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并序)》课后练习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箜篌(hóu) 公姥(lǎo) 槌床(chuí) 踯躅(zhú)
B.报府(bào) 伶俜(pīn) 腰襦(rú) 青骢(cōnɡ)
C.葳蕤(ruí) 遗施(wèi) 玳瑁(mào) 戌时(xū)
D.磐石(pán) 便言(pián) 否泰(pǐ) 鲑珍(ɡuì)
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B.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3.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D.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
4.下列各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C.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5.常识填空。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早的________,也是我国古乐府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________》,并称为“________”。“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________。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它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课文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一种________的手法。
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对这两首诗语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何当”即何时,“却话”即回答;“未解忆”写儿女的幼稚。
B.“云鬓湿”“玉臂寒”写妻子的美丽,“倚虚幌”即夫妻双双倚着帷幔看月
C.李诗再次写“巴山夜雨”,都是写同一时间同一情景的事。
D.“共剪西窗烛”“双照泪痕干”都是诗人想象中与家人聚首时的情景。
2.这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这两首诗都是写景佳作,抒写出羁旅中对妻室的思念之情,通过“何当”“何时”传达出来。
B.李诗运用反复的手法,再次出现“巴山夜雨”词句,把诗人盼早时与妻子聚首的心情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C.杜诗《月夜》从对方妻子儿女着笔,用侧面描写手法,反衬诗人心中的愁怅和痛苦。
D.“共剪西窗烛”“双照泪痕干”,都是情景交融的语句,通过想象分别写出在灯光、月下夫妻团聚的情态,用语传神有余味无穷之妙。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C
2.D
3.C
4.A
5.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长篇叙事诗 民歌 木兰诗 乐府双璧 官署 兴或托物起兴
诗词阅读
1.C
2.B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课后练习
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踉跄( ) 窥伺( ) 吞噬( )
殓衾( ) 巉岩( ) 坟茔( )
2.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
A.朱丽叶的死是假的。
B.朱丽叶的死是妖魔所为。
C.表现了罗密欧的极度痛苦和深深思念。
D.批判朱丽叶。
3.下列情节都体现着人文主义理想的一组是( )
(1)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个门第相当的世家结怨多年,素有世仇。
(2)罗密欧戴着假面具参加凯普莱特家的化妆舞会后在后花园与朱丽叶互诉爱慕之情。
(3)劳伦斯长老主持罗密欧与朱丽叶秘密成婚,希望借此化解两家宿怨。
(4)罗密欧决斗中杀死朱丽叶的表哥提伯尔特,因此补放逐。
(5)朱丽叶的父母逼迫她嫁给帕里斯伯爵。
(6)朱丽叶喝下劳伦斯给她的安眠药,婚礼变成了丧礼。
(7)帕里斯到朱丽叶的“墓地”凭吊,表达爱慕思念之情。
(8)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立即买下毒药,赶到朱丽叶“墓”前,决心追随她而去。
(9)罗密欧与帕里斯决斗,并杀死了帕里斯。
(10)罗密欧倾诉忠贞的爱情后喝毒药死去。
(11)朱丽叶醒来后,不顾劳伦斯劝告,用罗密欧的匕首刺进自己的心脏,死在罗密欧身旁。
(12)在血的教训面前,蒙太白与凯普莱特家和解了。
A.(1)(4)(5)(7)(9) B.(2)(3)(8)(10)(11) C.(1)(5)⑦(7)(10)(12) D.(2)(4)(8)(11)(12)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罗密欧、朱丽叶的殉情是戏剧的高潮,戏剧本来也可以在此收场,但如果那样全剧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B.剧中的重要情节、重要细节,前面都作了预示,埋下了伏笔,后面一一照应,浑然而成为一体。如前面有老神父劳伦斯采药的动作和介绍药性的独折,节选课文中,朱丽叶服神父的安眠药就使人感到很自然。
C.《罗密欧与朱丽叶》情节集中,结构严谨。这个剧只有罗、朱爱情的悲剧一条线索,戏剧冲突始终沿着这条线索展开,一气呵成,中间没有横生枝蔓。
D.《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男女双双惨死的故事,莎士比亚通过这出爱情悲剧主要表现了男女这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5.常识填空。
①莎士比亚是欧洲________时期________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著名剧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诗意浓郁的爱情悲剧。在我国民间传说和古典长篇叙事诗中,与本剧剧情相似的作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②戏剧文学(剧本)有各种不同的分类。从作品的美学感受来分,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从篇幅长短来分,有________、________ ;从表现手法的不同来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戏剧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海尔茂猛然推开门,手里拿着一封拆开的信,站在门口。)
海尔茂 娜拉!
娜 拉 (叫起来)啊!
