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20 13:2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作者姓名
满振祥
所属单位
滕州市第一中学
联系地址
滕州市第一中学西校区高二历史组
联系电话
15266327672
电子邮箱
manzhx0919@163.com
邮政编码
277500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4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政治成长历程》中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包括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四课,涉及我国先秦至明清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跨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社会形态。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两大支柱,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单元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条线索是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核心内容是世界市场的形成,
在本主题单元中,我把4篇课文重新组合成2个专题进行教学。专题一: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通过学习、讨论、探究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掌握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一般知识,认识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专题二: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通过学习、讨论、探究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和强化的一般知识,认识其作用、影响。
这两个专题的确定源于教材,覆盖教材全部内容,但不拘泥于教材,将教材4课编为2个专题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拓展、延伸,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夏商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掌握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和监察与谏议制度。
4.了解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知道其演变的特点,认识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和思想,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问题教学,通过“设疑——探疑——释疑——解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与预习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提高学习的能力。
3.通过提问与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结构,形成学科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早期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感悟古人的制度创新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增强学生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民族自豪感。
2.明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分析各项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深刻了解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民主完善而努力的思想情感,并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
对应课标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专题划分
专题一: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课时)
专题二: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2课时)
专题一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包括《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作为新教材的开篇,本专题是整个主题单元及政治文明史的起点,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为本单元即将学习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又具有启下的重要作用。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形成和发展又与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因此,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2.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及相关演示课件
常规资源
历史地图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教鞭、翻页器等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提出问题:什么是“公共权力”?为什么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道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评价。
活动二:封邦建国
1、提出问题:什么是分封制?分封的对象是谁?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行分封制的作用。
3、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展示课件,直观展示教学重点。
活动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1、提出问题:?
①宗法制的定义?
②宗法制的实质?
③宗法制的目的?
④宗法制的最大特点?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①嫡子?嫡长子?庶子?相互关系?
②分封制的作用?
3、小组展示,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①牢固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②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第二课时
活动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如何?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道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评价。
活动二:认识中央集权制度
1、阅读教材,认识秦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2、小组合作探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意义?
3、小组展示,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课堂讨论: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教学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史实
评价方法:基础知识测试
评价指标:基础知识测试评价量规
2、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意义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能自圆其说
专题二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包括《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两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上承第二课《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下启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必讲内容。《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上承第3课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六部制的内容与本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内容同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重要内容。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中央集权制度的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
2.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及相关演示课件
常规资源
历史地图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教鞭、翻页器等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阅读教材,概括秦至隋唐中枢权力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提出问题: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内容及职权运行情况如何及宋元时期的状况?
3、小组交流、展示、点评。
活动二:选官制度
阅读教材,了解西周到唐的选官制度。
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完善和发展。
3、 课堂交流,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
活动三:监察与谏议
监察的含义、必要性及其演变过程?
2、谏议的含义、发展历程及评价?
第二课时
活动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西汉王朝的分权集权
2.唐中叶后的分裂割据
3.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活动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1.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
2.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的区别?
3.清朝设立军机处
活动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抑。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3.影响
①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②消极作用:皇帝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的风气。而皇帝的权威成为维系社会统一稳定的精神力量,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结果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教学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的基本史实
评价方法:基础知识测试
评价指标:基础知识测试评价量规
2、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及意义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能自圆其说评价指标:演示文稿评价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