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 第2课时课件(共44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 邓稼先 第2课时课件(共44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4 14:17:15

内容文字预览

(共44张PPT)
1 邓稼先
第二课时
文本细读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
1)作者从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入手,意在创设一种宏观而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国百年的屈辱,都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国力的贫弱和科技的落后造成的。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力增强了,科技领先则成了改变落后挨打局面的关键 。
2)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祖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历史和现实两相对比,为邓稼先的出场设定背景,使其品质和胸怀显得大气磅礴,突出邓稼先的功勋。
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邓稼先突出贡献的句子,说说他取得了哪些成就,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文本细读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弹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你还勾画了哪些句子?说一说。
邓稼先搞科研期间面临的困难:
国力衰弱
科研条件落后
自然环境恶劣
政治环境不稳定……
勾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语句,结合关键词语和具体内容说说,文章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气质和人格。
文本细读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说一说: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说一说:“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的话,还是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文本细读
结合前面的分析,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在文中找一找。
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中华民族的历史大背景下
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说一说:把邓稼先的个人贡献放到历史大背景下评价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这里是要展现人物生活的历史背景,让邓稼先这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处于厚重的历史之中,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突出邓稼先是对祖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同时也表达出一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
邓稼先
奥本海默
国际视野下
做事不爱引人注目,性格朴实忠厚,在学术上有着一股“钻”的精神,热爱祖国。
锋芒毕露,性格直爽,敢于直言,不怕得罪人,在学术上同样有着一股“钻劲”。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表现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说一说:这一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通过作者对邓稼先的成就及人格的评价,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受。
邓稼先是一位
勇敢无私,执着追求的纯粹的人……
功勋卓著的“两弹”元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科学家;
合作探究
1.朗读并翻译《吊古战场文》,说说引用这段的好处。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吊古战场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夜里出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好处: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讨论: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
讨论: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
环境本身的特点: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
③渲染(营造)氛围。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①烘托人物的心情;
②烘托人物的形象;
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
②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③埋下伏笔等。
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
①暗示文章的中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答题模式一般为:
本段文字描写了……,渲染(衬托、交代)了……,表现了……
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时不是单一的,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皇帝之胄神明种。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娇子吾纵横。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2.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结尾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当年中华优秀儿女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奋斗、献身精神,也体现了邓稼先为祖国研制原子弹而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品味语言
1.说说你对第四部分中的“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示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震荡,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品味语言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邓稼先具有物理的直觉、数学的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3.“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作者为什么再三推测邓稼先当时的心情
既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又写出了邓稼先所肩负的使命的重大。这一系列推测,实际是对邓稼先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的无比敬佩与热情讴歌,也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心。
4.赏析“我不能走”
语言描写,刻画出邓稼先是一个爱国、执着、果断的人。
写法探究
你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作者运用这些方法有哪些好处?
