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6 20: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第11课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古代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重点难点 1.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2.元朝中欧交流的成就和局限性。
亚历山大东征即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印度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希腊文明
埃及文明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亚历山大东征的地图
“希腊化时代”含义
思考:以亚历山大远征为例,说明战争对文化发展的双重作用。
结论:战争具有双重性:破坏性 再造性
①“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地区被称为“希腊化世界”。
②“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于公元前334年率领希腊联军东征。经过多场激烈的战斗,他于公元前330年灭亡了领土范围包括埃及和巴比伦在内的波斯帝国。此后,亚历山大的军队一直进军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摘编自杨宁一、朱汉国主编《世界历史》
材料二 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掳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 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是以何种方式进行扩张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的性质和对东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1)方式: 率领希腊联军远征,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
(2)性质:具有侵略性质。
影响:一方面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希腊化世界”与“希腊化时代”
(空间) (时间)
欧亚非 约300年
“化”——表示过程、体现渐进性的特点
“希腊化时代”形成的原因
(1)统治者的提倡
(2)种族融合
(3)文化中心东移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成就
判断:希腊化世界消灭和同化了当地文化?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体现了文化的相互影响?
希腊化时代的结束标志着希腊文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遍布欧亚非的希腊式雕像
三地信奉着希腊神话中的神
亚历山大港
埃及卢克索城
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遗址
亚历山大灯塔
马卡比起义
希腊化时代的特点?
特点1:名家多
特点2:水平高
特点3:领域广
特点4:研究深
特点5:影响远
由于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生产和战争的需要,各族人民交往的增加,以及各国国王采取的一些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措施,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都有很大发展,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阿里斯塔克等为其代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馆及其图书馆,在当时享有国际性学府的声誉。
史料 托勒密王室等又积极组织博学院,使原来只熟悉希腊科学的学者们,有机会直接接触到亚非各种文明的技术和科学,不只限于埃及文化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化,还多少包括了印度在内。
统治者的支持
东西文化的交流
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交融性)
课本:学思之窗、史料阅读
文化交流具有冲突性
从东地中海地区看,文化创造的势头似已过去,但从整体看,希腊化文化还在四周扩散。罗马人在军事上征服了希腊化王国,却成了希腊化文化的俘虏;巴克特里亚失去了与地中海的联系,却把希腊文化带入了印度。昔日的文化中心也并非死水一潭,某些分支如宗教、史学也正是在地中海及其周边国家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才得到进一步发展的。
希腊化文化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其他东方文化与希腊文化相互交汇、融合的产物,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成果之巨、影响之深前所未见。它揭开了欧、亚、非大陆间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公元前2世纪—前1世纪属于“希腊化文化的余波与渗透”时期。
思考: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结局如何?
结局一:遭受打击,甚至消亡
古代国家的宗教随着古代国家的灭亡而消亡。
——马克思
结局二:顽强抵抗,保持传统
结局三:交流融合,继续发展
犍陀罗艺术
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故又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
16世纪西装马甲的欧洲人
元朝察必皇后发明的比甲
明朝穿比甲的汉族人
我们继续来看这几幅图片,成吉思汗的孙媳妇察必皇后发明了比甲,16世纪的欧洲和中国的明朝汉人服装上都有了蒙古比甲的改良版,亚欧大陆的两端在同一时期出现了同样的服饰,这又是源于蒙古西征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亚历山大的东征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欧亚大陆的联系顺利了十个世纪之多,而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使路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正是蒙古西征再一次揭开欧亚大陆的帷幕,他的西征对世界的影响不逊于亚历山大远征。
观察两幅地图,说出蒙古西征前后亚欧政治格局的变化。
欧亚诸国纷争
统一帝国建立
同学们观察两幅地图,你发现蒙古西征前后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政权并立纷争,
到统一帝国建立。)统一帝国的建立对欧亚大陆的地域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一)蒙古西征——政治格局的演变
阅读教材64页一、二自然段,从图中提取信息,用史实说明蒙古西征对欧亚大陆两端的地域文化产生的影响。
请同学们从这两幅地图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教材64页1.2段,用史实说明蒙古西征对亚欧大陆两端的地域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地域文化的演变——欧亚大陆两端文化的演变
欧亚帝国建立,东西方畅通无阻
蒙古西征
民族迁徙、融合
东西方文化交流
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改变中华民族构成
