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课 灯笼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焚身(fén) 神龛(hé) 犬吠(fèi) 斡旋(wò)
B. 皎洁(jiǎo) 施粥(zhōu) 锵然(jiāng) 官衔(xián)
C. 争讼(sòng) 领域(yù) 鹦鹉(yīng) 可悯(mǐn)
D. 联珑(lǒng) 磷火(lín) 姊妹(zǐ) 褪色(tu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罔。
B.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辍。
C.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D.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斓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3.选词填空。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________(焚/梵)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②假定是暖融融的春________(霄/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 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C.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D.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5.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二、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灯 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6.文章围绕父亲与灯笼,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7.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1)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2)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8.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9.“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4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节串门有讲究
肖复兴
大年初一相互拜年,讨个吉祥,是中国人的老规矩。①不过,拜年之前的序曲很重要,这就像是我们的传统京戏,一阵热烈的开场锣鼓之后,主角儿才会踩着点儿出来亮相。首先,要把压岁的饺子吃完,大年初一的饺子一般是要吃素馅的;还要在大门上贴上对联、门神,换上桃符,再在窗户上贴上窗花。门神和桃符是可以请来的,但对联一般是要自己写,窗花是要自己剪的。过去民间还有植柏叶于门户,插芝麻秸于檐楹,剪金纸做蝴蝶戴在孩子的头上的传统,图的都是吉利。然后,再放一通鞭炮,落的红红的纸屑满地,这才能够踩着如红花的它们出门,去给亲朋好友拜年。②这一切,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一层层地絮上、絮厚,把拜年的气氛一步步烘托得足足的。
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是不能空手去的,必须要备有礼物。过去老北京,别的可以少,但点心匣子和糙、细杂拌儿,是分外讲究,必不可少的。点心匣子,有钱的人家,送蒲包装的,上面铺一层油纸和红纸,透着喜庆,里面装的是大小八件,分两包提着;没钱的人家,送纸盒装的,枕头盒,里面哪怕装的只是槽子糕呢,外面那一层红纸是必要点缀上的,就像过年蒸的馒头上点的那个红点儿。糙杂拌儿指的是花生、瓜子、核桃之类的坚果,外加上金糕条和金丝蜜枣;细杂拌儿指的是北京蜜饯,讲究的要送蜜饯温椁、蜜饯樱桃和炒红果,用绿釉陶罐装。如今,炒红果还能够见着,前两样,久未谋面了。
如果说出门拜年或迎客拜年之前所有的一切准备如同戏台上烘托的气氛,那么,提上这些有讲头的礼品,则是唱戏必备的道具。如此齐备了,拜年这出大戏方才可以正式开始。
不过,有一条:旧俗大年初一拜年,仅限于男人,女人要等到正月初六才可以出门拜年的。如果前去给别人家拜年,见到开门迎客的是女人,也会不吉利的。传统社会里的男尊女卑,总是体现在各种礼节之中,拜年自然也一马当先。
旧俗中还有一条,到人家拜年,首先要冲着佛像、祖宗牌位和长辈三叩头。其他人,才是相互作揖拜年。倒不仅仅是礼多人不怪,而是在漫长的农业时代里我们的拜年这一仪式,最早可能出于对神的崇拜和祭祀,渐渐地形成了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祈求和寄托。在一年之首、万象更新之时,自然要先祭神祭祖。
因此,以为拜年只是大年初一见面道一声过年好,显然是把我们的拜年仪式简化了,它的内涵在于我们对传统民俗与文化拥有最后一点的把握。所以,过去老北京人,大年初一那一天,在大街上走,即使遇见的人素不相识,无论富贵贫贱,也要笑嘻嘻地拱手道一声拜年的吉利话。清朝时有诗云:未语遇人先半笑,新年惟道百般宜。说的就是这样的情景。那是过年的吉祥话,也是维系着我们民族根系的愿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1)从文中,你了解到春节串门有哪些讲究?(2)拜年是春节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请介绍一下你家乡春节里的其他习俗。
11.画线句②中“这一切”指代的是什么?
1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句①。
13.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以为拜年只是大年初一见面道一声过年好,显然是把我们的拜年仪式简化了”?