1.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四个生活片段)
2.运用对比手法侧面烘托人物(突出伟大的人格)
3.把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表现
写作特色:
1. 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课堂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真诚坦荡,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教师寄语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C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③有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记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③②①④⑤      B.⑤②③④①
C.③⑤②①④ D.⑤①④③②
2.作者在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中说,“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
B.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D.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D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学习完本文之后,为了表达对邓稼先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实验中学七年级(1)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巧联妙对
阅读课文,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要求下联中含有“邓稼先”三个字。
上联:千载圆梦“神五”英雄杨利伟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年回眸“两弹”元勋邓稼先
(2)板报设计
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7年5月5日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3)在线交流
假如可以穿越时空,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示例: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
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作业布置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为人。
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人物,突出他的性格特点,不少于150字。
板书设计
邓稼先
大历史背景
生平经历
作出贡献——“两弹”元勋
赞扬作结——四个角度赞美
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了”
——
人格魅力
沙漠创业
“我不能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忠厚朴实,德才兼备
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永恒骄傲,高度评价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邓稼先》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鲜为人知(xiān)  开拓者(tuò)  元勋(xūn)
B.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   选聘(pìn)
C.热泪盈眶(kuàng)  说服(shuì)  无垠(yín)
D.彷徨(huáng)   挚友(chì)   殷红(yān)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租借  宰割  悲惨  鲜为人知
B.奠基  拔尖  难堪  妇儒皆知
C.忠厚  选聘  震荡  真诚坦白
D.摄制  彷徨  挚友  层出不穷
3.下了词语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签字 颤抖 昼夜 B.呼啸 摄制 巍峨
C.终于 无垠 仿徨 D.仿佛 大概 已经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彷徨:徘徊;犹豫不决。)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赞歌。
B.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民族。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雾霾天气使中国不少城市的居民频发呼吸道疾病,各大医院呼吸科的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飙升了七、八倍。
D.刘同才书记的宣讲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可操作性,为企业、工会、职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指明了方向。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级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B.我们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C.杨振宁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D.令我们崇敬的是,杨振宁这位科学大师,时刻支持和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建设。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二、综合性学习(9分)
9.学习了本篇课文,班级将要开展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3年“神舟十号”顺利返航,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请你为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黑板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2分)
(2)【在线交流】假如邓稼先爷爷还健在,请你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和邓稼先爷爷在网上进行交流,你会如何设计 (4分)
(3)【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请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3分)
例句: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三、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邓稼先》节选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时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定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仍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0.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4分)
11.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2分)
12.选文以“我不能走”为标题,如改成“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杨振宁先生在写邓稼先时引用唐代散文《吊古战场文》中的一段,其作用如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现在各种媒体逐渐发达起来,各种虚构的电视剧喋喋不休地“侃”着生活琐事。杨振宁在文中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你觉得有必要吗?(3分)
15.范仲淹在他的一首词——《渔家傲》中说:“燕然未勒归无计。”文中也有取此意的一句,应该是哪一句?(1分)
(二)课外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
黄旭华祖籍广东揭阳,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 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上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却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千米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做深潜实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做深潜实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选自《共产党员》,2014年21期,有删改)
16.阅读文章,根据黄旭华的人生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立志上天入海 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17.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4分)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6分)
(1)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做深潜实验。
19.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3分)
20.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分)
【答案与解析】
1.B(A项中的“鲜”应读“xiǎn”;C项中的“说”应读“shuō”;D项中的“挚”应读“zhì”。)
2.B(B.儒—孺。)
3.D
解析:A项中昼夜是名词,其余是动词;B项中巍峨是形容词,其余是动词;C项中终于是副词,其余是形容词。D,全是副词。
4.C(“元勋”的意思是“立过大功的人”。)
5.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D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此词多用于正面形象,而此句中用“臭名昭著”更合适。A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使用正确。B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使用正确。C任人宰割:比喻国家,民族或个人完全被别人控制,任凭别人压迫、奴役 和残害,使用正确。
6.D(解析:A.第二个逗号应改为破折号;B.双引号中的双引号应改为单引号;C.删去顿号。)
7.C(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原因”或“因为”;B.搭配不当,将“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改为“铭记邓稼先的事迹并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D.语序不当,将“支持”和“关注”调换位置。)
8.D
9.(1)示例:①“两弹”元勋邓稼先;②中国“飞天梦”的历程;③探索与发现。
(2)示例:①邓爷爷,您好,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②邓爷爷,当您在科技攻关上遇到困难时,您一般采取哪些方法来克服
(3)示例: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感浩浩乾坤。身己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10.一次试验出现意外,他坚持不愿离开。表现了他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精神。
11.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12.不好。因为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既能体现邓稼先勤勉奉献的高尚精神,又引用了邓稼先的原话,很感人。
13.工作环境极其恶劣,表现邓稼先的奉献精神。
14.当然有必要,过去说“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是对真正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视而不见或抹煞其价值。
15.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16.考取交大造船系 参研核潜艇
17.(1)核潜艇的研制是一项尖端工程;(2)当时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模样;(3)黄旭华选择的是难度很大却最先进的水滴线型;(4)没有计算机,全靠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数据。
18.(1)通过“直到……才……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高,表现了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2)“亲自”一词表现了黄旭华在科研中事必躬亲、科学严谨、以身作则、不怕牺牲的高尚人格。
19.详细交代年份,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核潜艇研究事业中所取得的进步之快,成果之丰。
20.示例: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刻苦勤奋,临危不惧,热爱祖国。(答对三方面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邓稼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的特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的作用。
4.学习写人物传记。
5.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学习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第二课时
一、文本细读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
2.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邓稼先突出贡献的句子,说说他取得了哪些成就,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邓稼先搞科研期间面临的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勾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语句,结合关键词语和具体内容说说,文章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气质和人格。
说一说: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什么?
