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课时提升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沪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4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课时提升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沪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9 08:2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4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课时提升练(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普朗克常量,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 )
A. B. C. D.
2.如图所示为各种波动现象所形成的图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光的圆盘衍射图样
B.乙为光的薄膜干涉图样
C.丙为光的圆盘衍射图样
D.丁为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
3.下列关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的波动性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与质点都是等同的
B.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
C.光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是互相矛盾的,是不能统一的
D.光的频率越高,波动性越显著
4.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直径约60-140nm。科研人员常用现代电子显微镜观察单个病毒,其分辨本领可以达到0.2nm。已知显微镜工作物质的波长越短,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越强。物质波波长,p为物体的动量,h为普朗克常数,可见光的波长为400-760n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卢瑟福发现了电子,并且验证了电子的波动性
B.电子束的物质波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的多
C.电子的速度越大,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越强
D.若显微镜采用速度与电子束相同的质子流工作,则分辨本领会进一步提高
5.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B.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无关
C.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有动量,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也相等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
B.光波是一种概率波,但一个光子通过狭缝后,具体落在哪一点,还是可以确定的
C.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则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D.玻尔认为,电子在绕核运动的过程中,服从经典力学规律,轨道半径是连续的,可以取任意值
7.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的动量越小,其波动性越易观察
B.速率相同的质子和电子,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电子长
C.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说的正确性
D.电子的衍射现象可以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8.下列关于物理学发展史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磁生电”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捕捉到了电磁波
C.普朗克提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D.汤姆孙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意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
C.紫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有电子向外发射
D.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
10.2021年开始实行的“十四五”规划提出,把量子技术与人工智能和半导体一起列为重点研发对象。技术方面,中国量子通信专利数超3000项,领先美国。在通往量子论的道路上,一大批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B.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
C.赫兹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D.弗兰克和赫兹利用电子轰击汞原子,获得了除光谱测量外用其他方法证实原子中分立能级存在的途径,为能够证明原子能量的量子化现象提供了实验基础
11.若一个波长在100nm()附近的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则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普朗克常量取,真空光速)(  )
A. B. C. D.
12.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中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下列关于物质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波和光波都是概率波
B.实物粒子与光子一样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实物粒子与光子是本质相同的物体
C.动能相等的电子和质子,电子的波长短
D.动量相等的电子和中子,中子的波长短
13.关于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否定了光的电磁说
B.光电效应现象说明了光的粒子性
C.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粒子性越显著
D.波长越长的电磁波,粒子性越显著
14.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选项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人们利用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C.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D.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15.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光的现象,都可用光的波动性去解释,也可用光的粒子性去解释
B.波粒二象性就是微粒说与波动说的统一
C.一切粒子的运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D.大量光子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少量光子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二、解答题
16.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着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是,式中p是运动着的物体的动量,h是普朗克常量。已知某种紫光的波长是440nm,若将电子加速,使它的德布罗意波波长是这种紫光波长的10-4倍,求:
(1)电子的动量的大小;
(2)试计算加速电压的大小。(电子质量m=9.1×10-31kg,电子电荷量e=1.6×10-19C,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加速电压的计算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
17.如图是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结合图样及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电子束穿过铝箔的衍射图样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试题分析:由德布罗意波公式:,得,而,则
所以,因此热中子的动能的数量级 10-21J
考点:物质波.
【名师点睛】任何物质均有物质波,不过质量很小时物质具有波的特性,体现显著.
2.D
【详解】
A.圆盘衍射图样特征为,中央为含一个亮斑的图形阴影,外部环绕着宽度越来越小的亮环,A错误;
B.中央为含一个亮斑的图形阴影,外部环绕着宽度越来越小的亮环,为圆盘衍射图样,B错误;
C.阴影部分中央没有亮斑,故不是圆盘衍射图样,C错误;
D.电子穿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特征是,中央是一个较大的亮斑,条纹宽度不等,相邻条纹间距不变,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光的波动性与机械波、光的粒子性与质点有本质的区别,A错误;
B.大量光子显示波动性,个别光子显示粒子性,B正确;
C.光是把粒子性和波动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矛盾统一体,C错误;
D.光的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
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并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
B.电子束的物质波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的多,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
电子的速度越大,波长越短,则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越强,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显微镜采用速度与电子束相同的质子流工作,则根据
因质量质量大于电子,可知波长更短,则分辨本领会进一步提高,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A错误;
B.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B错误;
C.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有动量,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C正确;
D.由动能和动量的表达式
可得
由于质子质量较大,故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动量不相等,由
可知,他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不相等,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由黑体的定义可知,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A正确;
B.光波是一种概率波,一个光子通过狭缝后,落在各点的概率是不一样的;B错误;
C.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错误;
D.玻尔认为电子在绕核运动的过程中,服从经典力学规律,但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即不是连续的,D错误。
故选A。
7.A
【详解】
A.由
知,p越小,λ越大,其波动性越易观察,A正确;
B.由

质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电子短,B错误;
C.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粒子特性,C错误;
D.电子的衍射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D错误。
故选A。
8.C
【详解】
A.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错误;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故B错误;
C.普朗克提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故C正确;
D.卢瑟福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A.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而不仅仅是微观粒子,都具有一种波和它对应,即物质波。故A正确;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不但有能量,而且还有动量,选项B错误;
C.紫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因红光的频率小于紫光,则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不一定有电子向外发射,选项C错误;
D.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短,选项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
A.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德布罗意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C错误,符合题意;
D.弗兰克和赫兹利用电子轰击汞原子,获得了除光谱测量外用其他方法证实原子中分立能级存在的途径,为能够证明原子能量的量子化现象提供了实验基础,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
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为
故选B。
12.A
【详解】
A.物质波和光波都是概率波,选项A正确;
B.实物粒子与光子一样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实物粒子与光子不是同一种物质,选项B错误;
C.电子与质子动能相等时,由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式可知,电子的动量小,由可知,动量小的波长长,选项C错误;
D.由可知,动量相等的电子和中子,波长一样长,选项D错误。
故选A。
13.BC
【详解】
试题分析: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不否定光的电磁说,即光既有波动性又有微粒性,选项A错误;光电效应现象说明了光的粒子性,选项B正确;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低的电磁波波动性越强,选项C正确;波长越长的电磁波,频率越低,其波动性越显著,选项D错误;故选BC.
考点: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
14.ABC
【详解】
A.干涉是波具有的特性,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故A正确;
B.可以利用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说明中子可以产生衍射现象,说明具有波动性,故B正确;
C.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明电子可以产生衍射现象,说明具有波动性,故C正确;
D.光电效应实验,说明的是能够从金属中打出光电子,说明的是光的粒子性,不能突出说明光的波动性,故D错误。
故选ABC。
15.CD
【详解】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具有统一性;光子数量少时,粒子性强,数量多时,波动性强;频率高粒子性强,波长大波动性强,所以CD正确.
16.(1)p≈1.5×10-23 kg·m/s ;(2)U=8×102 V
【详解】
(1)根据
可得电子的动量
(2)电子在电场中加速,有

17.(1)普朗克能量子和爱因斯坦光子理论;(2)电子具有波动性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