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元素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3 元素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1-20 13:4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元素(第一课时)人教版《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课标要求:
初中化学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元素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承上启下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原子的结构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改变涉及面广影响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变化等一系列化学知识的学习(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元素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第1课时元素的概念元素的分布物质与元素、微观粒子的关系(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
(2)初步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3)初步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2、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探索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初步学习运用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能用化学的观点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看待物质的思维方式;
(3)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
(4)发展善于合作,勤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3、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四)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二、说学生(一)学生的知识经验:1、生活经验:缺钙、缺铁……2、知识经验: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离子的形成;3、错误认识经验:元素是一种微粒或一种物质;4、没有的知识:同位素。(二)学生的技能态度:知道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三)学生的特点风格:2、习惯赋予元素以具体的宏观物质的想象;3、对元素是什么的好奇心、求知欲;4、对反应产物的疑问。1、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三、说教法1、讲授法与发现式教学法2、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直观教学法3、教学模式: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交流讨论深入探究巩固练习阅读归纳课堂总结4、重视自我发现,给予启发,及时纠正四、说学法“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能理解。”“做中学” 用“发现式”的眼光学习五、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什么是元素? 黄金搭档教师活动:钙片学生活动:根据图片展示对元素有模糊的认识设计意图:运用生活中的化学和理论的教学语言进行引入,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二)明确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上的有关原子结构的表格指出表格中所涉及的原子所属元素,并给出相关符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元素概念的规范叙述列举生活中的“总称”概念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并作出汇报,从中感知“一类原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元素的概念并规范化语言学生明确“总称”的含义,并能初步区分原子与元素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填写表格过程中自然地领会到元素的概念,并能深刻记忆;学习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图片展示使元素概念化抽象为具体(三)深入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元素种类由什么决定?是否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提问:“一类”指的是哪一类?回答:质子数交流讨论,获得答案,并举例说明:一个氧分子和一个硫原子回答:“同质不同中”设计意图:直观理解元素概念培养合作意识,激发探究兴趣,深刻理解元素的范围:原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钠原子和钠离子结构示意图,提问:是否属于同种元素设计意图:以“人”和“人类”图片为例区分宏观与微观(三)深入探究回答:属于,离子也属于原子,只是带电荷,且表示符号都是Na学生理解拓展“一类原子”的范围,还可以是“同质不同电”从生活中对事物的通俗描述过渡到抽象概念的描述,使学生区分宏观与微观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9页的“讨论”(四)交流讨论学生活动:回答:分子改变,但元素和原子不变设计意图:提高对元素概念的认识,体验学习方法和观念的梳理过程。对“水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S)(O2) (SO2)(H2O2) (H2O)( O2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对元素概念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针对性练习(五)巩固练习学生活动:自主思考、交流讨论答案设计意图:深化元素概念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化学意识,培养知识的拓展运用,能够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化学问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如果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D.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电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2、(1)点石能成金吗?为什么?
(2)在水中加入某种催化剂就能把水变成汽油吗?教师活动:(六)阅读归纳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自然界中元素是如何分布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0页文字及资料卡片内容通过生物体内水的含量最高解释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排布引导学生采用谐音记忆元素含量顺序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元素含量排布理解记忆交流讨论,谐音记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学习方法激发兴趣,培养有趣的学习方法(七)课堂总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内容,再次明确重难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课堂内容做总结。巩固所学概念,培养学生适时进行知识小结的良好习惯。作业布置:根据所学内容,布置相对应的作业练习六、板书设计课题3 元素
(第一课时)
一、元素的概念: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2、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元素只是“原子”的总称;
例如:一个氧气分子和一个硫原子都有16个质子,但不属于同种元素;
3、“一类”指的是“同质不同中”或“同质不同电”(例如:Na与Na+都属于具有11个质子的钠元素);
4、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5、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变。
二、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
2、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O、C、H、N ;
3、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N、O 。七、学案(二)元素的概念:元素是 。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2、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 属于同种元素,元素只是 的总称;
3、“一类”指的是: ;
4、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 不讲 。课题3 元素 (第一课时)学案
(一)自主探究
请完成下表空白处,探究什么是元素七、学案(接上)(三)交流讨论
5、化学反应前后,分子 ,原子的种类 ,元素 。

(四)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如果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D.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电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2、(1)点石能成金吗?为什么?
(2)在水中加入某种催化剂就能把水变成汽油吗?
(五)阅读归纳
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 ;
2、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 ;
3、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 。
(六)课堂总结八、说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交流与讨论,加上生活化的比喻,学生对“元素”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更为具体化的认识,也能从教材讨论中获得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化学思想。最后的总结归纳能够培养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内容有具体化的梳理和认识。
采用学生在自主探讨中获得知识的发现式学习方法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与牢固记忆。谐音记忆也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活跃课堂气氛。八、说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这样的教学之后,能使大部分的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但是由于元素概念的抽象性,对于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特别是原子结构不熟的学生来说,在掌握这一概念的时候还是会有些困难。但我们也不能急于求成,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可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慢慢深化,逐渐加强理解。对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化学思想的具体应用,基础薄弱的学生还不能很快掌握,但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之后会有所突破。 衷心感谢各位评审专家及老师的聆听与批评指导111111113以上三种原子属于同一类吗?氢元素HH-1H-2H-31366666668C-12C-13C-14碳元素C瓜梨人类O、Si、Al、Fe1、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一只羊、两只龟、三头驴,铁锅煮”“杨贵妃炼铁”学生自编的谐音:O、C、H、N2、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氧去探亲,带着鸡蛋”“我吃红牛!”学生自编的谐音:“哦!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