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答题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发电(含农林生物质、垃圾和沼气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属于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大省的是( )
①内蒙古②黑龙江③山东④新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我国大力推广生物质能发电,对我国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能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②促进我国碳减排目标的达成③导致雾霾污染加重④缓解我国能源安全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18年7月1日,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以均衡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下表为2020年部分省区养老基金中央缴拨调剂情况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 职工养老金收入(/亿元) 中央调剂缴拨差额(上缴金额-下拨金额)/亿元 职工抚养比(职职工与退休职工之比)
广东 3500.68 645.71 8.29
四川 2025.06 -50.57 1.86
辽宁 1706.13 -555.58 1.58
吉林 740.03 -145.19 186
黑龙江 1107.19 -485.56 1.30
3. 影响养老基金中央调剂缴拨差额的主要因素是( )
A. 养老金收入 B. 城市化水平 C. 职工抚养比 D. 劳动力数量
4. 表1中养老基金中央调剂缴拨“受益”各省的共同特点是( )
A 劳动力人口数量少 B. 外来人口数量较多
C. 农业人口数量较多 D.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正房两侧的小房子)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狭窄天井,俗称“一颗印”。“一颗印”建筑外墙多采用厚厚的夯土结构,高墙小窗或无窗,中间有小天井,布局紧凑,空间小巧。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一颗印”民居说法错误是( )
A. 建筑外墙厚厚的夯土结构可以保暖隔热
B. 耳房向内坡面面积大,主要作用收集雨水
C. 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
D. 高墙小窗或无窗,利于防风和防火防盗
6. 与安徽山区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主要是( )
A. 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 B. 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涝渍
C. 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 D. 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
7. 昆明市区的“一颗印”古建筑近年来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质灾害频发 B. 城市化的发展
C. 古建筑自身破旧 D. 居住习惯改变
台湾某货轮于埃及时间2021年3月23日(农历二月十一)上午8时,从红海向北进入苏伊士运河后,船身偏离航道,意外触底搁浅,将苏伊士运河塞住(下图)。经多方努力,3月29日该货轮在未卸货减轻自重的情况下成功重新上浮,搁浅危机解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货轮成功上浮借助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 )
A. 地转偏向力 B. 天体引潮力 C. 密度流 D. 突降暴雨
9. 此货轮搁浅,导致欧洲价格上涨的产品可能是( )
A. 煤炭 B. 电子产品 C. 橄榄油 D. 乳制品
10. 该货轮搁浅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京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 B. 澳大利亚悉尼(东十区)万家灯火
C. 伦敦大本钟的影子朝向偏西方向 D. 23日占全球的范围约三分之二
阿留申群岛由300多个火山岛组成。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其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阿留申火山岛( )
A.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B.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C. 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 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12. 1月份阿留申低压势力偏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冬季气温偏低 B. 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
C 日本暖流势力偏弱 D. 阿留申海域水温下降
下图为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底草原带垂直分布图,调查发现该地区多数低缓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三种类型草原的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垂直分异规律 B. 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4. 该地低缓山体顶部经常无森林分布而分布草甸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度低 B. 降水少 C. 风力大 D. 土壤贫瘠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气团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北美洲五大湖区是全球大湖效应最典型的地区。左图为大湖效应示意图,右图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左图中( )
A. 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 ②强弱由水平气压梯度决定
C. ③产生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 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16. 右图中由大湖效应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共3道大题,总计52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具有良好的抗寒、抗旱、耐盐碱特性,联合国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热销于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价格高昂。
材料二: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平均海拔3190米,年均降水量270m,是国内最适宜种植藜麦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天祝县立足自身独特自然条件,顶凌覆膜种植(在初春土壤解冻之时覆盖地膜)藜麦,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已成为“中国高原藜麦之都”。图7为甘肃省及周边区域图。
(1)简述天祝县最适宜种植藜麦的独特自然条件。
(2)说明该地顶凌覆膜播种的主要作用。
(3)请为天祝县藜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集中分布在南极海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流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渔场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