海尔茂 这是谁的信?你知道信里说些什么事?
娜 拉 我知道。快让我走!让我出去!
海尔茂 (拦住她)你上哪儿去?
娜 拉 (竭力想脱身)别拦着我,托伐。
海尔茂 (惊慌倒退)真有这件事?他信里的话难道是真的?不会,不会,不会是真的。
娜 拉 全是真的。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
海尔茂 啥,别这么花言巧语的!
娜 拉 (走近他一步)托伐!
海尔茂 你这坏东西──干得好事情!
娜 拉 让我走──你别拦着我!我做的坏事不用你担当!
海尔茂 不用装腔作势给我看。(把出去的门锁上)我要你老老实实把事情招出来,不许走。你知不知道自己干的什么事?快说!你知道吗?
娜 拉 (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越冷静)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
海尔茂 (走来走去)嘿!好像做了一场噩梦醒过来!这八年的功夫──我最得意,最喜欢的女人──没想到是个伪君子,是个撒谎的人──比这还坏──是个犯罪的人。真是可恶极了!哼!哼!(娜拉不作声,只用眼睛盯着他)其实我早就该知道,我早就该料到这一步。你父亲的坏德性──(娜拉正要说话)少说话!你父亲的坏德性你全都沾上了──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没有责任心。当初我给他遮盖,如今遭了这个报应!我帮你父亲都是为了你,没想到现在你这么报答我!
娜 拉 不错,这么报答你。
海尔茂 你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我的前途也让你断送了。喔,想起来真可怕!现在我让一个坏蛋抓在手心里,他要我怎么样我就得怎么样,他要我干什么我就得干什么。他可以随便摆布我,我不能不依他。我这场大祸都是一个下贱女人惹出来的!
娜 拉 我死了你就没事了。
海尔茂 哼,少说骗人的话。你父亲从前也老有那么一大套。照你说,就是你死了我有什么好处?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他还是可以把事情宣布出去,人家甚至还会疑惑我是跟你串通一气的,疑惑是我出主意撺掇你干的。这些事情我都得谢谢你──结婚以来我疼了你这些年,想不到你这么报答我。现在你明白你给我惹的是什么祸吗?
娜 拉 (冷静安详)我明白。
海尔茂 这件事真是想不到,我简直摸不着头脑。可是咱们好歹得商量个办法。把披肩摘下来,摘下来,听见没有!我先得想个办法稳住他,这件事无论如何不能让人家知道。咱们俩,表面上照样过日子 ──不要改样子,你明白不明白我的话?当然你还得在这儿住下去。可是孩子不能再交在你手里。我不敢再把他们交给你──唉,我对你说这么一句话心里真难受,因为你是我一向最心爱,并且现在还──!可是现在情形已经改变了。从今以后再说不上什么幸福不幸福,只有想法子怎么挽救,怎么遮盖,怎么维持这个残破的局面──(门铃响了,海尔茂吓了一跳)什么事?三更半夜的!难道事情发作了?难道他──娜拉,你赶快藏起来,只推托有病。(娜拉站着不动,海尔茂走过去开门)
爱 伦 (披着衣服在门厅里)太太,您有封信。
海尔茂 给我。(把信抢过来,关上门)果然是他的,你别看,我念给你听。
娜 拉 快念!
海尔茂 (凑着灯光)我几乎不敢看这封信。说不定咱们俩都完蛋。也罢,反正总得看。(慌忙拆信,看了几行之后发现信里夹着一张纸,马上快活得叫起来)娜拉!(娜拉莫名其妙地瞧着他)
海尔茂 娜拉!喔,别忙!让我再看一遍!不错,不错!(甲)娜拉,(乙)
娜 拉 我呢?