②“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什么?
说一说:“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4.结合前面的分析,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在文中找一找。
(1)中华民族的历史大背景下
说一说:把邓稼先的个人贡献放到历史大背景下评价有什么好处?
(2)国际视野下
邓稼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奥本海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一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作者对邓稼先的成就及人格的评价,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
1.朗读并翻译《吊古战场文》,说说引用这段的好处。
讨论: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
明确:环境本身的特点: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③渲染(营造)氛围。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①烘托人物的心情;②烘托人物的形象;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②为下文情节作铺垫;③埋下伏笔等。
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①暗示文章的中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答题模式一般为:
本段文字描写了……,渲染(衬托、交代)了……,表现了……
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时不是单一的,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2.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皇帝之胄神明种。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娇子吾纵横。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味语言
1.说说你对第四部分中的“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的理解。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作者为什么再三推测邓稼先当时的心情
4.赏析“我不能走”。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法探究
1.你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作者运用这些方法有哪些好处?
2.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③有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记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③②①④⑤   B.⑤②③④① C.③⑤②①④ D.⑤①④③②
2.学习完本文之后,为了表达对邓稼先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实验中学七年级(1)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巧联妙对
阅读课文,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要求下联中含有“邓稼先”三个字。
上联:千载圆梦“神五”英雄杨利伟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板报设计
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7年5月5日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3)在线交流
假如可以穿越时空,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六、作业布置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为人。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人物,突出他的性格特点,不少于150字。
【课后导练】
阅读《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回答问题。
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
邓稼先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多年来,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
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意外地得到一张京剧戏票,送票的同志悄声告诉他钱三强所长要和他聊一聊,邓稼先想不到,这一聊竟会决定他三分之二的生命路程,一副历史的重担压在了他还显稚嫩的肩膀上:他被选为研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此后,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的场合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法寻觅他的踪迹,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他的具体去向,只知道他在执行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除邓稼先外,上级还从几所名牌大学里调来20多个应届毕业生,共同组织研究队伍,他们在邓稼先的带领下,开始了艰难的工作。当时正值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荒遍及全国,邓稼先他们也不例外,有时连饭也不能保证,夜晚还得加班加点工作,肚子饿了,他们就用酱油充饥。生活上的苦还好克服,苦在科技攻关上。没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直接参加,也没有国际专家指点,有的只是青年人的朝气蓬勃、执著追求。没有充足的资料,邓稼先就费尽心机地搞到了三本俄文原版书,柯朗特的《超音速与冲击波》,泽尔多维奇的《爆震物理》和戴维森的《中子输出原理》,然而这支队伍中除了邓稼先之外都没有学过核物理,幸好都有俄文基础,因此,不得不采取边读边译边讨论的方式。大家围着长桌,逐章逐节地读,读一句,译一句,为译得准确,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译文的句式,直到弄清楚原文的意思为止。邓稼先除了带领大家读书译书外,还要讲课、备课,为同事们指出正确的研究途径。他睡觉睡得很少,常常是讲完课,站在黑板前就打起瞌睡来。如此这般,像吃烤苞米,一粒一粒地嚼,吃过寒冬,到了春节,他们终于消化了这些书。在他们的心里,也多出了几双慧眼,隐约辨识出了通往核武器库秘宫的通道。
