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24 15:0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
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一地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題)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年10月4日~10日为世界空间周,以此庆祝空间科学技术对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贡献。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上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图1太阳的大气结构图,完成第3题。
3.图中①、②、③三层所表示的太阳大气层名称及其上的太阳活动组合正确的是
A.①为色球层一耀斑 B.③日冕层一太阳风
C.③光球层一日珥 D.②为色球层一黑子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正常情况下,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化石多保存于沉积岩层中,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图2为某地层化石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
A.甲层深度约2900千米 B.乙层形成时间早于丙层
C.丁层的时代最古老 D.共有十个时代的地层
5.地点3地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一地壳上升侵蚀作用一地壳下沉一沉积作用
B.侵蚀作用一地壳下沉一沉积作用一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一地壳下沉一沉积作用一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一地壳上升侵蚀作用一地壳下沉一沉积作用
图3为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中B为莫霍界面,E为地核。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的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A—地幔 B.C一岩石圈 C.D一古登堡界面 D.C一地壳
7.2008年5月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为20km,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下地幔 B.上地幔 C.地壳 D.地核
根据大气的热力作用,完成8-9题。
8.下列选项中A、B、C、D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
C. D.
9.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A. B.
C. D.
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则会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风。读图4两幅等压线图(比例尺相同),完成10~11题。
10.图示①-④各点中,风力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①>②
11.若图示均为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图,④点最可能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读图5“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完成12-13题。
12.图反映了该海区海水的密度
A.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B.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D.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13.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B.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增大
C.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会影响潜艇航行
D.海水运动与海水密度无关
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就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图6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某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完成14~15题。
14.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区 B.长白山区 C.昆仑山区 D.武夷山区
15.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某地夏季最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某次森林大火过后,当地地理学习小鉏去考察,发现这里的森林稀疏干枯并且呈条带状分布,沿途地势起伏和缓,到达后GPS显示的纬度为36°N。据此完成l6~17题。
16.该地的森林植被为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混交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7.影响该地森林呈条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下水分布 B.光照的强弱 C.降水的分布 D.地势的高低
沙漠中树立着无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图7为塔岩荒漠景观。据此完成18-19题。
18.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风力沉积
19.该地形成塔岩和荒漠的条件有哪些
①气候湿润 ②气候干旱 ③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④植被茂密 ⑤多大风天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在平原地区的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图8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20~21题。
20.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A.云贵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21.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牛轭湖消亡自然原因是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下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可形成无机质。读图9“我国某地土壤腐殖质层级土壤剖面图(局部)”,完成22~23题。
22.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A.植被稀疏 B.气温较高 C.降水量大 D.地下水丰富
23.该地土壤呈酸性,适宜种植
A.茶叶 B.甜菜 C.苹果 D.水稻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点,人们总结了地震救援领域的“黄金12秒”,即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10多秒的时间,这样在低楼层的居民可以迅速逃离。图10为地震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黄金12秒”利用的原理是
A.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慢 B.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
C.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D.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慢
25.同样等级的地震,造成破坏严重的原因有
①人口密集 ②震源较浅 ③震中距小 ④经济落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題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6.(14分)读图11,完成下列要求。
