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6 18:5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第7课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重点难点 1.欧洲殖民扩张的表现和美洲族群的变化。
     2.英国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变化的表现。
     3.华工移民美洲、大洋洲的过程和影响。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新大陆”被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屠杀、奴役印第安人
(2)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1.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
15-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扩张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美】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现代拉丁美洲》
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被中断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给美洲带来伊比利亚文化
殖民者贬低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
长期互动中形成以欧洲文化占主导的新的拉美文化
【学思之窗】
想一想: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
阿兹特克文化遗址
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
现代化的建筑
(3)殖民者从非洲贩卖黑奴到美洲
三角贸易示意图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
黑奴贸易对人口、文化的影响
使非洲损失了大约1亿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社会倒退
促使美洲人口结构和族群发生变化,黑人成为美洲族群的重要组成
古老的非洲文化被带到美洲,使美洲文化的发展吸收了大量非洲文化的元素,
(4)大量欧洲人因各种原因来到美洲
逃避政治迫害和争取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
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
交通工具的革新,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给移入地区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推动当地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便利了欧洲的掠夺和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丰富了美洲文化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
出现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成为美洲的主要居民
形成美洲国家不同的人口结构
2.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
美洲种族分布数据图(单位:百万人)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美国西进运动中印第安人保留地的变迁
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保留区内的印第安人
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
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3.族群变化对文化的影响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其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人数等。
1.英国在澳大利亚的殖民活动
【思考】英国在澳大利亚的殖民活动有什么奇葩之处?
18世纪中后期
19世纪时
流放犯罪
掠夺原住民土地,建立牧场、发展采矿业
澳大利亚原为澳大利亚土著居住地。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先后抵此。1788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01年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地。1931年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
澳大利亚国旗
英国国旗
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背景:
(2)概况:
原住民(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白人——成为当地主要居民
殖民扩张的加剧
特鲁加尼尼的悲惨命运见证了什么历史?
她见证了西方殖民者在塔斯马尼亚岛的殖民扩张,驱赶和屠杀当地原住民,最终当地原住民被灭绝的历史。
塔斯马尼亚人:塔斯马尼亚人是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的土著居民。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美拉尼西亚类型。语言系属不详,无文字。崇拜图腾、月亮、精灵,盛行巫术,禁忌甚多。其祖先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经美拉尼西亚迁入。同时,塔斯马尼亚人也指现代生活在塔斯马尼亚的居民。1803年英国殖民者侵入时,约有6000人,1876年最后一名纯正血统的塔斯马尼亚人死去。现存者皆为混血后裔。
欧美殖民统治建立后,改变了大洋洲居民的民族构成,现在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及其后裔,主要是英国移民;大洋洲的土著人(棕色人种),有的已经灭绝,如马里亚纳群岛的查莫罗人、塔斯马尼亚人。土著居民的幸存者,多被驱逐,赶至荒芜地区。
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构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
(3)影响:
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情境在线】
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澳大利亚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总人口的1%。2006年人口普查中,白人占92%,多数澳大利亚人的祖先是19、20世纪的英国移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一)近代华工出国的原因
1.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限制,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黑人奴隶不断起义,打击了黑人奴隶制度;
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废奴运动兴起;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商品输出成为主要手段;
英美等国一些政治家的长期努力
【思考】英、美等国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
华工:也被称为 “猪仔”,泛指于晚清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工人以至苦力,如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远至古巴和秘鲁等国家,进行艰苦的劳动工作。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一)近代华工出国的原因
2.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
3.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
4.东南沿海人口众多,压力较大。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苦力)闭置一舱,昏闷而死者已三分之一,抵埠以后饥饿病鞭笞而死者又三分之一,仅延残喘不及一成. ——陈炽《续富国策》卷四
华工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果。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二)苦力贸易
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了巨额利润。
带着脚镣在秘鲁甘蔗园劳作的华工(图片来源: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三)华工对美洲的开发
①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了巨额利润。
②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③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太平洋铁路的每根枕木下都有一具华工的尸体