接下来的却是最为困难的数据计算,当时的计算机是每秒仅百次的乌拉尔,还得用手摇,算个除法,得分几步走,要是算个开方,还要查巴罗表。八个小时算,八个小时捉摸方案,一个月才能算出一个结果。大冷天里,手冻肿了,击键不便;肚子饿了,难转摇把,不得不趁做工间操时,跑到附近的邮电所里抱煤炉取暖。由于只有一台手摇式计算机和一台电动计算机,不得不三班倒,上机轮空的,邓稼先就让他们用计算尺和算盘辅助计算。可是,忙了大半年,九次运算得到的结果与顾问给出的数据却大相径庭。邓稼先纳闷了,究竟是计算方法失误,还是运算不到家?他苦苦地思索着,食不甘味,夜难成眠,像个疲惫至极的向导,明明把队伍带到了目的地,却又怀疑是不是找错了地方。后来,他们找到了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周光召教授,请他帮忙。周光召教授历经数日,潜心验证,最后对他们九次计算的结果做出了肯定的论证。邓稼先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翌日,他郑重地签署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总体设计方案。
1964年10月16日15时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在场的科学家们都听到了那天崩地裂般威猛的轰鸣,只望见那无坚不摧的冲击波奔雷似的卷动沙浪,掀起了漫天尘雾。作为效应物的坚固建筑着火了,坍塌了,炮艇被冲走,列车被推翻,斗石遍地,蘑菇红云不断爆裂,隆隆升腾,如同怒耸而起的巨人,投影30公里。百米高的铁塔早气化了,蜷缩了,只剩下变细了的几条钢轨,弯曲在化为玻璃体的砾石滩上。这是毁灭,也是新生;是战争的演示,也是最有音响效果的和平宣言。
作为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邓稼先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绩将记载史册。
1.文章从生活和科技攻关两方面,写出了邓稼先等研究人员在研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依据选文内容填空。
作者通过叙述研究人员 (概括事件内容)写出了他们生活上的毫无保障;通过无专家指点、无充足资料和反复计算等内容,写出了研究人员在科技攻关方面的 。邓稼先等研究人员的 (做法),让人们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忍饥挨冻 举步维艰(或寸步难行) 克服困难执着科研
2.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如此这般,像吃烤苞米,一粒一粒地嚼,吃过寒冬,到了春节,他们终于消化了这些书。”
(1)写出上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2)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1)“如此这般”指代的是:邓稼先等研究人员,面对三本俄文原版书,边读边译边讨论;逐章逐节逐句地阅读、翻译和理解。
(2)“像吃烤苞米,一粒一粒地嚼,吃过寒冬,到了春节,他们终于消化了这些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邓稼先等研究人员,阅读俄文原版书籍认真、细致的做法和由难读难懂到完全明白掌握的艰难过程及喜悦心理。
3.“这是毁灭,也是新生;是战争的演示,也是最有音响效果的和平宣言。”是从文章中摘录的一句话。请结合文中语境,从情感或主题方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毁灭”和“战争的演示”,突出了原子弹所具有的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新生”和“音响效果的和平宣言”,写出了中国的第一枚原子弹的成功发射,是所有中国人的新生,是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中国人发出的宣言。写出了邓稼先等科研人员的伟大功绩,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豪与振奋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邓稼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的特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的作用。
4.学习写人物传记。
5.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学习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第二课时
一、文本细读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
明确: 1)作者从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入手,意在创设一种宏观而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国百年的屈辱,都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国力的贫弱和科技的落后造成的。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力增强了,科技领先则成了改变落后挨打局面的关键 。
2)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祖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历史和现实两相对比,为邓稼先的出场设定背景,使其品质和胸怀显得大气磅礴,突出邓稼先的功勋。
2.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邓稼先突出贡献的句子,说说他取得了哪些成就,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明确:
(1)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弹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3)“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你还勾画了哪些句子?说一说。
邓稼先搞科研期间面临的困难:国力衰弱、科研条件落后、自然环境恶劣、政治环境不稳定……
3.勾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语句,结合关键词语和具体内容说说,文章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气质和人格。
明确: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2)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3)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
(5)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6)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说一说: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什么?