(学生:蒙古西征推动了中西地域文化的演变。西征,统一帝国,打通亚欧大陆交流的通道。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对欧洲航海和探险产生了重大影响,民族迁徙,民族分布,落后面貌。)老师:当东西方交通畅通无阻后使东西方文化进行了直接的交流,东西方文化流动到对方的地域后,对这个地区的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东方的三大发明,传播到西方后,欧洲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血腥的殖民扩张运动,开始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伴随着民族迁徙和宗教传播,东方中国地域文化也发生了变化,色目人的迁入产生了新的族群回族,成为了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这壮大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力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丰富了华夏文明的文化内涵。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两场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根据所学,从战争对地域文化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
观点一:“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 ——巴顿
  观点二:“相对于战争结束来说,我们更希望所有的战争本就没有爆发。” —— 富兰克林·D·罗斯福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战争往往为不同文化相互接触和碰撞提供了契机,也是彼此交互的前奏,甚至就是渗透融合的开始。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战争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不仅使物质财产遭到巨大破坏,而且直接或间接导致人类文化的毁损和断裂,甚至民族文化的失忆。
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根据所学,从战争对地域文化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
我们应该反对战争作为文化传播的方式,积极创造平台,以和平方式进行文化的交流,同时保护好本国传统文化。
后记:
人类文明走了多远,战争就存在了多久。
文明与野蛮同在,流血与辉煌相随。
战争激起的火花,照亮了文明前进的路。
文化催生文明,文明呼唤和平。
每一个生命都该敬仰,
每一个灵魂都该敬畏。
摒弃战争,友好交流。
人类文明,源远流长。
课堂检测
1.“蒙古征服显然是人类全部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西征在传播并扩大人们的思想,以及激发他们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在一段时间内,整个亚洲与西欧可以自由交往,条条道路都开通了,每个国家的代表都出现于哈剌和林宫廷中。……罗马教皇、印度佛教僧侣、波斯、意大利、拜占庭和亚美尼亚的商贾,还有阿拉伯官吏,以及波斯、印度的天文学者和数学家都纷至沓来,云集于蒙古朝廷。”蒙古征服引人注目的原因是
①促进了被征服地区思想观念的更新 ②促进了不同地区商贸交往
③鼓励宗教和学者传播知识 ④推动东西方科学技术的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据材料“西征在传播并扩大人们的思想,以及激发他们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可知①正确;据材料“罗马教皇、印度佛教僧侣、波斯、意大利、拜占庭和亚美尼亚的商贾,还有阿拉伯官吏,以及波斯、印度的天文学者和数学家都纷至沓来,云集于蒙古朝廷”可知,②③④正确。因此D正确,ABC排除。
2.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希腊化一般是指希腊化时代,又有它特定的空间范围。希腊化的地域空间大约包括希腊本土、马其顿、埃及、利比亚,以及亚洲的西部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土耳其等)的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
B材料“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表明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希腊化的地区,但却被希腊文化同化,B正确;希腊的商业相比于罗马而言较为落后,排除A;希腊是多神崇拜,而罗马最终将基督教立为国教,排除C;罗马帝国的财富远远超过希腊,排除D。
3.据普鲁塔克所记,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这说明了
A.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各失败者
B.希腊城邦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帝国全境
C.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D.马其顿帝国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散
D“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说明马其顿帝国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故D正确。“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说明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成功的,故A项正确。选项B,材料没有涉及希腊城邦和马其顿帝国的关系,故B错。希腊文化是先进的,故C错。
4.亚历山大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由此可见
A.亚历山大东征给埃及人民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B.战争和征服客观上也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C.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D.经济发展促使战争的出现,战争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
B据材料“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传播与交流,故B正确;A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D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5.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A.是一次掠夺性战争 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是一次正义性战争
C材料强调了“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和“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故C正确;A、D两项未能完整理解材料信息,未能体现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积极影响,均排除;材料未涉及欧洲经济发展情况,排除B。故选C。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