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金属的化学性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2012)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 )
A.Fe B.Ag C.Zn D.Al
2.(3分)小明结合化学知识,给家中厨房用品的使用写了下列建议。其中不可取的是( )
A.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了,可用锅盖盖灭
C.家里冰箱有异味时,可以放活性炭除臭
D.用钢刷擦洗铝锅表面污垢
3.(3分)同学们对金属N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N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NCl2),将金属N放入ZnSO4溶液中无明显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N+H2SO4═NSO4+H2↑
B.N+MgSO4═Mg+NSO4
C.2Al+3NSO4═3N+Al2(SO4)3
D.N+CuSO4═Cu+NSO4
4.(3分)下列区分铜和黄铜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看颜色 B.用硝酸银溶液
C.用相互刻画的方法 D.用稀硫酸溶液
5.(3分)下列描述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
A.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B.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电解水实验,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燃烧时会发出淡蓝色火焰
6.(3分)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l2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 B.X>Z>Y C.Z>X>Y D.Y>X>Z
7.(3分)如图是金属活动性探究实验的部分,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③溶液变为蓝色
B.①②或②③都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Cu>Ag
C.通过该实验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1>H>Cu>Ag
D.实验前常将金属片表面打磨,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8.(3分)归纳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铝的表面在空气中被氧化可以保护里层的铝,所以金属铁也有类似的性质
B.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9.(3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金属的熔点:
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C.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
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0.(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镁在氧气中燃烧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水的电解
11.(3分)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的只有CuSO4
B.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滤液中一定有CuSO4,可能有FeSO4
D.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
12.(3分)化学小组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丙中铜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D.实验甲中的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13.(3分)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有锌析出
B.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固体的质量变小
C.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D.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二、填空题:
14.(3分)2020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利用火星车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这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从未有过的,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火星车模型如图)
(1)硅片太阳能电池板在日光照射下或跟空气、水分接触时都不容易发生反应,硅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 ,Si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
(2)火星车采用钛合金、铝合金、复合记忆纤维等材料制造,为保证火星车在火星上着陆并正常工作,钛、铝合金应具有密度、硬度大、耐腐蚀等优良性能;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铝制品却很耐腐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生成的一氧化碳可解决火星探测器的燃料问题。
15.(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仿冒黄金(铜锌合金)进行如下处理,请回答有关问题:
(1)粉碎仿冒黄金的目的是 。
(2)操作A的名称是 。
(3)固体X为 。
(4)写出上述流程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区别真金和仿冒黄金的方法有很多,请另举一例 。
16.(3分)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 性。
(2)将镁铝合金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镁铝合金的硬度 铝的硬度(填“大于”或“小于”)。
(3)某汽修厂清洗汽车零件后的废液中常含有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向一定质量的该废液中[假设溶质只含AgNO3和Cu(NO3)2]中加入Zn,充分反应。根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c点溶液中溶质为 。
②若取a~b段溶液,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金属制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1)电动车是一类典型的新能源车,推广新能源汽车能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目前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下列物质中 (填序号)。
A.CO
B.CO2
C.SO2
D.NO2
电动车身及车轮采用铝合金,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 (填“大”或“小”)、耐腐蚀的优良性能。铝在地壳中的含量 (填“大于”或“小于”,下同)铁;钢和生铁都是合金,生铁的含碳量 钢的含碳量。
(2)铝合金中主要含有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甲中铝丝表面会出现的现象是 ,实验甲能得出的结论是 的金属活动性更强。另一位同学认为实验乙、丙中均无明显现象,对完整的结论没有作用,都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 (填序号)。
A.乙、丙都可以省去
B.乙、丙都不能省去
C.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
D.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
(3)非金属与金属类似,较活泼的非金属也能把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已知活泼性Cl2>Br2>I2,请写出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6.2 金属的化学性质》2021年同步练习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下列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 )
A.Fe B.Ag C.Zn D.Al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B、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前置换氢)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分)小明结合化学知识,给家中厨房用品的使用写了下列建议。其中不可取的是( )
A.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了,可用锅盖盖灭
C.家里冰箱有异味时,可以放活性炭除臭
D.用钢刷擦洗铝锅表面污垢
【分析】A、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氧气不足,可增大灶具进风口,以增多进入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了,可用锅盖盖灭,以隔绝氧气;
C、家里冰箱有异味时,可以放活性炭除臭,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不能用钢刷擦洗铝锅表面污垢,是因为这样会除去铝制品表面的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解答】解:A、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氧气不足,可增大灶具进风口,以增多进入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了,可用锅盖盖灭,以隔绝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家里冰箱有异味时,可以放活性炭除臭,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不能用钢刷擦洗铝锅表面污垢,是因为这样会除去铝制品表面的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3分)同学们对金属N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N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NCl2),将金属N放入ZnSO4溶液中无明显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N+H2SO4═NSO4+H2↑
B.N+MgSO4═Mg+NSO4
C.2Al+3NSO4═3N+Al2(SO4)3
D.N+CuSO4═Cu+NSO4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可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
【解答】解:将金属N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生成NCl2),说明N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活动性N>H;N的化合价为+2价;由将金属N放入ZnSO4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说明Zn的金属活动性比N强,即Zn>N。
由于金属活动性N>H,所以N能与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
N+H2SO4═NSO4+H2↑,故A正确;
B、由于金属活动性Mg>Zn>N,所以N不能与MgSO4反应,故B错误;
