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原子核结构探秘 课时提升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沪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原子核结构探秘 课时提升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沪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9 08:2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原子核结构探秘 课时提升练(含解析)
一、选择题
1.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定量规律、电流的磁效应、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探究发现,他们依次是(  )
A.开普勒、库仑、洛伦兹、贝克勒尔
B.牛顿、库仑、奥斯特、贝克勒尔
C.卡文迪许、库仑、奥斯特、贝克勒尔
D.牛顿、库仑、安培、卢瑟福
2.含有钍(Th)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Rn),核反应方程为Th→Rn+3He+2Y。下列关于该核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Y是H B.Y是e
C.Rn核的电子数比Th核的少4 D.Rn核的中子数比Th核的少12
3.人类在微观领域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结构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内部是有结构的
C.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电荷是量子化的
D.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4.人类在研究光、原子结构及核能利用等方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对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关原子物理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光的波动性
C.玻尔原子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定律
D.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5.下列物体的尺寸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6.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居里夫人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B.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
C.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D.玻尔理论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拉第经过十余年的不懈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遵循的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B.光电效现象和康普顿效应都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C.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所有原子光谱的特征
D.居里夫妇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8.原子核符号中,12表示(  )
A.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核子数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氡核,由此可知,氡核的质量数为86,氡核的质子数为222
B.为铍核,由此可知,铍核的质量数为9,铍核的中子数为4
C.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不同的中子数
10.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有(  )
A.J.J汤姆孙用实验证实了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
B.爱因斯坦利用光电效应方程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查德威克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
B.大量的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会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D.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结构
12.钚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料,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裂变剂。钚的一种同位素的衰变方程为,则X原子核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
A.142 B.143 C.144 D.145
13.2020年12月1日22'时57分,嫦娥五号探测器从距离月球面约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利用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进行减速制动,逐步将探测器从相对月球速度约1.7公里/秒降为零,并通过射线进行月面测距和避障。当探测器悬停在预定月落点上空处时,发出关机指令,探测器自由下落,利用着陆腿的缓冲实现软着陆。对探测器的整个落月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射线避障是利用它的波长最长衍射现象最明显
B.探测器通过着陆腿的缓冲,减小了落地时探测器受到的作用力
C.探测器从1.7公里/秒减为零的过程,发动机对探测器做功大于探测器的动能减少量
D.探测器利用着陆腿的缓冲实现软着陆过程,着陆腿对月面压力的冲量大小等于自身重力的冲量大小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氢原子核外电子从激发态n=3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子刚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从激发态n=2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子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B.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用а粒子打击金箔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1919年用а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两种粒子,测出了它们的质量和电量,证明了原子核内部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任何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D.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
15.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和镭()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二、解答题
16.氢的三种同位素的核中分别含有0、1、2个中子,请分别写出它们的符号。
17.铀-238的核里有多少个质子?多少个中子?铜-63的核里有多少个质子?多少个中子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发现库仑定律,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贝克勒尔发现原子核具有放射性,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B
【详解】
AB.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Y的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 ,则Y是e,选项A错误,B正确;
C.原子核中没有电子,选项C错误;
D. Rn核的中子数为220-86=134,Th核的中子数为232-90=142,则Rn核的中子数比Th核的少8,选项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A.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结构,A正确;
B.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B错误;
C. 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否定了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错误;
D.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
A.汤姆孙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蛋糕模型,所以A错误;
B.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光的粒子性,所以B错误;
C.玻尔原子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定律,所以C正确;
D.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所以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原子包括原子核与核外电子,因此原子尺寸大于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因此原子核尺寸大于质子;质子由夸克组成,因此质子尺寸大于夸克。
故选C。
6.B
【详解】
A.贝克勒尔最早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故A错误;
B.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故B正确;
C.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故C错误;
D.玻尔理论并没有彻底否定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而是在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基础上引入了量子理论。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纽曼和韦柏先后总结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选项A错误; 光电效现象和康普顿效应都表明光具有粒子性,选项B正确;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只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选项C错误;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D错误;故选B.
8.D
【详解】
在原子核的符号中,X为元素符号,A表示质量数,Z表示电荷数(即原子序数),质量数有
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因此原子核符号中,12表示核子数。
故选D。
9.D
【详解】
A.由题意可知,氡核的质量数为222,质子数为86,所以A错误;
B.由题意可知,铍核的质量数为9,中子数为5,所以B错误;
CD.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互称为同位素,即它们的质量数不同,所以D正确,C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
A.J.J汤姆孙用实验证实了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选项A正确;
B.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电火花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B错误;
C.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选项C错误;
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但他并没有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选项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
试题分析:运动的宏观物体粒子性明显,根据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物质波的波长为知,速度v大的,动量p就大,物质波波长越短.故A错误;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能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它们分别是从n=3到n=2、n=3到n=1以及n=2到n=1跃迁放出,所以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入射光的频率影响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光的强度影响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数目,所以C正确;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所以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波、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设、光电效应以及天然放射现象.
12.B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核,目的是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
【详解】
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均守恒,可得X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92、235,故X原子核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选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BC
【详解】
A.使用射线避障是利用它的能量大,穿透本领强,A错误;
BD.根据动量定理
落地动量变化相同,但通过着陆腿的缓冲,延长了落地时间,从而减少了地面对探测器的冲击力;另外由于探测器动量减少,着陆腿受到的支持力一定大于重力,B正确,D错误;
C.根据动能定理
可知
即发动机对探测器做功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C正确。
故选BC。
14.CD
【详解】
试题分析:氢原子核外电子从激发态n=3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子刚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光子频率恰好等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从激发态n=2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子能量较低,频率较低,不会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A错误;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质子,并提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查德威克在实验中发现了中子,B错误;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C正确;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能级、光电效应、原子核组成、核反应.
15.ACE
【详解】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为,选项A 正确;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研究发现了中子,选项B错误;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选项C正确;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D错误;
E.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在电场及在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定了粒子的比荷,选项E正确。
故选ACE。
16.,,
【详解】
根据同位素定义,可得氢的三种同位素,当含有中子数为0时,符号为;当含有中子数为1时,符号为;当含有中子数为2时,符号为。
17.铀-238的核里有92个质子,有146个中子;铜-63的核里有29个质子,34个中子
【详解】
铀-238的核里有92个质子,有238-92=146个中子;
铜-63的核里有29个质子,63-29=34个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