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作者姓名
孟 锋
所属单位
东平明湖中学
联系地址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明湖中学
联系电话
13562875575
电子邮箱
mengfeng0521@163.com
邮政编码
271500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4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1)本专题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起先秦,下讫明清,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2)本专题在必修模块历史(Ⅰ)中是主线1——政治制度史(中国、西方)的重要内容,它的线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专题——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专题——近代西方代议制度专题——现代中国政治制度。所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同属古代政治文明的内容,与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脉相承,反映了中国从古到今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民主化进程。学习时要了解其它专题的内容,注意横向和纵向联系。
专题总结时帮助学生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两条主线做纵向的概括,以把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中枢权利机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学习,认识其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起到的重要作用。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及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提前下发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3、利用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 4、利用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2、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从西汉到元朝一千多年,每个朝代都采取了维护中央集权的制度,从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学生了解现在的政治措施有一个基本基础,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3、经济发展不等于国家富强,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革新政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在增强经济、科技实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的改革,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对应课标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专题划分
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这条主线,分“先秦-秦-汉元-明清”四个阶段来把握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大致分为四个小专题来讲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先秦: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第二秦朝: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秦朝确立的皇帝制与中央机构、地方郡县制) 第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两条线:中央与地方;四个方面:中央机构-地方机构-选官制度-监察制度) 第四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一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作为高中历史课的第一模块第一专题,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本专题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史。第一个小专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应当看成是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序幕。所谓“早期”,是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前的夏、商、周政治时期。秦汉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加强与发展,不过是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延续。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知道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2、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
3、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本专题问题设计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分析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班班通设备
常规资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和学案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PPT课件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出示家谱、宗祠图片,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导入新课二、了解——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勾画结构师:列出要点,指导学生结合所列要点看书生:看书,概括解决以上要点师:补充,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三、理解——补充材料,设计研讨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请思考:(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参考答案:(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你认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从书本中找到依据或者根据你的积累证明你的观点。四、见解——设计问题,学生探讨,进行评价;总结;认识;看法等。1、请学生根据第四目第一段内容,画出“西周宗法制结构示意图”,讲解他所理解的宗法制是什么内容?2、如果你是周天子,你选择分封制是因为分封制有哪些有利因素?你考虑过实行分封制在以后会有什么弊端吗?3、下列是某同学在模拟西周前期的政治生活中的一段独白。指出独白中的错误之处,说明你的理由。我是家里的老大,被父亲分封到东方。前几天,我用我的武装力量帮助弟弟教训了想打听“鼎”下落的楚王。弟弟因此免除了我的贡赋,并允许我在自己的封国内收取赋税,设置官员。过几天,我的孩子们将要来汇报他们治理自己封国的情况。他们之间整天勾心斗角,打个不停,我心里很恼火。4、联系现实,回归情境,谈谈学习本课内容的体会,点明历史遥远而又亲近,渗透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评价
从整体来看,本课对学习者的分析比较具体,说明老师对学生比较了解,教学环节也非常具体细致,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
从授课过程来看,本课的授课对象应该是高一学生,如果是高三学生的话,基础知识不用这么细致,而且要注重提高学生能力,但是本课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
从课表要求来看,本课只完成了第一点,因为只设计了1课时的内容,所以没有完成的部分就不要写上去了。
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方面,不具体,不明确,而且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来写的。
从具体的教学环节来看,两个问题之间的衔接不好;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