太平洋铁路是华工用汗水和鲜血浇灌的奇迹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四)华工对大洋洲的开发
1.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2.大洋洲岛屿: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新金山”淘金的华工
澳洲墨尔本,1840年清朝时期,中国人就到这里开采金矿了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五)影响
⑴留下来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
⑵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习近平讲述了美国太平洋铁路和华工的故事。
“150年前,他们拿着简陋的工具,在崇山峻岭和绝壁深谷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往美国西部的战略大通道,创造了当时的工程奇迹,带动了美国西部大开发,成为旅美侨胞奋斗、进取、奉献精神的一座丰碑。”
结合材料和本课所学多角度分析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对中国的影响:
①使东南沿海地区丧失大量劳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和血泪史。
②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近代华侨投资办厂,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一些华人华侨曾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事业。
【小结】近代人口迁移及对人口、文化的影响
别类 时间 背景 方向 影响
欧洲移民 16世纪初开始 发现新大陆、殖民扩张 美洲 大洋洲 改变了美洲、大洋洲的人口结构
在北美和大洋洲,白人成为主要居民
形成欧洲文化占主导、融合各种文化的新文化
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的混血后代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非洲黑人 16世纪开始 殖民扩张 贩卖黑奴 美洲 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
非洲文化传入美洲
华工 19世纪中叶 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美洲 大洋洲 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
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小结】近代人口跨地域转移的特点
分类 特点
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受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迁入地 从宗主国向殖地民地和附庸地迁移
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移民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美洲和大洋洲)
迁移方式 欧洲的移民大部分是主动的
非洲和亚洲的移民多是被迫
规模 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影响 引起迁入地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新的族群
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带来新的文化认同
促进了迁入地的发展,推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
课堂检测
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白人移民美洲,欧洲大陆的牲畜、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入世界各地,欧洲人也将疾病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上述现象说明( )
A.殖民扩张导致世界人口锐减
B.世界联系加强推动国际合作
C.国际交流急剧增加各国压力
D.世界移民拴紧人类共同命运
D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移民美洲,既促进了物质文明的交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同时也将病原体带入美洲和大洋洲,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这说明世界移民拴紧人类共同命运 ,D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人口锐减,A错误;B、C与材料无关。
2.17世纪,荷兰、英格兰、威尔士人口继续增长,意大利和法国人口处于停滞状态,西班牙属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的人口下降。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荷兰、英格兰等国人口继续增长是因为奴隶贸易
B.意大利、法国人口停滞是因为丧失海上贸易航线
C.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人口下降是因为黑死病肆虐
D.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响国家人口增长的形势
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和英国等利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其中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繁荣;17世纪英国实力逐渐增强,开始夺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故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响国家人口增长的形势,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D。奴隶贸易是指从黑非洲掳走大批黑人,将其远程贩运到美洲等地,与材料不符,排除A。B项表述错误,17世纪的海上贸易航线被荷兰等国占据,排除。黑死病肆虐欧洲是14世纪40、50年代,与材料不符,排除C。
3.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后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享受的调味品。这主要因为(  )
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
B据材料“原产自印度”“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享受的调味品”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伴随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进行,不同大洲之间经济往来较多,B项正确;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发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反而拉大了贫富国家差距,排除D项。
4.有学者认为,“澳洲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这意味着澳洲淘金华工(  )
A.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 B.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现象的出现
C.奉行独立自主和闭关锁国政策 D.深受济世安民思想的影响
A据材料“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可知,澳洲淘金华工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促进了中西文化融合,A项正确;B项所述与“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不符;题干材料不能反映淘金华工建立独立国家,更体现不出其“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题干主旨是澳洲淘金华工深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但不能体现其“济世安民”的思想,排除D项。
5.太平洋邮船公司于1866年从美国邮政总局拿到了与中国和日本通邮的长期合约,开始了茶叶和丝绸等交易。1867—1877年间,中美建立了正常的通航服务,从旧金山经日本横滨到香港,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劳动力,也给邮船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这表明(  )
A.华人移民给太平洋铁路建设带来转机
B.中美正常通航服务的建立启动了茶叶和丝绸交易
C.华人移民带动美国航运和邮政的发展
D.华人移民推动了中日通邮的长期合约
C由材料信息可知,中美正常的通航服务给美国带来了劳动力,推动了美国航运和邮政的发展,即华人移民的到来带动美国航运和邮政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太平洋铁路建设,排除A项;从材料所提供的时间信息来看,茶叶和丝绸等交易早于中美建立正常的通航服务,排除B项;D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