海尔茂 当然你也没事了,咱们俩都没事。你看,他把借据还给你了。他在信里说,这件事非常抱歉,要请你原谅,他又说现在他交了运──喔,管他还写些什么。娜拉,(丙)现在没有人能害你了……喔,娜拉这三天你一定很难过。
娜 拉 这三天我真不好过。
海尔茂 你心里难过,想不出好办法,不能──喔,现在别再想那可怕的事情了。我们只应该高高兴兴地多说几遍“现在没事了,现在没事了”!听见没有,娜拉!你好像不明白。我告诉你,现在没事了。你为什么绷着脸不说话?喔,我可怜的娜拉,我明白了,你以为我还没饶恕你。娜拉,我诅咒,我已经饶恕你了。我知道你干那件事都是因为爱我。
娜 拉 这倒是实话。
海尔茂 你正像做老婆的应该爱丈夫那样地爱我。只是你没有经验,用错了方法,可是难道因为你自己没主意,我就不爱你吗?我决不会。你只要一心一意地依赖我,我会指点你,教导你。正因为你自己没办法,所以我格外爱你,要不然我还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刚才我觉得天要塌下来,心里一害怕,就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你千万别放在心上。娜拉,我已经饶恕你了。我诅咒不再埋怨你。
娜 拉 谢谢你饶恕我。(从右边走出去)
1.海尔茂看了第一封信后因为什么勃然大怒,是因为发现娜拉是个伪君子、是个犯罪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反映了海尔茂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咱们没事了”“我没事了”中选取适合甲乙丙三处的句子,并说说选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海尔茂无情地指责,娜拉的反应是什么?在文中找出可印证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qiànɡ sì shì qīn chán yínɡ
2.C
3.B(首先理解何为人文主义思想,然后筛选。人文主义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它反对宗 教教义和中古时期的经院哲学,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中心。提倡以人为本位,反对以神为本们的宗教思想)
4.D
5.①文艺复兴 英 《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 《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
②悲剧、喜剧、悲喜剧 多幕剧、独幕剧 歌剧、话剧、舞剧、歌舞剧
戏剧阅读
1.海尔茂勃然大怒是因为娜拉的作为给他带来的麻烦,会断送他的前途,并非是真的发现了娜拉是个伪君子或犯罪的人,海尔茂的大怒纯粹是他自私人格使然。
2.第一处,反映了海尔茂有多么的自私、多么的冷酷;第二处,表现了海尔茂令人作呕的虚伪。
3.可甲乙两处应填“我没事了”,丙处应填“咱们没事了”。
4.娜拉一下子“完全明白了”,“她的态度越来越冷静”,于是她说:“我死了你就没事了。”可海尔茂竟然不关心她的死活,于是她越加的冷静安详,她完全看出了丈夫海尔茂的自私虚伪,自己只不过是他的一个玩偶,她失望极了。她的话越来越少,越来越冷漠。
《长亭送别》课后练习
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张珙( ) 玉骢( ) 迍迍( )
谂知( ) 玉醅( ) 伯劳( )
2.对《长亭送别》中《端正好》一段戏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前四句,写秋天、秋地、秋风、秋雁,天碧、地黄,风紧、雁飞,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
B.这首曲词的前四句,由范仲淹《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演化而来,同为离别渲染气氛。
C.最后是个设问句,先暗中点明离别的具体时间“晓”,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是离人的泪染红了遍野的霜林,读来催人泪下。
D.整首曲词,借对秋景的描写,构成萧瑟凄凉的氛围,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相融合,景语境语不可复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滚绣球】一曲中有“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两句,金圣叹赞其为真正妙文,下面的解释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的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一起。
B.莺莺看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随这种情景,勾起了内心的离别之情,正是情因景生,借景抒情。
C.这两句是紧扣莺莺惜别的心理进行描绘的,刻画出莺莺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的生动形象。
D.“马儿慢慢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的那种不忍遽别的,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真可谓是情景交融,剖析入微。
4.《长亭送别》这折戏的矛盾焦点是( )
A.张生急切上京应试,莺莺舍不得他离去。
B.老夫人催着张生上路,莺莺对老夫的催促不满。
C.张生下决心“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莺莺怕他得中后“停妻再娶妻”。
D.老夫人看重门第、功名、莺莺看重爱情、婚姻。
5.下面的句子,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的一项是( )
A.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C.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D.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6.常识填空。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杂剧的戏剧形式是由故事情节、_____、宾白、科介等几部分组成。元曲四大家指________、郑光祖、马致远和________。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_______》,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_______》。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_______》,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_______》。
戏剧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2.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3.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4.“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 )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5.试以《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一比较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ɡǒnɡ cōnɡ chǎn shěn pēi bó
2.B
3.B
4.D
5.A
6.曲词 关汉卿 白朴 窦娥冤 赵氏孤儿 西厢记 倩女离魂
戏剧阅读
1.C(“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2.C(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3.D(留恋美景显然不当)
4.D(该句写的是亡国之痛,不是离别之愁)
5.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完整。
《中外诗歌四首》课后练习
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凌霄( ) 慰藉( ) 雾霭( )
流岚( ) 虹霓( ) 打盹( )
2.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致橡树》是朦胧诗,运用了象征手法。
B.《公园里》极微小的一幕被世人用联想引向了永恒。
C.普希金的《小花》没有答案,不知所云。
D.《当你老了》给人一种圣洁的悲剧美。
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自由,向我们来了
田间
悲哀的
种族
我们必须战斗啊!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田野上,
自由呵……
从血的那边,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像暴风雨,
像海燕。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ɑi”和“iɑnɡ”的韵。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ɑn”韵。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3.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xiāo jiè ǎi lán ní dǔn
2.C
诗歌阅读
1.B
2.B
3.D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