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基础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基础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4 20:1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语七上第二单元同步基础课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分歧(qí) 霎(chà)时 波光粼粼(lín lín)
B.瘫痪(huàn) 憔悴(qiáo) 絮叨絮叨(xì)
C.徘徊(huái) 窥见(kuì) 面面相觑(qù)
D.攥着(zuàn) 匿笑(nì) 磨磨蹭蹭(cèng)
【难度】★★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尘封 决别 自作主张
B.脸夹 荫蔽 无可挽回
C.拆散 告诫 各得其所
D.顷诉 警醒 专心至志
【难度】★★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他翻来覆去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儿了。
C.家长们常常自作主张,不让孩子接触大人认为可能带来坏影响的事物。
D.这次活动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难度】★★★
【文言文复习】
4.下面是本单元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40个、虚词4个、通假字1个、古今异义5个。
重点实词
(1)寒雪:( ) (2)与:( )
(3)讲论:( ) (4)文义:( )
(5)俄而:( ) (6)骤:( )
(7)欣然:( ) (8)纷纷:( )
(9)何所似:( ) (10)差:( )
(11)拟:( ) (12)未:( )
(13)若:( ) (14)因:( )
(15)起:( ) (16)乐:( )
(17)即:( ) (18)大兄:( )
(19)与:( ) (20)期:( )
(21)日中:( ) (22)中:( )
(23)至:( ) (24)舍:( )
(25)去:( ) (26)乃:( )
(27)时年:( ) (28)戏:( )
(29)尊君:( ) (30)不:( )
(31)待:( ) (32)非:( )
(33)哉:( ) (34)相:( )
(35)委:( ) (36)信:( )
(37)礼:( ) (38)引:( )
(39)之:( ) (40)顾:( )
【难度】★★★★
重点虚词
与 与儿女讲论文义:( )
而 俄而雪骤: ( )
因 未若柳絮因风起:( )
(4) 乃 去后乃至: ( )
【难度】★★★★
通假字
(1)尊君在不:( )
【难度】★★★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今义 )
(2)陈太丘与友期行: (今义 )
(3)太丘舍去: (今义 )
(4)下车引之: (今义 )
(5)元方入门不顾: (今义 )
【难度】★★★★
5.探究问题。
①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最为贴切、生动、新颖?为什么?
【难度】★★★★
6.下列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散步》《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 - 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除编有《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难度】★★★
例5 古诗文填空。(4分)
写出《金色花》中任意一句表达“我”对母亲爱的回报的句子:
。(1分)
(2)《荷花·母亲》中将母亲比作荷叶,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的句子是:
。(1分)
(3)兄女日:“ 。” 公大笑乐。(刘义庆)《咏雪》(1分)
(4)“雪”是古今中外诗人常写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连续的带“雪”字的古诗句(1分):
【难度】★★★
【文段阅读】
【文段阅读一】
(一)阅读《济南的秋天》,回答问题。
①______________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心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向。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④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 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波,做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1.第①自然段应填入的句子是( )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难度】★★
2.第①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怎样的
【难度】★★
3.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
【难度】★★
4.选文第③、④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山是从哪些方面的不同来写的 水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难度】★★
5.第③自然段写秋山的颜色,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其原因是什么
【难度】★★
6.第③自然段写山腰颜色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其作用是什么
【难度】★★
7.第③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感叹句,它具体赞美了什么
【难度】★★
8.第④自然段写绿藻的“绿”,其用意是:
【难度】★★
9.第④自然段“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一句,两个“它们”各自指代的是什么
【难度】★★★
【文段阅读二】
(二)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不老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有删改)
1.请分析文章以“不老的额头”为题目的作用。
【难度】★★★★
2.结合语境,理解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难度】★★★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难度】★★★★
4.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分析。
【难度】★★★★
【文段阅读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
(2)俄而雪骤 (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
【难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难度】★★★
3.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难度】★★★
【文段阅读四】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尊君在不 学而不思则罔
B.太丘舍去 又渐如高舍
C.下车引之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D.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
【难度】★★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难度】★★★
3.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的情节。
故事的起因: ;
故事的发展: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故事的高潮: ;
故事的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难度】★★★
4.选文在为人处世方面说明了什么道理?
【难度】★★★
【随堂演练】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分歧(qí) 瘫痪(tān) 树杈(chà) 匿笑(nì)
B.粼粼(lín) 诀别(jué) 姊妹(zí) 荫蔽(yīn)
C.一霎(shà) 攲斜(qī) 沐浴(mù) 脸颊(xiá)
D.捶打(chuí) 菡萏(hàn dàn) 徘徊(huí) 絮叨(xù)
【难度】★★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1)她焦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
(2)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 ( )
(3)这个下午和这个晚上,妈妈就要在各个房间游魂似的飘来飘去,报怨说是中午没有休息的原故。 ( ) ( )
【难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想不到离别前他的絮絮叨叨,竟然成了我们的诀别。和他一起的烂漫时光惆怅岁月,都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我泪如雨下。
B.我在床上井井有条地睡不着,一直在思考如何解答这道练习题。
C.领导要善于任用人才,他们应该使每个职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所有人才都能各得其所。
D.湖面在太阳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闪着点点金光,像夜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这风景美极了!