(1)由①②③④四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其中人类干预最多的环节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②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__。(3分)
(2)乙处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___(填两种),在甲处发现含有珊瑚化石的石灰岩,推测当时古地理环境为___________(3分)
(3)丙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___________处,丁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___________处。(4分)
(4)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即使是优良的土壤,人们也会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举例说明人们常用的方法。(4分)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12a为我国江西省及周边地区地形水系简图。江西赣江以赣州、新干为界划分上中下游,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
材料二在较大湖泊和周边陆地之间,常形成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图12b为8月某日鄱阳湖湖口和进贤两地南北方向的风速距平日变化曲线图,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
材料三图12c为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频率越高表示径流量补给越大。
(1)湖口由陆风转为湖风的时间约为___________时,湖陆风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据观测,湖口湖陆风风速比进贤大,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4分)
(2)鄱阳湖补给长江的主要时段集中在___________月,长江补给鄱阳湖的主要时段集中在___________月。(4分)
(3)简述赣江下游地区防御洪灾的主要工程措施。(4分)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13为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
材料二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图14为渭河流域地理简图。
(1)描述图13中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分布特征。(4分)
(2)图14中C处的侵蚀地貌是____________,B处河谷形态以___________(地质作用)为主。(4分)
(3)简述关中平原成因。(4分)
29.(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福建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福建省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是全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预防地质灾害十分重要。图15a示意福建省的地形河流图,图15b为福建省滑坡、泥石流和地震分布图,图15ε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材料二图16为福建省的年降水量分布图。
(1)分析图中5~8月滑坡、泥石流发生次数变化的自然原因。(3分)
(2)概括福建省的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原因。(3分)
(3)简析福建省多地震的原因。(2分)
(4)说出福建省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空间分布的特点。提出福建省预防滑坡、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具体措施。(4分)
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B B A C C D B D A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C A A C B D B A B A
【解析】
1.月球、地球构成地月系,地球和太阳等天体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是和银河系同级别的其他天体系统的总称,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因此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河外星系,C对。故选C
2.地球上的水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水汽释放,并在地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形成液态水液态水”意指地球有合适的温度,并且温度变化不大。地球上昼夜更替周期适中,使得地球上的昼夜气温变化幅度不大,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①④正确。故选D
3.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对应图中①、②、③三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为黑子;色球层上为耀斑、日珥;日冕层上为太阳风。故选B
4.由材料信息“正常情况下,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可知,乙层形成时间早于丙层,B正确;丁层的时代最新,C错误;由“化石多保存于沉积岩层中,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可知,图中共有四种化石,所以共有四个地层,D错误;图中无任何关于甲层深度的信息,A错误。故选B。
5.读图,比较地点1和地点3的化石,可知地点3中缺失了乙岩层,按照正常沉积过程,地点3应同地点1相同具有4个不同岩层,说明在形成的过程中,乙岩层受外力侵蚀,所以其形成过程应为先在沉积作用下形成甲和乙岩层,之后地壳抬升,乙岩被外力侵蚀掉后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形成丙和丁,A正确。故选A
6.关于图中的圈层对应正确的是A为地壳,C为地幔,D为古登堡界面,C项正确
7.依据题目地震发生地在四川,震源深度为20km可以推断为地壳,所以C项正确
8.同一纬度,海陆位置相比较,海洋的比热容大,臼天增温慢,夜晩降温慢,昼夜温差小于陆地;天气状况相比较,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髙,昼夜温差小于晴天。因此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阴天的海洋,故选D。
9.本题考査热力环流的应用,白天海洋的温度较陆地低,盛行下沉气流,故近地面吹海风故A错误;城市较郊区温度髙,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的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故C错误热力环流中地表较热的地方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由温度较低的地方吹向温度较高的地方,故D错误;夜晚山顶地区容易降温,冷空气沿坡下沉形成山风,故B正确。
10.根据等压线图判断方法,比例尺相同的等压线图中的等压线越密集且气压差越大的地方风力越大,读图可知,③处等压线密集且气压差大,所以风力最大,②处等压线稀疏且气压差小,所以风力最小,结合四个选项排列则可知D正确
1l.若图示均为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图,则④点的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同时受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形成东北风。故选A。
12.首先看横纵坐标的地理含乂,然后读图例,明确图中曲线的地理含乂;最后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海水密度越大,温度越低,盐度越大,即海水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故选A。