明确: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②“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什么?
明确:“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7)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8)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说一说:“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的话,还是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4.结合前面的分析,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在文中找一找。
(1)中华民族的历史大背景下
①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②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③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
④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
⑤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⑥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说一说:把邓稼先的个人贡献放到历史大背景下评价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在这里是要展现人物生活的历史背景,让邓稼先这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处于厚重的历史之中,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突出邓稼先是对祖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同时也表达出一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
(2)国际视野下
邓稼先:做事不爱引人注目,性格朴实忠厚,在学术上有着一股“钻”的精神,热爱祖国。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性格直爽,敢于直言,不怕得罪人,在学术上同样有着一股“钻劲”。
说一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明确: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5.通过作者对邓稼先的成就及人格的评价,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邓稼先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两弹”元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科学家;勇敢无私,执着追求的纯粹的人……
二、合作探究
1.朗读并翻译《吊古战场文》,说说引用这段的好处。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夜里出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好处:
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讨论: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
明确:环境本身的特点: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③渲染(营造)氛围。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①烘托人物的心情;②烘托人物的形象;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②为下文情节作铺垫;③埋下伏笔等。
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①暗示文章的中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答题模式一般为:
本段文字描写了……,渲染(衬托、交代)了……,表现了……
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时不是单一的,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2.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皇帝之胄神明种。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娇子吾纵横。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明确:结尾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当年中华优秀儿女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奋斗、献身精神,也体现了邓稼先为祖国研制原子弹而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三、品味语言
1.说说你对第四部分中的“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的理解。
明确: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示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震荡,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邓稼先具有物理的直觉、数学的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3.“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作者为什么再三推测邓稼先当时的心情
明确:既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又写出了邓稼先所肩负的使命的重大。这一系列推测,实际是对邓稼先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的无比敬佩与热情讴歌,也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心。
4.赏析“我不能走”。
明确:语言描写,刻画出邓稼先是一个爱国、执着、果断的人。
四、写法探究
1.你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作者运用这些方法有哪些好处?
明确:(1)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2)运用对比手法侧面烘托人物(3)把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表现
2.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③有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记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③②①④⑤   B.⑤②③④① C.③⑤②①④ D.⑤①④③②
2.学习完本文之后,为了表达对邓稼先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实验中学七年级(1)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巧联妙对
阅读课文,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要求下联中含有“邓稼先”三个字。
上联:千载圆梦“神五”英雄杨利伟 下联:百年回眸“两弹”元勋邓稼先
(2)板报设计
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7年5月5日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示例:“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3)在线交流
假如可以穿越时空,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示例: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六、作业布置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为人。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人物,突出他的性格特点,不少于150字。
【课后导练】
阅读《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回答问题。
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
邓稼先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多年来,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