【难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达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雷音铺森林公园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难度】★★★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代表作品有《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
B.《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著有诗集《园丁集》等。
C.《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女作家冰心,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等。
D.《<世说新语>二则》作者是刘义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逸事。
【难度】★★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B.相委而去(舍弃)
C.故人来,方与之食(才) D.恐其自食其言也(惊恐)
【难度】★★
7.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起之不食以俟者
B.诺,期返而食  待公而食
C.其为信若此  恐其自食其言也
D.君与家君期日中  方与之食
【难度】★★★
8.下列对文段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陈太丘的友人不讲信用,错过约定的时间,还对子骂父,可谓无信失礼之人,好在他能闻过即改。
B.【甲】文中的陈元方年少有胆有识,但从对友人针锋相对、入门不顾的行为可看出他是个没教养的不讲礼貌的孩子。
C.【乙】文中的吴起约定与故人一起吃饭,一直找到故人才吃饭,说明他是个重信守义之人。
D.【甲】文主要运用记叙叙述故事,【乙】文除了运用记叙外还运用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难度】★★★
三、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
9.给下面句子划分节拍。(每句划一处)(3分)
(1)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2)恐 其 自 食 其 言 也
【难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2分)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2分)
【难度】★★★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中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难度】★★★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3分)
【难度】★★★
12.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6分,其中前四小题每题1分,最后一小题2分)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4)古诗词中咏“雪”的名句很多,结合《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所表达的意境写出一句咏雪的佳句。
示例: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一句既写出了时序交替的匆匆,又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精神。
【难度】★★★
四、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8分)
沙海中的“隐形森林”
①沙漠常常给人以“死亡之海”“生命禁区”的印象,然而真正置身其中,你会发现沙漠中植物的生存环境绝非单一,十分复杂,奇异、多样的沙漠植物颠覆了我们对生命极限的认识。
②严酷的沙漠也有其温柔的一刻。早春时分,温和的阳光普照大地,冬天的积雪逐渐融化,恰到好处的春雨也送来了及时的湿润。此刻,灌木、乔木尚未萌动,而一类依靠春季冰雪融水和降雨又不能忍耐夏日高温、干旱的特殊草本植物类群,就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进行有效光合积累,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迅速完成发芽、出苗、开花、结果的生命全过程,在沙海中燃尽了灿烂夺目的生命之火,然后将自己以种子或休眠芽的形式继续隐藏在沙层,期待下一个春季。
③这类特殊的草本植物类群,被称作短命植物,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尤其是准噶尔盆地,具有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在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涵养水土、防沙固沙及减少沙尘暴危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短命植物株高不超过30厘米,但凭借其鲜艳的花奇异的果,最早宣告了沙漠春天的到来,成为沙海中惊鸿一瞥的“隐形森林”。
④短命植物被认为是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材料。气温升高和降水格局变化,将导致荒漠植物地上-地下生态过程、种间互作、水分和养分循环等地表过程发生重大改变,同时引起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态过程和遗传结构乃至群落结构的多度、盖度、丰富度发生变化,或引起部分物种濒临灭绝,从而影响并决定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⑤作为中国短命植物的大本营,新疆准噶尔盆地现有短命植物将近200种。有专家预测,随着新疆干旱区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准噶尔盆地的短命植物物种数和重要值将逐渐增大。对荒漠生态系统中短命植物如何响应气温、降水变化的全面了解将是揭示气候与环境变化下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关键。
13.仔细阅读第③段,说说短命植物有哪些特点 (3分)
【难度】★★★
14.请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角度说说第②段加点的词“湿润”的表达效果。(3分)
【难度】★★★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沙漠中植物的生存环境绝非单一,十分复杂,分部着多样的沙漠植物。
B.短命植物具有涵养水土、防沙固沙的作用,我国的短命植物大多分布在准噶尔盆地,这也是该地区没有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C.在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方面短命植物是非常理想的材料。
D.新疆准噶尔盆地作为中国短命植物的大本营,短命植物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难度】★★★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1题。(17分)
一双皮鞋的秘密