南极磷虾因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世界各国专门派出船只赴南极海域竞相捕捞。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下左图为南极磷虾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南极生物链示意图。
(1)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大西洋海域南极磷虾资源丰富的原因。
(2)说明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3)分析我国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矶头是长江中下游的独特地貌。矶是指突出江边的岩石或小石山,矶头就是矶向江中突出明显的部分。矶的形成受地质地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影响,长江中下游南岸的矶明显多于北岸。矶头的一般作用是挡水和挑流(指矶头可以将水流挑离河岸)。左图为长江下游安徽境内的采石矶;右图为矶头影响下鹅头型分叉河段示意图。
(1)分析长江中下游南岸的矶多于北岸的原因。
(2)说明图11中矶头对鹅头型河道及江心洲形成的作用。
(3)推测古时人们对长江中下游矶头的开发利用方式。
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答案解析
答题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发电(含农林生物质、垃圾和沼气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属于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大省的是( )
①内蒙古②黑龙江③山东④新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我国大力推广生物质能发电,对我国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能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②促进我国碳减排目标的达成③导致雾霾污染加重④缓解我国能源安全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发电(含农林生物质、垃圾和沼气发电)”可知,属于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大省的是黑龙江和山东,人口多,农业发达,植被覆盖率高,生物质丰富,②③正确;内蒙古和新疆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林木少,人口少,垃圾少,生物质不丰富。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大力推广生物质能发电,秸秆还田少,植被有机肥减少,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①正确;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能促进我国碳减排目标的达成,②正确;能缓解我国能源安全问题,④正确;生物质能进行发电,减少了秸秆的焚烧,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不会加重雾霾污染,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拨 生物质主要是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简称木质素)、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特点: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
2018年7月1日,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以均衡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下表为2020年部分省区养老基金中央缴拨调剂情况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 职工养老金收入(/亿元) 中央调剂缴拨差额(上缴金额-下拨金额)/亿元 职工抚养比(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之比)
广东 3500.68 645.71 8.29
四川 2025.06 -50.57 1.86
辽宁 1706.13 -555.58 1.58
吉林 740.03 -145.19 1.86
黑龙江 1107.19 -485.56 1.30
3. 影响养老基金中央调剂缴拨差额的主要因素是( )
A. 养老金收入 B. 城市化水平 C. 职工抚养比 D. 劳动力数量
4. 表1中养老基金中央调剂缴拨“受益”各省的共同特点是( )
A 劳动力人口数量少 B. 外来人口数量较多
C. 农业人口数量较多 D.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答案 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表中信息,中央调剂缴拨差额只有广东省为正数,其他各省均为负数,表中显示职工抚养比只有广东数值较大,因此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意味着在职职工比退休人员多,所以上缴的金额也较多,省内收支结余较多,因此国家下拨金额也较少,故中央调剂缴拨差额为正值,故C正确;而中央调剂缴拨差额与养老金的收入无关,A错误;广东数值为正数,是由于在职人员上交的金额多,但并不是完全因为城市化发展水平,B错误;缴拨差额与劳动力的比重有关而非数量,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4题详解)
由于养老金上交与支出的差额较大,所以国家会拨款,受益的省份是由于老龄化程度高,劳动力相对不足,养老负担重,D正确;并不是劳动力的数量,A错误;外来人口数量多,可以缓解老龄化,缴拨差额会减小,B错误;受益的各省并不是由于农业欠发达而接受国家拨款,C错误;故正确选项为D。
点拨 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带来的影响有: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养老负担重、退休年龄推迟等。
“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正房两侧的小房子)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狭窄天井,俗称“一颗印”。“一颗印”建筑外墙多采用厚厚的夯土结构,高墙小窗或无窗,中间有小天井,布局紧凑,空间小巧。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一颗印”民居说法错误的是( )
A. 建筑外墙厚厚的夯土结构可以保暖隔热
B. 耳房向内坡面面积大,主要作用收集雨水
C. 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
D. 高墙小窗或无窗,利于防风和防火防盗
6. 与安徽山区等地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主要是( )
A. 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 B. 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涝渍
C. 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 D. 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
7. 昆明市区的“一颗印”古建筑近年来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质灾害频发 B. 城市化的发展
C. 古建筑自身破旧 D. 居住习惯改变
答案 5. B 6. A 7. B
解析
(5题详解)
云南和安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夏季较为炎热,安徽冬季能够受到冷空气影响,而厚厚的墙体能起到保暖隔热的作用,所以A正确,不合题意,;两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不用收集雨水抗旱,耳房向内坡面面积大,能够起到遮荫作用减少阳光直射,也利于雨天挡雨廊下行走,因此B错误,符合题意;南方地区人多地少,布局紧凑,能节省用地,所以C正确,不合题意;云贵高原上风大而安徽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所以外墙高大且窗小或无窗,能够挡风和防止盗贼攀爬,因此D正确,不合题意。综上所述 ,故选B。
