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古诗三首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迢迢(tiáo) 机杼 (shū) 王侯
B.擢素手(zhuó) 栖息(xī) 哭泣
C.手札 (zhā) 充盈 (yínɡ) 乌鸭
D.含情脉脉(mò) 章法(zhānɡ) 皎洁
二、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
2.寒食东风御柳斜
3.终日不成章
4.泣涕零如雨
5.纤纤擢素手
6.中庭地白树栖鸦
三、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四、理解型默写。
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
2.《迢迢牵牛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难以排遣的离别之苦。
3.《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请你再写一句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主题探究,文意解读。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讽刺了当时的权臣。
B.《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
C.《十五夜望月》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表达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
2.诗句赏析。
(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________”“______”摹状女子白皙修长的手,极富美感。一个“______”字动态尽出。两句动静结合,表现出织女的_____(A.娇柔、勤苦 B.任劳任怨)。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①这两句虽无“月”字出现,却处处可见月夜之____________。“地白”给人以积水空明的________之感。
②这首诗宜用_____(A.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B.联系传说故事展开想象 C.借助诗句里的关键词展开想象)的方法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③我想象的画面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诗中大量运用叠字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B.《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意境悠远,情韵含蓄。
C.“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都是写节日习俗的。
六、课内阅读训练,知识融会贯通。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节。下面不属于这个节日的习俗是 ( )
A.取新火 B.折柳插门 C.吃热食 D.踏青
2.前两句诗描写的典型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季节是________(早春 暮春)时节。
3.“______”和“______”字,明写花、柳而暗写______,体现出春日美景的灵动。
4.抓住关键词“传”“散”“轻烟”,展开想象,描绘最后两句诗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这首七言律诗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C.本诗中“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则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的近臣。
D.本诗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蓄巧妙,入木三分。
七、课外阅读训练,知识拓展运用。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③苦,鸿雁那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③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④那:为何。
1.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他席他乡/送客杯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节的情景,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这一天的习俗。
3.下面对第三、四句的诗意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借助“________”这一形象,将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的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浓浓的________之情。
八、下列节日、诗句与习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饮菊花酒
B.七夕节——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
C.端午节——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吃粽子、插艾草
D.中秋节——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赏花灯
3 古诗三首 答案
一、D点拨:A.杼zhù;B.栖qī;C.札zhá,鸭—鸦。
二、1.春天的京城 2. 皇城里的柳树 3.花纹
4.落下 5.伸出 白皙 6.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三、D点拨: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四、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1.A点拨:“直抒胸臆”表述有误,应是“含蓄委婉”。
2.纤纤 素 弄 A 清幽冷寂 清冷 A 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的乌鸦已入梦乡。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3.D点拨:《迢迢牵牛星》写的是民间传说,不是节日习俗。
六、1.寒食 C 飞花 御柳斜 暮春 飞 斜 风 示例: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们的府第间流动,轻烟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
5.B
七、2.重阳 3.A 4.鸿雁 思乡
八、D点拨:该句描写的是元宵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