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5 11:1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意义,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背景、主要成就、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连煤油、铁钉等日常生活用品都要靠进口,被冠之以洋油、洋钉的称谓,更不用说制造汽车、飞机了。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各种汽车奔驰在城乡的大道上,我们自行设计的飞机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巨大的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探究新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教师多媒体出示《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与《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教师提问:两个表格的数据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教材第18页内容回答)
提示: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第1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一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时间分别是什么?
(3)“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时间:1953—1957年。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3.材料展示:
材料一 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着手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教师提问:“一五”计划的重点为什么是发展重工业?
学生结合材料讨论后回答。
学生1: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自己制造机器,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2:中国在近代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就是因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落后,要想避免历史的重演,必须发展重工业。
教师总结: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4.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制定“一五”计划的时候,重点发展重工业,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学生讨论交流。
提示:因为建国初期,一贫如洗,物资匮乏,必须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地发展其他部门,以解决百姓生活的燃眉之急。
5.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宝成、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6.教师讲述: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7.教师多媒体出示下列材料,并请同学们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苏联专家在中国
材料二 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战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为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苏联的帮助;中共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
8.教师过渡: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了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其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宪法的主要规定。这部宪法具有怎样的性质?
提示:(1)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性质: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教师讲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五”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分别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基,对我们国家后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一百年的工业发展。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睿智的选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新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教学过程中引用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一五”计划的重点、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本节课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