C、由于金属活动性Al>Zn>N,所以Al能与NSO4反应,化学方程式
2Al+3NSO4═3N+Al2(SO4)3,故C正确
由于金属活动性N>H>Cu,所以N能与CuSO4反应,化学方程式
N+CuSO4=NSO4+Cu,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3分)下列区分铜和黄铜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看颜色 B.用硝酸银溶液
C.用相互刻画的方法 D.用稀硫酸溶液
【分析】根据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结合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的性质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和黄铜分别为紫红色、金黄色,用看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锌、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相互刻画的方法,硬度大的是黄铜,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3分)下列描述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
A.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B.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电解水实验,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燃烧时会发出淡蓝色火焰
【分析】A.依据物质燃烧条件分析;
B.依据铜的金属活动性分析;
C.依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分析;
D.依据电解水实验,正极气体分析。
【解答】解:A.物质燃烧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则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不会燃烧,故A错误;
B.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H之后,则铜丝插入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溶液颜色不变,故B错误;
C.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故C正确;
D.电解水实验,正极气体为氧气,氧气有助燃性,不会燃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利用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6.(3分)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l2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 B.X>Z>Y C.Z>X>Y D.Y>X>Z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解: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Z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Y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X、Z>H>Y。
X放入ZCl2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Z弱,即Z>X。
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X>Y。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3分)如图是金属活动性探究实验的部分,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③溶液变为蓝色
B.①②或②③都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Cu>Ag
C.通过该实验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1>H>Cu>Ag
D.实验前常将金属片表面打磨,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③中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实验③溶液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①中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铝>铜;②铜不能与硫酸铝溶液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铝>铜;①②不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Cu>Ag;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图中实验没有做金属与酸的反应,不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A1>H>Cu,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前常将金属片表面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3分)归纳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铝的表面在空气中被氧化可以保护里层的铝,所以金属铁也有类似的性质
B.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物理变化中也有发光、放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金属铝的表面在空气中被氧化可以保护里层的铝,金属铁没有类似的性质,铁在空气中与氧气、水分反应生成的铁锈很疏松,不能起保护作用,故选项推理错误。
B、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但二氧化锰不能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它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灯泡发光,故选项推理错误。
D、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一定是混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9.(3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金属的熔点:
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C.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
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分析】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三种金属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汞、银、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N2、O2、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Cu、Zn、A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物理性质、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空气的组成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镁在氧气中燃烧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水的电解
【分析】A、镁燃烧生成氧化镁;
B、反应前氧气质量是0;
C、加入硫酸铜溶液前,固体质量不是0;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解答】解:A、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2Mg+O22MgO,
48 32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反应时,镁消耗的快,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反应前氧气质量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加入硫酸铜溶液前,固体质量不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个数比是2:1,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3分)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的只有CuSO4
B.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滤液中一定有CuSO4,可能有FeSO4
D.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
【分析】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滤液中含有硫酸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滤液中含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生成的硫酸亚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滤液中含有硫酸铜,说明硫酸铜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铁,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滤液中含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生成的硫酸亚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不含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明确得到蓝色滤液的含义(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3分)化学小组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丙中铜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D.实验甲中的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实验甲中打磨后的铝丝能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说明金属活动性:Al>Cu,说法正确;
B、实验乙中铜丝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金属活动性:Cu>Ag,说法正确;
C、实验丙中铜不与硫酸铝反应,故铜丝没有明显变化,说法正确;
D、实验甲中的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也能完成本实验探究,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其意义进行。
13.(3分)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有锌析出
B.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固体的质量变小
C.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D.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则R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不反应,没有锌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AgNO3═Fe(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一段时间后固体的质量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R,溶液变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铜在氢的后面,则R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能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铜,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二、填空题:
