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单元《盐 化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B.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Na2SO4,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可将其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D.Ca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2.下列做法不符合“山青水绿、天蓝地净”理念的是
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D.充分利用天然气、风能、太阳能
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CO2气体 CO气体 通入O2 点燃
B KNO3固体 NaCl固体 水 降温结晶
C CO2气体 HCl气体 饱和碳酸钠溶液 洗气
D KNO3溶液 KOH溶液 适量的 CuSO4溶液 过滤
A.A B.B C.C D.D
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2SO4、Na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B.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C.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NaCl
D.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K2SO4,一定没有Na2CO3
5.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组成:含有钠单质和氢氧根离子
B.性质:具有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制备:可通过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得
D.用途:与硫酸铜等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
6.下列离子能够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K+、H+、Cl-、OH-
B.Cu2+、K+、Cl-、
C.Ba2+、、、
D.Na+、K+、、
7.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木炭燃烧 C.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D.液态空气制氧气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Mg2+、Ca2+、、Cl﹣ B.H+、、Cu2+、
C.Na+、K+、Cl﹣、 D.Fe3+、Ba2+、、OH﹣
9.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1)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2)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吸收(1)中产生的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3)使步骤(1)中产生的氧化钙和水反应;(4)熟石灰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该厂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有①石灰石;②碳酸氢钠;③碳酸氢钙;④烧碱;⑤二氧化碳;⑥熟石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起始原料是①③ B.起始原料是②⑥ C.最终产品是②④ D.最终产品是⑤⑥
10.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胃溃疡患者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B.医疗上用食盐配制生理盐水
C.为了消除蚊虫叮咬后的痛痒,在患处涂肥皂水
D.用pH试纸检验雨水的pH为5.5,确定此雨水是酸雨
1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禁止私挖滥采 B.减少农药使用 C.发展露天烧烤 D.分类投放垃圾
12.向一定质量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某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与下图相符的是
A.铜锌合金中加入稀盐酸 B.锌中加入稀硫酸制取氢气
C.二氧化锰粉末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碳酸钠粉末中加入稀盐酸
二、简答题
13.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小强用下列方法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他取适量的A、B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铜溶液,观察到A中产生蓝色沉淀,则A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他另取适量的A、B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他通过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来鉴别:若PH___________7,则是A溶液。
14.粗盐中含有MgCl2、Na2SO4、CaCl2杂质,某同学设计除去三种杂质并得到NaCl固体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写出加入过量Na2CO3的作用;_____
(2)若用K2CO3代替Na2CO3会有什么后果?______
(3)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加以补充_____。
三、推断题
15.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若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C、D均为氧化物,请回答问题:
(1)物质A中的阴离子为______(填写离子符号),物质C由______构成(填写具体微粒名称)。
(2)D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为______。
(3)写出A→C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4)D→C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16.A~H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C、D、E分别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或“”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D的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G俗称苏打;C与D反应生成H;F与G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D___________、G___________。
(2)物质C属于五种物质类别中的___________。
(3)写出F→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4)A和B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四、实验题
17.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A 溶解B.蒸发C.过滤D.取一定量的粗盐
(1)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字母)。
(2)上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操作B中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5)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时的“两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___________。
18.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CO和CO2的混合废气,考虑到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分离实验(收集装置略去):
(1)广口瓶中加入的是______。
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Ca(OH)2溶液
(2)打开阀门K2通入混合气体,首先分离得到______气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接着关闭阀门K2打开阀门K1,将分液漏斗中装的______溶液滴入广口瓶中,从而分离出第二种气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9.制取和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1)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C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可以选用①高锰酸钾 ②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③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时,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填序号),你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该反应的原理__________。
(3)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在B处需连接__________装置,接口a与接口_________接,装置内所盛的液体作用是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其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某同学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液体。①木条熄灭,说明________。
②同学们对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液体的原因开展了讨论。第一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如果倒入的石灰水较少,生成的碳酸钙会与剩余的二氧化碳、水继续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Ca(H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第二小组的同学认真检查了所用的仪器和药品,发现所用盐酸的试剂瓶没有标签,且盐酸略显黄色。认为所取的盐酸为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________性,使制取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气体该杂质气体溶于水会与石灰水中的溶质发生中和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第二小组为了验证自己的讨论结果,在B处增加________装置(填“甲”或 “乙”),收集满气体后向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得到了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五、计算题
20.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钠杂质)进行如下检测:各取5.0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5.0g溶液,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甲 乙 丙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35.0 40.0 45.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 2.54 2.9 2.9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_____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1.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现有10g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剩余固体的质量是7.8g。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的氧化钙的质量。
(3)计算剩余固体中各元素的质量。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C 6.D 7.B 8.C 9.C 10.C 11.C
12.A
13.氢氧化钠溶液 有气泡冒出 大于
14.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 NaCl固体中会带入新的杂质KCl 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把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除去,调节溶液的PH=7
15.
(1) 二氧化碳分子
(2)做燃料
(3)
(4)化合
16.
(1) Fe CuSO4 Na2CO3
(2)碱
(3)
(4)置换反应
17.
(1)DACB
(2)C
(3)加速溶解
(4)大量固体
(5) 漏斗(或玻璃棒) 玻璃棒(或漏斗)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18.
(1)A
(2) 一氧化碳##CO
稀硫酸2SO4
19.
(1)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 ②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常温反应 2H2O22H2O +O2↑
(3) 乙 c 干燥氧气
(4)CaCO3+2HCl=CaCl2+H2O+CO2↑
(5) 气体不支持燃烧 CaCO3+H2O+CO2=Ca(HCO3)2 挥发 2HCl+Ca(OH)2=CaCl2+2H2O 甲
20.
(1)丙
(2)解:设生成2.9gMg(OH)2消耗MgCl2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x=4.75g
y=5.85g
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
(3)乙同学实验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氯化镁的含量95.0%,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8%。
21.
(1)2.2g
(2)解:设生成的氧化钙的质量为x
x=2.8g
答: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2.8g
(3)由于反应没有完全,所以剩余固体是碳酸钙和氧化钙,剩余固体的质量是7.8g,氧化钙是2.8g,所以剩余碳酸钙7.8g-2.8g =5g。碳酸钙由钙、碳、氧元素组成,氧化钙由钙、氧元素组成。所以剩余固体中含钙、碳、氧元素。
钙元素的质量=
碳元素质量=
氧元素的质量=
答:生成的氧化钙的质量是2.8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4g,碳元素质量0.6g,氧元素的质量3.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