三、综合性学习
14.你校正在开展以“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对联,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是自古以来的习俗。请你写出记忆最深刻的春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的“春节”获奖作品,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获奖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
(3)①仔细观察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以“拜年”为主题的特种邮票,请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②从内容方面对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做简要赏析。
四、写作
15.微笑,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能给人带来信心。人生从来没有永远平坦的道路,也从来不会有一帆风顺的生活,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微笑面对。
请以“微笑面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500字。
第四课 灯笼 参考答案
1. C
2. C
3. 焚;宵
4. A
5. 吴伯箫;散文;教育
6.(1)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
(2)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都一丝不苟。
(3)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栓柱,满足他的美好愿望。
7.(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灯笼有了灵魂,充满喜气的特点,赞美了父亲的劳动成果(手艺)。
(2)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父亲无比欣慰的心情,表现了父亲的善良。
8.“灯笼”是全文的线索,也是父亲形象的象征。作者着力描写灯笼,突出父亲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或突出父亲的善良和有爱心),表达出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
9.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正如父亲的善良和爱心,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含蓄地赞美了父亲的高尚品德。
10. (1)拜年前要有序曲(或要有足足的拜年气氛);要备有礼物:旧俗大年初一拜年及迎宾仅限于男人;拜年首先要冲着佛像、祖宗牌位和长辈三叩头。(2)扫尘、蒸年糕、吃年夜饭、熬夜守岁等。
11.吃压岁饺子;贴对联、门神、窗花,换桃符;植柏叶、插芝麻秸、剪金纸;放鞭炮。
1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拜年前烘托喜庆祥和的气氛的重要性。
13.在漫长的农业时代里,拜年这一仪式最早可能出于对神的崇拜和祭祀,在一年之首、万象更新之时,要先祭神祭祖,以表达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祈求和寄托,而不仅仅是道一声过年好。
14.(1)【示例一】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示例二】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2)【示例】画面由灯笼和书法“春”字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来年吉祥喜庆、生活红红火火,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
(3)①这枚邮票画面的主体是两个可爱的卡通儿童拜年形象。人物两边是门墩和春联,背后是两扇打开的大门。门内有一方照壁,照壁上贴着羊形象的年画,中间是一个“福”字;②这副春联表现了辞旧迎新、春回大地的情境,表达了人们对增寿添福的期盼和祝愿。
15【参考例文】
微笑面对
在我们生活中,微笑无处不在,有微笑伴随折我们,不开心的事也一冲而散,微笑能带给我们慰藉,使我们容光焕发,充满自信。
以前,我在人生岸上,被一个电闪雷鸣蒙蔽了双眼,遮蔽了双耳。愁眉苦脸和唉声叹气让我的生活失去了颜色。也许失去以后才觉得珍贵。在没有微笑的日子里,我害怕孤独。
我是一个不算很优秀的学生,没有人知道我为此付出了多大努力。家人常说他不用功,说我学习不努力。他们看不到我的忧伤。
我很羡慕妹妹的爽朗,总是那么朝气蓬勃;以及优异的成绩。我伏在窗台上,静静的回忆:自己总是让阴郁蒙蔽了双眼,看不到自己的笑容。自己只仅仅记着那些不必要的令人不快的事情,所有的开心事在自己心中却仿佛转瞬即逝……因为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妹妹,所以我便更加的掩埋自己的无助,我变得自卑起来,我只看到了那抑郁、卑微的自己。
其实,我也想微笑着面对生活。
于是我也学着妹妹尽量让自己快乐一些。遇到难题,少了气呼呼地把演算纸搓成团丢入垃圾桶的景象,多了虚心向同学请教的身影;遇到不顺心的事,少了满脸郁闷、闷闷不乐的表情,多了乐观积极、一笑而过的态度……不再盛气凌人的向别人下达“命令”,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我的成绩慢慢的有了改观,我不再自卑。
期末成绩出来了,是班级五名。心中的血因感动而沸腾。虽然还是比不上妹妹,但我懂了微笑:乐观代替了消极,快乐代替了抑郁,微笑代替了苦闷。
带着微笑出发,去品尝奋斗的甘甜;带着微笑面对生活,是一种浴火重生的喜悦,是一种永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