13.根据海水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可知,海水温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两极逐渐降低,因此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而异。通常情况下,在中低纬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一般往下至约1000米深度,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大,再往下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很小,在髙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B错误;若海水密度岀现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即岀现“海中断崖”,潜艇则会因浮力减小而岀现危险,C正确;海水密度差异会引起海水运动,如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水密度的差异产生了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的密度流,D错误。故选C
14.看图可知茶花为革质叶片,属于常绿阔叶林,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地区,故选D
15.①鳞毛蕨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②茶花是灌木,在中层。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故选A。
16.该地夏季最容易发生森林火灾,说明夏季干燥。纬度在36N,应属于地中海气候区,森林植被为常绿硬叶林,C对;常绿阔叶林区夏季多雨,Δ错;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地区,且都是夏季降水多,B、D错。故选C
17.森林耗水量大,需要水分条件较好。影响该地森林呈条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下水分布,A对。故选A。
18.图为风成地貌,既有风力侵蚀而成的风蚀地貌(塔岩),又有风力堆积形成的风积地貌(沙漠),A正确。故选A
19.由上题可知,该地为风成地貌,其形成受风力、水分、地面物质组成、植被、人类活动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这风力越大,水分越少,光照充足,地面物质越破碎疏松、植被越少等,风成地貌越容易发育形成,①④错误,②③⑤正确。故选C。
20.分析材料可知,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因此牛轭湖最可能
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B正确。故选B。
21.由图形信息可知,牛轭湖形成后,很少有湖水流出,与原有河道断开,不受下游河道淤积影响,A、C错误;人类过量引水不属于自然原因,B错误;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缩小直至消亡,D正确。故选D。
22.材料信息表明,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可形成无杋质,因此某地区土壤中腐殖质层厚度小,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植被稀疏,补充给土壤的有杋质少;一是土壤中的有杋质被微生物分解速度快,很难积累。图中显示当地森林覆盖率高,因此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植被稀疏,A不符合题意;如果当地气温较高,图中显示,当地淋溶作用强烈,说明比较湿润,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微生物活跃,分解作用强烈,土壤中有机质很难积累,导致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B符合题意;降水量大,地下水丰富,微生物活动不一定活跃,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我国南方地区以酸性的红壤为主,如果该地土壤呈酸性,表明该地应位于我国南方湿润地区。茶叶适合在排水条件较好的、湿润的、酸性土壤环境中生长,因此当地适宜种植茶叶,A符合题意;甜菜喜温凉气候,一般种植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省,排除B;苹果为暖温带水果,多分布在华北地区,当地土壤不呈酸性,排除C;水稻适合种植于偏中性的水稻土中,南方酸性红壤比较贫瘠,不适宜种植水稻,如果要种植水稻,应进行人工改造,排除D。故选A。
24.地震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的,其中地震波有两种类型,横波和纵波。它们到达地表后表现的形式不同。如果纵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水平晃动。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的间隔相差12秒左右。这就意味着,地震发生时,房屋先会随着地面上下颠簸这时还不太容易导致倒塌,12秒之后,横波到达地面,房屋开始前后左右的摇晃,危险就大了。因此横波比纵波破坏大。“黄金12秒”利用的原理是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B正确;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并不是很慢,A错误;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但并不是“黄金12秒”利用的原理,C错误;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D错误。故选B。
25.由于震源深浅、地震类型、地质构造、距震中远近、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同样等级的地震,造成的破坏是不一样的。人口密集破坏严重,震源较浅破坏严重,震中距小破坏严重,经济落后破坏不严重。同样等级的地震,造成破坏严重的原因有①人口密集、②震源较浅、③震中距小,④错误。A正确。故选A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26.(14分)
(1)(3分)海陆间循环(或大循环)(1分)④(1分)水汽输送(1分)
(2)(3分)滑坡、泥石流等(2分)温暖的浅海环境(1分)
(3)(4分)出山口(2分)入海口(或入湖)(2分)
(4)(4分)休耕(1分);种植绿肥(1分);作物轮作(1分);广施农家肥等。(1分)
27.(12分)
(1)(4分)7(1分)湖泊与陆地间存在热力差异(2分)湖口距湖岸线较近(1分)
(2)(4分)4-6(2分)7~10(2分)
(3)(4分)修建水库;退耕还湖;疏浚河道;加固堤坝;开辟分洪区等。(每点1分,任答四点得4分)
28.(12分)
(1)(4分)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细,(2分)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2分)
(2)(4分)V形谷;(2分)流水侧蚀。(2分)
(3)(4分)成因:断裂下陷,(2分)流水沉积;(2分)
29.(12分)
(1)(3分)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5~8月降水多,滑坡、泥石流发生次数多。(1分)6月份降水多,多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1分)7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滑坡、泥石流灾害较少。(1分)
(2)(3分)由东南向西北增多(内陆降水多于沿海)。(1分)
原因:福建省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夏季风)湿润气流;(1分)该省自东南向西北地势逐渐升高,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产生地形雨,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增多。(1分)
(3)(2分)福建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福建省位于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处);(1分)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易由构造变动引发地震。(1分)
(4)(4分)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1分)地震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1分)
应对措施: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的科学硏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发布灾害信息;提髙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强度),建设护坡工程;植树造林;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对民众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等。(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