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3 比热容 学案(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3 比热容 学案(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3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4 14:5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
第三节 比热容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学习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能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学习难点】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活动一:比热容
1.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猜想:物质_______(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
实验器材:烧杯、电加热器、温度计、秒表、天平、水、食用油
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
(1)要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可以用____(填仪器名称)来获取。
(2)实验前要保证水和食用油的 和 相同。
(3)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目的:保证相同 内物质吸收的热量
相同。
(4)用电加热器代替酒精灯加热的好处:电加热器时内部加热,相对稳定。
实验方法:
(1) 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相同加热时间内温度变化的快慢(或比较升高
相同温度所需要的的加热时间)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控制物质的质量和加热方式相同,改变物质的种类。
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将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水和食
用油中,记下水和食用油的初温。
(2)方案一:接通电源,同时给水和食用油加热,当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记录加热的时间,
并填入记录表格中。
(表一)
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200
2 煤油 200
方案二:接通电源,同时给水和食用油加热,每加热 1min,就记录一次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并
填入记录表格中。
(表二)
物质种类 水 食用油
加热的时间(min) 0 1 2 3 4 0 1 2 3 4
升高的温度(℃)
7
(3)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1)加热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相同时,所用加热时间不同,说明吸收
的热量________ ,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所
用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 ,吸热能力就 。
(2)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________(填
“相同”或“不同”)的。升高温度越小,吸热能力就 。
2.比热容
请阅读课本 P11~12 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比热容的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 和 的
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_____表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
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 __。
(3)水的比热容是 ,它的物理意义是: 。
(4)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 ,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 ,比热容与物质的
种类有关,与物质的多少,物体温度变化多少 (选“无关”或“有关”)。
(5)水的比热容大应用举例: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训练: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C.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大
D.物质的比热容与它的质量、温度的变化、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无关
2.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 )
A.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
B.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
C.水的热量大于沙石的热量
D.水的传热本领比沙石的传热本领差
活动二:热量的计算
1.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34.2×10 J(/ kg·℃),则:1 kg 的水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为 ___J;
1 kg 的水温度升高 2℃,所吸收的热量为 J;2 kg 的水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
为 J;2 kg 的水温度升高 2℃,所吸收的热量为 J;
2.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和物质的种类
有关,如果我们用 Q 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 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 Δt 表示温度
的变化,你能总结出物体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吗
▲典型训练:
1.在标准气压下,将 0.5kg,20℃的水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1. 质量为 5kg 的热水,从 100℃降到 8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8
【课堂练习】
1.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了实验。
(表三)
初始温 加热时 最后温
物质 质量/g
度/℃ 间/min 度/℃
水 60 20 5 40
食用油 60 20 5 65
(1)实验器材:玻璃杯、水、食用油、电加热器、温度计、 、停表、搅拌器。
(2)在两烧杯内装入 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选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
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 相同。
(3)表三是实验记录的数据:
实验中让水和食用油的加热时间相同,从而使它们吸收的 相同,通过比较它们
_________的多少,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4)根据记录的数据还可以发现,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加
热更长的时间,这样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
收的热量。
(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般 (选填“不同”或“相
同”)。
4
2.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 0.5 kg、温度为 70 ℃的水放出 4.2×10 J 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
c = . × 3到 ℃。[ 水 4 2 10 J/(kg·℃)]。
3
3.质量为 500 g 的金属块温度从 80 ℃降低到 30 ℃时,放出的热量是 3.25×10 J,该金属
的比热容为 ;该金属可能是 。
4.如下图所示,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甲、乙两图中符合冰熔化规律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这是因为 c 冰 (选填“>”“<”或“=”)c 水,所以相同
时间内 (选填“冰”或“水”)升温更快。
【收获和疑惑】
★收获: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 和升高的 的乘积之
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 水
的比热容是________。
2.热量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惑: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