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意外地得到一张京剧戏票,送票的同志悄声告诉他钱三强所长要和他聊一聊,邓稼先想不到,这一聊竟会决定他三分之二的生命路程,一副历史的重担压在了他还显稚嫩的肩膀上:他被选为研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此后,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的场合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法寻觅他的踪迹,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他的具体去向,只知道他在执行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除邓稼先外,上级还从几所名牌大学里调来20多个应届毕业生,共同组织研究队伍,他们在邓稼先的带领下,开始了艰难的工作。当时正值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荒遍及全国,邓稼先他们也不例外,有时连饭也不能保证,夜晚还得加班加点工作,肚子饿了,他们就用酱油充饥。生活上的苦还好克服,苦在科技攻关上。没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直接参加,也没有国际专家指点,有的只是青年人的朝气蓬勃、执著追求。没有充足的资料,邓稼先就费尽心机地搞到了三本俄文原版书,柯朗特的《超音速与冲击波》,泽尔多维奇的《爆震物理》和戴维森的《中子输出原理》,然而这支队伍中除了邓稼先之外都没有学过核物理,幸好都有俄文基础,因此,不得不采取边读边译边讨论的方式。大家围着长桌,逐章逐节地读,读一句,译一句,为译得准确,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译文的句式,直到弄清楚原文的意思为止。邓稼先除了带领大家读书译书外,还要讲课、备课,为同事们指出正确的研究途径。他睡觉睡得很少,常常是讲完课,站在黑板前就打起瞌睡来。如此这般,像吃烤苞米,一粒一粒地嚼,吃过寒冬,到了春节,他们终于消化了这些书。在他们的心里,也多出了几双慧眼,隐约辨识出了通往核武器库秘宫的通道。
接下来的却是最为困难的数据计算,当时的计算机是每秒仅百次的乌拉尔,还得用手摇,算个除法,得分几步走,要是算个开方,还要查巴罗表。八个小时算,八个小时捉摸方案,一个月才能算出一个结果。大冷天里,手冻肿了,击键不便;肚子饿了,难转摇把,不得不趁做工间操时,跑到附近的邮电所里抱煤炉取暖。由于只有一台手摇式计算机和一台电动计算机,不得不三班倒,上机轮空的,邓稼先就让他们用计算尺和算盘辅助计算。可是,忙了大半年,九次运算得到的结果与顾问给出的数据却大相径庭。邓稼先纳闷了,究竟是计算方法失误,还是运算不到家?他苦苦地思索着,食不甘味,夜难成眠,像个疲惫至极的向导,明明把队伍带到了目的地,却又怀疑是不是找错了地方。后来,他们找到了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周光召教授,请他帮忙。周光召教授历经数日,潜心验证,最后对他们九次计算的结果做出了肯定的论证。邓稼先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翌日,他郑重地签署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总体设计方案。
1964年10月16日15时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在场的科学家们都听到了那天崩地裂般威猛的轰鸣,只望见那无坚不摧的冲击波奔雷似的卷动沙浪,掀起了漫天尘雾。作为效应物的坚固建筑着火了,坍塌了,炮艇被冲走,列车被推翻,斗石遍地,蘑菇红云不断爆裂,隆隆升腾,如同怒耸而起的巨人,投影30公里。百米高的铁塔早气化了,蜷缩了,只剩下变细了的几条钢轨,弯曲在化为玻璃体的砾石滩上。这是毁灭,也是新生;是战争的演示,也是最有音响效果的和平宣言。
作为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邓稼先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绩将记载史册。
1.文章从生活和科技攻关两方面,写出了邓稼先等研究人员在研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依据选文内容填空。
作者通过叙述研究人员 (概括事件内容)写出了他们生活上的毫无保障;通过无专家指点、无充足资料和反复计算等内容,写出了研究人员在科技攻关方面的 。邓稼先等研究人员的 (做法),让人们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忍饥挨冻 举步维艰(或寸步难行) 克服困难执着科研
2.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如此这般,像吃烤苞米,一粒一粒地嚼,吃过寒冬,到了春节,他们终于消化了这些书。”
(1)写出上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内容。
(2)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1)“如此这般”指代的是:邓稼先等研究人员,面对三本俄文原版书,边读边译边讨论;逐章逐节逐句地阅读、翻译和理解。
(2)“像吃烤苞米,一粒一粒地嚼,吃过寒冬,到了春节,他们终于消化了这些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邓稼先等研究人员,阅读俄文原版书籍认真、细致的做法和由难读难懂到完全明白掌握的艰难过程及喜悦心理。
3.“这是毁灭,也是新生;是战争的演示,也是最有音响效果的和平宣言。”是从文章中摘录的一句话。请结合文中语境,从情感或主题方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毁灭”和“战争的演示”,突出了原子弹所具有的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新生”和“音响效果的和平宣言”,写出了中国的第一枚原子弹的成功发射,是所有中国人的新生,是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中国人发出的宣言。写出了邓稼先等科研人员的伟大功绩,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豪与振奋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掌握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法 揣摩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文本细读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
明确: 1)作者从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入手,意在创设一种宏观而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国百年的屈辱,都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国力的贫弱和科技的落后造成的。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力增强了,科技领先则成了改变落后挨打局面的关键 。
2)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祖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历史和现实两相对比,为邓稼先的出场设定背景,使其品质和胸怀显得大气磅礴,突出邓稼先的功勋。
2.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邓稼先突出贡献的句子,说说他取得了哪些成就,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明确:
(1)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弹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3)“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你还勾画了哪些句子?说一说。
邓稼先搞科研期间面临的困难:国力衰弱、科研条件落后、自然环境恶劣、政治环境不稳定……
3.勾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语句,结合关键词语和具体内容说说,文章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气质和人格。
明确: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2)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3)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
(5)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6)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说一说: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什么?
明确: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②“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什么?