(6题详解)
与安徽山区相比,云南纬度更低,夏季太阳高度角更大,天井更小能使天井周边建筑挡住较大太阳高度角强光照射,因此A正确;天井的作用不是用来排水防涝的,因此B错误;天井小,被周围建筑围挡更不利于通风散热,因此C错误;安徽山区和云南同样都是地势崎岖,云南跟安徽山区相比,民居建筑用地不会更紧张,故天井更小应该主要是适应当地的光照等自然环境,不是因为建筑用地有限,因此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昆明市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不可能地质灾害频发,因此这不会是“一颗印”古建筑近年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A错误;昆明市区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快,土地紧张,古建筑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可能被大量拆除导致迅速减少,因此B正确;古建筑如果因自身破旧损坏,可以修缮而不会迅速大量减少,因此C错误;居住习惯改变不是古建筑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D错误。故选B。
点拨 “一颗印”式民居建筑,作为文化遗产,是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有利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当地历史及民俗民风的形成、自然环境的变迁、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
台湾某货轮于埃及时间2021年3月23日(农历二月十一)上午8时,从红海向北进入苏伊士运河后,船身偏离航道,意外触底搁浅,将苏伊士运河塞住(下图)。经多方努力,3月29日该货轮在未卸货减轻自重的情况下成功重新上浮,搁浅危机解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货轮成功上浮借助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 )
A. 地转偏向力 B. 天体引潮力 C. 密度流 D. 突降暴雨
9. 此货轮搁浅,导致欧洲价格上涨的产品可能是( )
A. 煤炭 B. 电子产品 C. 橄榄油 D. 乳制品
10. 该货轮搁浅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京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 B. 澳大利亚悉尼(东十区)万家灯火
C. 伦敦大本钟的影子朝向偏西方向 D. 23日占全球的范围约三分之二
答案 8. B 9. A 10.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货轮是3月23日(农历二月十一)搁浅在苏伊士运河附近,3月29日该货轮在未卸货减轻自重的情况下成功重新上浮,期间相差6天左右,即上浮时间约为农历十七,由于是在未卸货的情况下上浮的,根据时间可以判断可能是天体引潮力大增,出现潮汐现象,使货船上浮,B正确;地转偏向力不会引起货船上浮,A错误;密度流是较为稳定的,C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有关暴雨的信息,而且此地降水较少,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9题详解)
此货轮运输的货物在欧洲的储量较少,煤炭在欧洲较为缺乏,因此有可能是煤炭,A正确;欧洲工业发达,电子产品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大,B错误;地中海沿岸盛产橄榄油,因此不会出现价格上涨,C错误;欧洲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乳畜业发达,货船搁浅,不会出现乳制品涨价,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
(10题详解)
该货船搁浅时间为2021年3月23日(农历二月十一),北京的太阳高度角并没有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A错误;埃及时间(东2区)为8:00,澳大利亚(东十区)为16:00,B错误;此时伦敦为6:00,此时正值日出,大本钟的影子朝向偏西方向,C正确;此时自然日界线位于西6区,新的一天为18小时,约占3/4,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点拨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潮汐是由于天体引力使海水出现周期性涨落的现象。
阿留申群岛由300多个火山岛组成。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其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阿留申火山岛( )
A.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B.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C. 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 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12. 1月份阿留申低压势力偏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冬季气温偏低 B. 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
C. 日本暖流势力偏弱 D. 阿留申海域水温下降
答案 11. A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绝大部分属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同时,阿留申火山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留申火山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A对。故选A。
(12题详解)
阿留申低压是冬季影响东亚地区的主要副极地气旋,1月份阿留申低压势力偏强,与亚洲高压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增强,东亚冬季风势力增强,B错;东亚冬季风势力增强,使我国冬季气温偏低,A对;阿留申低压是冬季中心位于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的副极地气旋,该气旋以北是东北风,以南是西南风,日本暖流北部海域上空是偏西风,由于阿留申低压势力偏强,增强了该西风,导致北太平洋暖流增强,因此补偿作用形成的日本暖流和阿拉斯加暖流偏强,致使阿留申海域水温上升,C、D错。故选A。
点拨 阿留申低压形成原因: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在北纬60度附近,由于亚欧大陆比大洋冷却快,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
下图为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底草原带垂直分布图,调查发现该地区多数低缓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三种类型草原的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垂直分异规律 B. 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4. 该地低缓山体顶部经常无森林分布而分布草甸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度低 B. 降水少 C. 风力大 D. 土壤贫瘠