14.(3分)2020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利用火星车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这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从未有过的,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火星车模型如图)
(1)硅片太阳能电池板在日光照射下或跟空气、水分接触时都不容易发生反应,硅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 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 ,Si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
(2)火星车采用钛合金、铝合金、复合记忆纤维等材料制造,为保证火星车在火星上着陆并正常工作,钛、铝合金应具有密度、硬度大、耐腐蚀等优良性能;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铝制品却很耐腐蚀的原因是 4Al+3O2=2Al2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2CO+O2↑ ,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生成的一氧化碳可解决火星探测器的燃料问题。
【分析】(1)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据此解答;
(2)铝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了铝的内部进一步被氧化,据此解答;
(3)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物是二氧化碳,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氧气,据此解答。
【解答】解:(1)硅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Si属于:非金属;
(2)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铝制品却很耐腐蚀的原因是铝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了铝的内部进一步被氧化,故化学方程式是:4Al+3O2=2Al2O3;
(3)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CO22CO+O2↑;该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非金属;
(2)4Al+3O2=2Al2O3;
(3)2CO22CO+O2↑;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铝的活泼性,据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注重基础,难度系数不大。
15.(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仿冒黄金(铜锌合金)进行如下处理,请回答有关问题:
(1)粉碎仿冒黄金的目的是 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
(2)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
(3)固体X为 铜 。
(4)写出上述流程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 。
(5)区别真金和仿冒黄金的方法有很多,请另举一例 灼烧或加入硝酸银溶液等 。
【分析】(1)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3)稀盐酸不能和铜反应。
(4)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5)高温条件下进不能和氧气反应,铜能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硝酸银不能和金反应,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
【解答】解:(1)粉碎仿冒黄金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故填: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2)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故填:过滤。
(3)固体X为不能和稀盐酸反应的铜。
故填:铜。
(4)上述流程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
故填:Zn+2HCl═ZnCl2+H2↑。
(5)区别真金和仿冒黄金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灼烧可以区分,是因为高温条件下进不能和氧气反应,铜能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通过颜色变化可以区分,也可以加入硝酸银溶液,是因为硝酸银不能和金反应,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过程中析出银白色固体。
故填:灼烧或加入硝酸银溶液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3分)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铝镁合金 。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 导电 性。
(2)将镁铝合金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镁铝合金的硬度 大于 铝的硬度(填“大于”或“小于”)。
(3)某汽修厂清洗汽车零件后的废液中常含有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向一定质量的该废液中[假设溶质只含AgNO3和Cu(NO3)2]中加入Zn,充分反应。根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硝酸铜、硝酸银、硝酸锌 ,c点溶液中溶质为 硝酸锌 。
②若取a~b段溶液,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AgNO3═AgCl↓+HNO3 。
③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 。
【分析】(1)图1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铝镁合金;
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2)将镁铝合金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镁铝合金的硬度大于铝的硬度。
(3)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1)图1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铝镁合金;
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故填:铝镁合金;导电。
(2)将镁铝合金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镁铝合金的硬度大于铝的硬度。
故填:大于。
(3)向一定质量的该废液中[假设溶质只含AgNO3和Cu(NO3)2]中加入Zn,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
①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没有反应的硝酸铜、过量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锌,c点溶液中溶质为反应生成的硝酸锌。
故填:硝酸铜、硝酸银、硝酸锌;硝酸锌。
②若取a~b段溶液,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AgNO3═AgCl↓+HNO3。
故填:HCl+AgNO3═AgCl↓+HNO3。
③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
故填:Zn+2HCl═ZnCl2+H2↑。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7.金属制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1)电动车是一类典型的新能源车,推广新能源汽车能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目前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下列物质中 ACD (填序号)。
A.CO
B.CO2
C.SO2
D.NO2
电动车身及车轮采用铝合金,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 大 (填“大”或“小”)、耐腐蚀的优良性能。铝在地壳中的含量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下同)铁;钢和生铁都是合金,生铁的含碳量 大于 钢的含碳量。
(2)铝合金中主要含有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甲中铝丝表面会出现的现象是 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甲能得出的结论是 铝 的金属活动性更强。另一位同学认为实验乙、丙中均无明显现象,对完整的结论没有作用,都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 C (填序号)。
A.乙、丙都可以省去
B.乙、丙都不能省去
C.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
D.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
(3)非金属与金属类似,较活泼的非金属也能把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已知活泼性Cl2>Br2>I2,请写出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Br=2NaCl+Br2 。
【分析】(1)依据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分析;依据合金的性质分析,依据铝在地壳中含量分析,依据生铁和钢的含碳量分析;
(2)依据Al、Mg、Cu的金属活性分析;
(3)依据题中信息分析。
【解答】解:(1)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有CO、SO2和氮的氧化物,则填ACD;合金比其组分金属硬度大,则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的优良性能,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铝在地壳中的含量大于铁;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则生铁的含碳量析大于钢的含碳量;故填:ACD;大;大于;大于;
(2)Al、Mg、Cu的金属活性为Mg>Al>Cu,则甲中发生的反应为2Al+3CuSO4=Al2(SO4)3+2Al,甲中铝丝表面会出现的现象是有红色物质析出,实验甲能得出的结论是铝的金属活性更强,实验乙无明显现象说明铝的金属活性小于镁的金属活性,则通过甲、乙实验可得出Mg>Al>Cu,而丙实验无实际意义,故填:有红色物质析出;铝;C;
(3)依据题中信息非金属与金属类似,较活泼的非金属也能把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已知活泼性Cl2>Br2>I2,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Br=2NaCl+Br2,故填:Cl2+2NaBr=2NaCl+Br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金属物质的性质,主要利用金属的性质和信息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4 9:26:37;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