汽车以速度行驶了的路程,接着以20 km/h的速度跑完了余下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 km/h,则是( )
A.24 km/h B.35 km/h
C.36 km/h D.48 km/h
8.如图所示,某质点沿边长AB=3m,BC=4cm的矩形从A点沿逆时针方向匀速率运动,在5s内运动了矩形周长的一半到达C点。求:
(1)质点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
(2)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9.某物体由A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向东行驶了30 m到达B点,又向前行驶了5 s前进了60 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 s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6 s运动了120 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
(1)最后6 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
(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3)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10.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s内向东行驶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继续向东各通过20m的距离,第4s内又向东前进了15m的距离,第5s内反向通过30m的距离。求:
(1)5s内的路程;
(2)5s内的位移大小及方向;
(3)最后2s内及全程的平均速度。
2021年第一学期◆高一 物理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 编写: 校审: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