答案 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垂直分异规律又叫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由于水热状况的变化,主要受到高度的影响,在海拔较高的低纬度山地比较典型,当地山体较为低矮,不符合题意,A错误;经度地带分异规律也叫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往往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从而出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该图中不能反映,B错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少,因而产生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由于这些热量带平行于纬线呈东西向分布,并且随着纬度的高低呈南北向的交替变化,故称之为纬度地带性,与题意不符,C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在自然地带内部在地方地形和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方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环境的组成成分及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局部分异现象;当地山体海拔低,范围小,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底草原带,山体海拔较低,气温较高,A错误;该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山体较为低矮,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风力较大,所以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C正确;根图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以台地和山麓洪积扇为主,土壤较为肥沃,D错误。故选C。
点拨 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在自然地带内部在地方地形和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方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环境的组成成分及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局部分异现象。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气团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北美洲五大湖区是全球大湖效应最典型的地区。左图为大湖效应示意图,右图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左图中( )
A. 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 ②强弱由水平气压梯度决定
C. ③产生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 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16. 右图中由大湖效应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气流①从湖泊上空带走水汽,湖面水汽蒸发量②环节影响降水量大小,A错误;②环节为湖面水汽蒸发,由太阳辐射强弱决定,B错误;④气流为高空冷气团,湖泊对其基本无影响,D错误。图中显示经过湖面增温增湿的气团在湖泊的另一岸与冷气团相互作用,形成类似暖锋的天气系统,产生降水,C正确。故选C。
(16题详解)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即出现大湖效应时,空气气温低于0℃,湖水温度高于0℃,符合此条件的时期只有④,D正确。故选D。
点拨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冷空气在经过大湖湖面时被增温加湿,温度就高于湖泊迎风岸的冷空气气温相当于暖湿气流流向冷气团类似于暖锋的形成过程。大湖效应的降雪相当于是暖锋系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共3道大题,总计52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具有良好的抗寒、抗旱、耐盐碱特性,联合国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热销于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价格高昂。
材料二: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平均海拔3190米,年均降水量270m,是国内最适宜种植藜麦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天祝县立足自身独特自然条件,顶凌覆膜种植(在初春土壤解冻之时覆盖地膜)藜麦,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已成为“中国高原藜麦之都”。图7为甘肃省及周边区域图。
(1)简述天祝县最适宜种植藜麦的独特自然条件。
(2)说明该地顶凌覆膜播种的主要作用。
(3)请为天祝县藜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位于祁连山脉东段,海拔高,气候温凉;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有高山冰雪融水纯净灌溉;土壤盐碱度适宜藜麦生长
(2)顶凌覆膜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壤中水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蓄水保墒;可以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减少地面辐射散失,提高地温
(3)加强科研投入,提高藜麦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推进藜麦产业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和推广,扩大知名度;扩展旅游、文化市场等,实现经营多元化;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藜麦产业可持续发展
解析
本题以藜麦种植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覆膜种植的作用以及藜麦发展的建议,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解读信息,需要学生在解题时调用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同时结合藜麦的生长习性进行分析即可,结合材料可知,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平均海拔3190米,海拔高,气候温凉,适宜藜麦抗寒的特性;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使得藜麦的品质好;同时该地区还有高山冰雪融水,为藜麦生长提供灌溉水源,且水质较好;土壤盐碱度适宜藜麦生长等。
(小问2详解)
依据材料,顶凌覆膜种植(在初春土壤解冻之时覆盖地膜)藜麦,结合区域的自然条件可知,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初春季节,气温回升快,地表蒸发旺盛,此时也没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使得土壤水分较差,因此顶凌覆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蓄水保墒,能够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保障藜麦初春生长时的水分;而且该地区,位于内陆地区,初春多大风、沙尘天气,顶凌覆膜、可以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保持土壤的肥力;初春气温较低,顶凌覆膜可以减少地面辐射散失,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提高地温,保障藜麦的生长。
(小问3详解)
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首先应该加强对科技的投入,加强对藜麦品种的研究,提高藜麦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其次,还应该加强对藜麦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藜麦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再次应该加强宣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树立品牌效益;再次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结合旅游、文化、电商等多种途径,实现经营多元化;最后该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发展农业还应该,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藜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等。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集中分布在南极海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流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渔场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