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大多数同学都买了皮鞋,我也想买一双。
星期六回家, 我对妈妈说了。妈妈半天没说话,只是盯着我。好久,她才说,非买不可吗 我没有说话,却点了点头。妈妈说,你快要交学费了吧 我又点了点头。妈妈又说,你的学费还没攒够呢!我听了没说话,把头转到了一边。妈妈说,你爸爸在地里刨葱,你去看看吧。
我去了地里,爸爸正在刨葱。见我不说话,爸爸问,怎么了 我还是不说话。爸爸就不问了。那天的天气很好,可我却觉得很闷,头就像被谁用棍子打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妈妈也到了地里。她把我想要皮鞋的事给爸爸说了。爸爸听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晚几天买不行吗 我不说话,我想星期一上学的时候就穿上新皮鞋。可我说不出口,我知道我的家境很穷。
爸爸说,你想要皮鞋,行,你肯下力气吗 我说,肯下力气。爸爸说,邹县的葱比咱这儿贵好几分钱,只是路太远了,我一个人拉排车怕拉不到。我当时就说,我帮你拉。
邹县离我们这儿有七十里路,我和爸爸吃过晚饭,就拉着一千多斤的葱上路了。刚开始,我觉得还行,没怎么费力。大约走了有二十里路,就觉得浑身上下酸酸的,排车的轮子好像坏了。我和爸爸吃力地前进着。爸爸说,你能坚持到邹县吗 我咬了咬牙,说,能。爸爸就不再说什么了。
晚上没有月光,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有露水从天上落下来,打湿了我和爸爸的头发。晚上已经很冷了,可我们身上却流着汗。为了一双皮鞋,我豁出去了。
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我就走不动了。三十多里路,我们走了四个小时,但还有四个小时的路呢!我说,邹县可真远。爸爸说,不近。我说,咱歇一会儿吧。爸爸说,你不想要皮鞋就歇一会儿吧。我说,歇一会儿就买不成皮鞋了 爸爸说,咱早到一会儿可能卖个好价钱,晚到一会儿可能就把你的皮鞋给耽误了。
我说,那咱赶路吧。爸爸说,咱一口气赶到。我咬了咬牙说,行。
那天葱卖得很好,一斤比我们那里多卖八分钱,一千多斤就多卖了一百多块钱。我心里很高兴,我的皮鞋有希望了。
一回到家,我就躺在了床上。我一夜没合眼,累坏了。待我醒来时,爸爸把一双皮鞋递到了我手里,我心里很高兴。妈妈说,花了一百多块呢!
星期一,我就穿着皮鞋去了学校。有个眼尖的同学说,你的皮鞋不是皮的。我不信。同学给我指了出来,我的心当时就凉了。
爸爸被人骗了,那可是我们俩的力气钱啊!说真的,我当时沮丧极了。后来我回家,爸爸问我,怎么没穿皮鞋 我说,我得省着穿。爸爸
笑着说,知道省就好。爸爸说,你要想穿上名牌皮鞋就得好好学习。
我一直保存着那双皮鞋。我怎么也忘不了为了一双皮鞋,我和爸爸拉着一千多斤的葱到七十里开外的邹县去卖。我和爸爸辛辛苦苦多卖的钱,被卖皮鞋的人给骗去了。至今我都没有给爸爸说那是双假皮鞋,我不想让爸爸伤心。如今我已结婚生子,我不再为了一双皮鞋而发愁。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双皮鞋,就是那双皮鞋让我知道了做人的艰辛。那双皮鞋怕是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一天,我 陪爸妈吃饭。妈妈说,你知道吗,多年前的那双皮鞋是革的。我说,我穿上皮鞋到了学校就知道了。妈妈说,可你没说啊。我说,我知道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爸爸突然说,有个秘密你们都不知道,当年我没有被骗。我和妈妈一听,都愣了。爸爸继续说,我去给你买皮鞋时,在路上遇见了一个病危的老太太,我把钱给她了。我想皮鞋真假都一样穿,可人的命就只有一条。
爸爸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他的背也已经驼了,但我却忽然发现,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在他面前,我只能仰望,一直到永远。
16.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括号内写出主要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3分)
想要皮鞋——( )——( )——( )
【难度】★★★
17.语言反映人物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卖葱路上父子对话所反映的不同心理。(4分)
爸爸的心理:
“我”的心理:
【难度】★★★
18.阅读全文,说说一双皮鞋的“秘密”究竟有哪些。(3分)
【难度】★★★★
19.知道爸爸买回来的是假皮鞋,为什么后来“我”说“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2分)
【难度】★★★★
20.文章结尾写到,“我”觉得头发花白、驼背的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结合全文,分析“我”心目中的爸爸的形象。(3分)
【难度】★★★★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三段,先后出现“我没有说话”“我听了没有说话”“我还是不说话”“我不说话”,表现了“我”非常想买鞋但面对贫困家境时内心的自责和悔恨。
B.第六段中的环境描写,凸显了夜晚的漆黑、寒冷,烘托了“我”迫切希望得到皮鞋的心情,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C.“我说,我得省着穿。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懂得体谅家庭的困难,知道了俭省。
D.爸爸喊上“我”一起去卖葱,根本的原因是,一千多斤的葱、七十里的路,他一个人拉不到。
【难度】★★★
(三)阅读文章,完成22~25题。(11分)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夜光。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
③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我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果然,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的是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 “爹,咋了?”“没咋。”他也没有看我。 “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 “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遇有诱惑,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被经常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22.(2分)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第三盏 女同学 ②
【难度】★★
23.(2分)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难度】★★★
24.(4分)品味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 (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
【难度】★★★
(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难度】★★★
25.(3分)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