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生活中的比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生活中的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1-20 13:2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7~50页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际操作等,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展示课本上的图,让学生观察。
问题1:以上图片,你认为哪几张与图片A比较像?那几张图片更漂亮呢?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发现图B与图D与图A比较像。
问题2:为什么有几张照片和照片A比较像,有几张不像?你猜猜大概和什么有关? (大概和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有关)
(注: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课始,通过提供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材料——“长方形照片选美”,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得出长方形照片美的程度与照片的长和宽的倍数关系有关,从而自然地把“比”与“倍比”、“分数”联系起来。)
引出:那你知道它们的长和宽有什么样的关系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这几张照片放在格子图中,请看,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那么照片A长是( ),宽是( )。出示各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思考:
(1)、观察每个图片的长与宽。
(2)、算一算,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议一议,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2、实例2
(1)根据情境图,完成表格。(可以填在课本上)
路程
时间
速度
马拉松选手
骑车人
(2)讨论:谁的速度快些?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①马拉松选手的速度是多少?怎样计算?(板书:40÷2)
②骑车手的速度是多少?怎样计算?
3、实例3
出示情境图,根据情境图填下表,说说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些?
摊位
总价
数量
单价
A
B
C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①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相互说一说。
②指名说出结果,并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③在计算这些结果之前,必须先弄清什么问题?
④怎样计算苹果的单价?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总结:
1、(1)长方形B、长方形D与长方形A的关系
学生可能发现:①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形A的2倍。
②长方形B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形A的。
计算:A:6÷4=1.5 4÷6=(长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
B: 3÷2=1.5 2÷3=(长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
C: 8÷3=2- 3÷8=—
D: 12÷8=1.5 8÷12=(长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
E: 12÷2=6 2÷12=
(2).A、B、D都满足长是宽的1.5倍,那么C、E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有这样的关系吗?(没有)那你知道为什么不像了吧?
2、谁的速度快?

   路程
时间
速度
马拉松选手
40

20
骑车人
45

15
(1)回答谁的速度快。 (马拉松选手)
(2)马拉松选手的速度是多少?怎样计算?(板书:40÷2)
(3)骑车手的速度是多少?怎样计算?(板书:45÷3)
(4)“40÷2”40指什么?“2”指什么?路程÷速度就得到什么?(速度)。
3、购物
摊位
总价
数量
单价
A
15
3
5
B
9
2
4.5
C
12
3
4
(1)C摊位的苹果便宜些
(2) 在计算这些结果之前,必须先弄清什么问题?(苹果的单价)
(3)怎样计算苹果的单价?(总价÷数量=单价板书:6÷3)
4、教师追问:比较长、宽的关系时,比谁的速度快时,比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都用什么法莱计算的?(除法)
那这种相除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形式表示出来,那就是——比。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
5、数学上把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板书:6÷4 =6﹕4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是比号,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着这个比的比值。
6﹕4=6÷4= = 1.5
速度实际上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40÷2=40﹕2=20
单价实际上就是总价和数量的比值。9÷2=9﹕2=4.5
请同学在黑板上找比,说一说比,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7、介绍比号的来历(你认为比号表示什么?)
十七世纪,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 两个量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
不能占用÷,于是他把除号中的小短线去掉,用:表示。
(注:充分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可以使数学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生动的文化交流,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到数学知识所产生的巨大的人文力量。)
8、结论:单位相同,是同类量,可以用比来表示,比的结果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单位不同,是不同类量,但因为有相除关系,所以也可以用比来表示,比的结果是一个新的量。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通过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认识了生活中的比。 我们知道,比的意义与除法意义有关,比又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看来比与分数和除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教师出示表格,组织学生独立填写的基础上,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

名称
相当于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五、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六(3)班有男生24人,女生19人,写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全班和女生人数的比
2、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写出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再写出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并分别求出比值。
3、小明3小时走了13.5千米,他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前项是( )后项是( ),比值( ),
4、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10﹕2 7﹕21 ﹕ 4.5﹕1.5
5、教材51页2、3
6、拓展延伸
(1)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的身高比是1:173。小强说得对吗?
(2)告诉同学们:(前不久,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珠宝店发生了一起特大失窃案,侦察员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这时罪犯已经逃走,现场只留下一个脚印)这时柯南来了,他仔细观察完现场后只是量了量脚印的长25厘米,就果断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你们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你能算出这个疑犯的身高吗?)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6:4=6÷4=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是6:4的比值。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以图片的像或不像为主要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长与宽的关系,进而引入比的概念。这也是在同类量相比的情况下感悟比的概念。以“骑车速度与水果价格”这一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在每个情境中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2)教学中处处体现生活中的比,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一些数学规律。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典型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和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进行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生不仅发现数学知识,而且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数学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让他们享受着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2.使用建议。面对着连续呈现的三个情境,如果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则前面的课时因为没有具体的知识点会显得比较单薄,这样的课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这一点需要注意。
3.需要破解的问题。既然比的后项不能为0,而足球比赛中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如何给学生解释?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