明确:“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7)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8)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说一说:“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的话,还是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4.结合前面的分析,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在文中找一找。
(1)中华民族的历史大背景下
①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②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③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
④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
⑤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⑥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说一说:把邓稼先的个人贡献放到历史大背景下评价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在这里是要展现人物生活的历史背景,让邓稼先这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处于厚重的历史之中,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突出邓稼先是对祖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同时也表达出一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
(2)国际视野下
邓稼先:做事不爱引人注目,性格朴实忠厚,在学术上有着一股“钻”的精神,热爱祖国。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性格直爽,敢于直言,不怕得罪人,在学术上同样有着一股“钻劲”。
说一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明确: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5.通过作者对邓稼先的成就及人格的评价,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邓稼先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两弹”元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科学家;勇敢无私,执着追求的纯粹的人……
二、合作探究
1.朗读并翻译《吊古战场文》,说说引用这段的好处。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夜里出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好处:
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讨论: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
明确:环境本身的特点: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③渲染(营造)氛围。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①烘托人物的心情;②烘托人物的形象;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②为下文情节作铺垫;③埋下伏笔等。
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①暗示文章的中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答题模式一般为:
本段文字描写了……,渲染(衬托、交代)了……,表现了……
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时不是单一的,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2.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皇帝之胄神明种。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娇子吾纵横。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明确:结尾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当年中华优秀儿女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奋斗、献身精神,也体现了邓稼先为祖国研制原子弹而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三、品味语言
1.说说你对第四部分中的“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的理解。
明确: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示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震荡,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邓稼先具有物理的直觉、数学的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3.“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作者为什么再三推测邓稼先当时的心情
明确:既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又写出了邓稼先所肩负的使命的重大。这一系列推测,实际是对邓稼先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的无比敬佩与热情讴歌,也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心。
4.赏析“我不能走”。
明确:语言描写,刻画出邓稼先是一个爱国、执着、果断的人。
四、写法探究
1.你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作者运用这些方法有哪些好处?
明确:(1)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2)运用对比手法侧面烘托人物(3)把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表现
2.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五、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教师寄语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七、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③有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记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③②①④⑤   B.⑤②③④① C.③⑤②①④ D.⑤①④③②
2.学习完本文之后,为了表达对邓稼先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实验中学七年级(1)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巧联妙对
阅读课文,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要求下联中含有“邓稼先”三个字。
上联:千载圆梦“神五”英雄杨利伟 下联:百年回眸“两弹”元勋邓稼先
(2)板报设计
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7年5月5日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示例:“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3)在线交流
假如可以穿越时空,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示例: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八、作业布置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位拔尖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突出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为人。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人物,突出他的性格特点,不少于150字。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