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儒学的复兴
1.背景:
①唐末以来繁镇割据、五代十国混乱局面,使儒家伦理纲常被破坏,儒家伦理纲常的重建,促使理学兴起;
②(儒家学术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道)佛道儒三教长期争论与融合为儒学兴起创造了条件;
③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
④宋朝经济繁荣、科技文化进步;⑤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⑥宋代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2.目的: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3.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北宋程颐、程颢;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2)内容(内涵):①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②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③提出“格物致知”;④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4.朱熹与儒学教育:
合编“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加以注释(《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儒学基础读物。
5.影响: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官方推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1)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2)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
(3)话本:宋元时期盛行,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2.艺术:
(1)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如宋徽宗“瘦金体”。
(2)绘画:①以山水画最为突出,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②风俗画盛行,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③宋代宫廷画盛行;④强调以景写意,抒发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文人画盛行。
3.科技:
(1)印刷术: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战争。
(3)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4)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当时许多科技成果。
(5)元朝郭守敬创造出简仪(天文观测仪器);编定了《授时历》。
(6)元朝王祯《农书》,记载了南北方农业技术和工具。
4.少数民族文字:
(1)模仿汉字字形:
①辽:契丹大字、小字,用于碑刻和文学创作。
②金:女真文字;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③西夏:西夏文。
(2)蒙古文字:
①成吉思汗命人创制畏兀体蒙古文,撰写了《蒙古秘史》。
②忽必烈时期创制八思巴字,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