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标题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作者姓名
秦崇娟
所属单位
东平高级中学
联系地址
东平高级中学
联系电话
15853891605
电子邮箱
bingbohe2004@sina.com
邮政编码
271500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4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各国都在新的形势下进行了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本主题单元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在必修Ⅱ模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本主题,能全面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能正确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概况,形成对几种不同经济体制的整体认知。
本主题单元包括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以及苏联的经济改革等四课时内容。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同属于社会主义苏俄(联)经济体制的变化,故形成专题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同属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故形成专题二。专题一和专题二同属于不同社会制度之下、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对经济体制进行的调整。
学习方式以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资料研习、总结反思归纳为主,同时有情景模拟、辩论赛、社会调查、小论文写作等活动。
预期的学习成果主要包括:1、完成本主题的知能测试; 2、形成重点知识的对比表;3、完成对“斯大林模式”认识的辩论稿和给总理的信;4、建成本主题的知识树。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十月革命后至二战前俄国经济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三个发展阶段,了解三个政策的背景,认识其各自的作用。
2、了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认识其教训。
3、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4、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调整的背景;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材料,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学会分析图表及文字材料的方法。
2、通过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苏联三次改革,提高学生全面、辩证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比较苏联三次改革,提高学生归纳历史问题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以及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5、引导学生对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影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确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2、通过对苏联几次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镜,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体会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的改革也可以积极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体验罗斯福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培养学生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
对应课标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5、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6、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2、如何认识苏俄(联)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创新和调整?其实质是什么?这些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有哪些教训?
3、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的区别?
专题划分
专题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
专题二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专题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调整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是本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的一部分,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各自背景、内容和评价;苏联的三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重要学习活动有:情景模拟、合作探究、辩论赛、社会调查等,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能力。
学习成果包括记完成本专题的知能测试;形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对比表;形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对比表;形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对比表;完成对“斯大林模式”认识的辩论稿和给总理的信;形成本专题的知识树;学会历史的、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等。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识十月革命后至二战前俄国经济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三个发展阶段,了解三个政策的背景,认识其各自的作用。
2、了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认识其教训。
3、学会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提高学生全面、辩证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镜。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背景、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有哪些?其内容是什么?意义何在?新经济政策的“新”指什么?
3、斯大林模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其主要表现有哪些?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一模式?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区别是什么?
5、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是什么?怎样认识这一改革?
6、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内容是什么?其改革的成效和局限各是什么?
7、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后果各是什么?
8、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9、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汲取哪些教训?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历史专业网站
常规资源
教材、学案、教辅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其 他
有关苏联经济发展的书籍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教师播放有关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的视频。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通过从材料中汲取相关信息,学生认识到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必要的。)
活动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学生情景模拟: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人民的一天。感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深刻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绘制表格,注意分类(从农业、工业、商业、分配等几方面来列表,培养学生梳理、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结合材料及政策的内容,分析其积极性和局限性。
活动四: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材料(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学生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活动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结合教材,绘制表格,注意分类(从农业、工业、商业、分配等几方面来列表,培养学生梳理、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比来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差异。新经济政策“新”指什么?(培养学生对比、思考、理解问题的能力)
活动六: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材料,结合教材中的材料,思考:我们应当如何认识新经济政策?
活动七:斯大林经济体制产生的背景。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思考:斯大林经济体制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形成的?
活动八: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内容。
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一位斯大林时期的小男孩和一位经历了新经济政策的老人的对话。
(通过对话,感悟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不同,巩固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内容)
活动九: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就以及当时苏联人民的生活。
学生小组讨论、撰稿、课后开展一个辩论赛“斯大林模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互助合作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最终要形成对“斯大林模式”的正确认识。
活动十:苏联三次改革的背景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来归纳了解,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梳理、归纳能力。
活动十一:苏联三次改革的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列表比较,找出异同点,代表发言。(培养学生学会并熟练运用表格正确整合知识的能力,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
活动十二:专题小结
组织学生建立本专题的知识树,对本专题内容进行全面、概括的梳理,同学之间互相检阅,互相评价。张贴优秀的知识树,同学之间形成互帮互促互学的良好风气。
教学评价
评价的学习要素:
1、能否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苏联三次改革的各自背景、内容等基础知识。
2、对比表比较项是否明确,填充完整。
3、能否学会全面、辩证的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4、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活动表现如何。
教师评价,学生结合小组活动评价量规进行自评互评,测试。
专题二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是本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的一部分,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
重要学习活动有:重要学习活动有:情景模拟、合作探究、辩论赛、社会调查等,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能力。
学习成果包括记完成本专题的知能测试;形成罗斯福新政内容的表格;形成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对比图;形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示意图;形成本专题的知识树;学会历史的、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等。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调整的背景;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措施。
3、探讨罗斯福新政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以及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4、体会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的改革也可以积极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本专题问题设计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有哪些?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什么?新政有哪些主要措施?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创新之处? 如何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其实质是什么?有哪些因素促成了罗斯福新政的成功?
3、凯恩斯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区别在哪里?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关系如何?
4、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经济体制有哪些异同?
5、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6、二战后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方式有哪些?结果怎样?
7、如何理解“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含义?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为什么要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8、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制度,建立福利国家的原因是什么?社会福利的组成、特点和实质分别是什么?我们怎样评价这福利制度?
9、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影响有哪些?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历史专业网站
常规资源
教材、学案、教辅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其 他
有关金融危机的书籍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播放《大国崛起 美国篇》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发生的视频。
学生收看视频,结合教材,理解、归纳,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培养学生整理信息、归纳历史问题能力。)
活动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学生了解美国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活动三: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播放视频,学生结合教材思考新政的内容并绘制表格,注意分类(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几方面来列表,培养学生梳理、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及其实质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你争我抢回答;罗斯福新政带来给当时的美国和世界带来哪些影响?其实质是什么?(在学生激烈的回答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思考,学习风气更浓。)
活动五:什么是凯恩斯主义?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主张。
理解凯恩斯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区别。进而分析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关系。
活动六: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结合多媒体图片资料“二战”、“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等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原因。(通过感官的刺激,感受并总结原因。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归纳理解能力。)
活动七: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提取有效的信息,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
情景教学:二战后一位英国普通工人的生活变化——开始买股票了;升职做了公司的一名管理者。理解战后企业是如何自我调整的。
结合经济危机的图片及有关材料,分析福利国家出现的原因、内容、特点、实质。小组讨论福利政策的利与弊。给总理的一封信:通过学习西方的国家福利制度,在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向总理提出你的认识和建议。
活动八: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影响
提供图片资料,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影响,并理解其实质。
活动九: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经济体制
课后探究:
结合必修二教材14课后的知识链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思考: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你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哪些区别与联系?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的历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写出一篇短文。
(提高学生归纳历史问题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活动十:专题小结
组织学生建立本专题的知识树,对本专题内容进行全面、概括的梳理,同学之间互相检阅,互相评价。张贴优秀的知识树,同学之间形成互帮互促互学的良好风气。
教学评价
评价的学习要素:
1、能否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知道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基础知识。
2、对比表比较项是否明确,填充完整。
3、能否学会全面、辩证的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4、书信格式是否规范,有理有据。
5、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活动表现如何。
教师评价,学生结合小组活动评价量规进行自评互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