南极磷虾因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世界各国专门派出船只赴南极海域竞相捕捞。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下左图为南极磷虾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南极生物链示意图。
(1)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大西洋海域南极磷虾资源丰富的原因。
(2)说明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3)分析我国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答案 (1)南美洲南端纬度较高,与南极半岛距离较近;巴西暖流南下时,遇到环绕南极大陆的寒流,南极环流向北流时下沉,而巴西暖流则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丰富,使大西洋海域磷虾资源丰富。
(2)无序捕捞会导致磷虾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磷虾资源减少,会影响以磷虾为食物的其他生物生存,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过多的捕捞船只和人类活动会造成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
(3)磷虾可以作为食品和饲料的来源,减小我国的耕地压力,缓解粮食安全问题;改善我国国民饮食结构,促进国民身体健康发展;缓解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水平;维护我国在公海(南极海域)的海洋权益。
解析
本大题以南极磷虾为背景材料,涉及海洋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和维护国家安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材料可知,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流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有明显的作用。观察南极磷虾活动范围示意图,可知南美洲南端纬度较高,与南极半岛距离较近,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两股流向相反的洋流在这一狭窄水域相遇,扰动底层海水,营养盐类物质上泛;巴西暖流南下时,遇到环绕南极大陆的寒流,南极环流的海水温度低、密度大,向北流时下沉,而巴西暖流海水温度高、密度小,则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表层海水营养物质丰富,使得浮游生物丰富,为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大西洋海域磷虾资源丰富。
(小问2详解)
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三方面来谈。南极海域无序捕捞会导致磷虾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磷虾属于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基石,磷虾资源减少,许多处于上层食物链的大型生物都会遭到饥饿威胁,一旦它的数量锐减,会影响以磷虾为食物的其他生物生存,将会引起大量物种灭绝的可怕灾难,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过多的捕捞船只可能会有燃油泄漏,,人类活动会向海洋排放各种废弃物,造成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
(小问3详解)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可耕地有限,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南极磷虾因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磷虾可以作为食品和饲料的来源,减小我国的耕地压力,缓解粮食安全问题;南极磷虾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它也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蛋白质含量最为丰富的生物,磷虾作为食品可以改善我国国民饮食结构,促进国民身体健康发展;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捕捞压力不断加大,致使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渔获物逐渐朝着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方向演变,资源基础越来越不稳定。捕捞磷虾能缓解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水平;海洋中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越来越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极地应是我国未来海洋权益的维护和拓展的重要空间。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能维护我国在公海(南极海域)的海洋权益。
点拨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矶头是长江中下游的独特地貌。矶是指突出江边的岩石或小石山,矶头就是矶向江中突出明显的部分。矶的形成受地质地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影响,长江中下游南岸的矶明显多于北岸。矶头的一般作用是挡水和挑流(指矶头可以将水流挑离河岸)。左图为长江下游安徽境内的采石矶;右图为矶头影响下鹅头型分叉河段示意图。
(1)分析长江中下游南岸的矶多于北岸的原因。
(2)说明图11中矶头对鹅头型河道及江心洲形成的作用。
(3)推测古时人们对长江中下游矶头的开发利用方式。
答案 (1)长江南岸属于江南山地丘陵,有抗侵蚀能力较强的岩石,有形成矶的基础;而北岸以厚厚的松散沉积物为主的平原地形,且山地距江较远;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使长江河道缓慢向右摆动贴近南部山地;南岸多山地,新构造运动强烈多断裂,易形成孤立于江中的山体。
(2)河流右岸向江心突出的矶头,将江水挑向对岸;使得对面江岸不断地被侵蚀,河道变得越来越弯曲,最终发展成鹅头状。
矶头附近河床较窄,水流速度较快;过了矶,河床变宽,流速降低,易形成泥沙堆积而成的江心洲
(3)矶头具有挡水作用,使水流缓慢,矶头边适合建设港口、码头;凸向江面,地势高合适建设军事关隘;靠近江面,地势高,视野好适合建设观景亭台楼阁;向江中突出,多坚硬陡峭岩石,可用以监测长江水位;
解析
本题以矾头为背景,考查矾头对河流地貌形成的作用。考查对地理现象的推理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可知,长江北岸以平原地形为主,江边山少因而形成的矶头少;而长江南岸主要是江南丘陵,江边多山地,有抗侵蚀能力较强的岩石,有形成矶的基础,因而形成的矶头多;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得长江河道在长期演变过程中有着不断向南岸摆动的缓慢趋势;南岸多山地,新构造运动强烈多断裂,易形成孤立于江中的山体,因此,长江南岸多紧贴山地丘陵形成许多矶头。
(小问2详解)
矶头的一般作用是挡水和挑流,流经南岸矶头的河水,被矶头的挑流作用偏向北,使得北岸的河道被侵蚀,河道变得越来越弯曲,最终发展成鹅头状。矶头处河道较窄,水流较急,经过矶头后,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在河道中沉积,形成江心洲。
小问3详解)
矶头的一般作用是挡水和挑流,可以利用挑流的作用,保护河岸免被侵蚀;矶头具有挡水作用,使水流缓慢,矶头边适合建设港口、码头;矶头居高临下,突向江心,适合建设军事要塞;靠近江面,地势高,视野好适合建设观景亭台楼阁;突向江心,且岩石坚硬,可以建立水文监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