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人教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解 读 中 考
本课题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主要考查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的意义及书写,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是原子还是离子,及判断哪些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考查形式常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所占分值为2~4分。
★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物质的三粒子: 、 、 。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 、 、 。
原子由 和 两部分构成。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 决定。
4、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 ,如 。
5、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 的。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第一层最多 ;第二层最多 ;最外层 (只有一层不超过2个)
3、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等于 。
5、元素的 主要取决于 。
注:(1) 稳定结构: 。
(2) 各类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 不稳定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 稳定
三、离子
1、离子: 。
2、离子的分类
;带正电荷的离子。如:H+、Na+、Mg2+、Al3+、Ca2+、NH4+、Fe3+、Fe2+
:带负电荷的离子。O2-、S2-、Cl-、OH-、SO42-、CO32-、NO3-、
3、离子符号的意义:Mg2+:表示 ;1个镁离子
2Mg2+: .
4、离子的判断: 。 。
5、离子与形成离子的原子 。
四、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计算式: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3、 相对原子质量= + 。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单位是1,省略。
【教材链接一】教材P53、P54页:
例1.(2021·浙江衢州市·中考真题)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教材链接二】教材P54、P55页:
例2.(2021·四川达州市·中考真题)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A与C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D.B、C、D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教材链接三】教材P53、P54、P57页:
例3.(2021·山东东营)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当
【教材链接四】教材P56、P49、P/50页:
例3.(2021·山东招远九年级二模)某元素R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O,已知m克该物质中含有n克的R元素,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变式练习1】(2021·云南昆明)如图为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B.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C.氟原子易失电子 D.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
【变式练习2】(2021·湖北襄阳市·中考真题)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微观探析是化学学习的特有方式。
(1)日本核废水中含有的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它具有放射性,相对原子质量为3,核内质子数为1,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
(2)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甲所示。由图可知,锶属于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下图乙表示的粒子中,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变式练习3】(2021·江苏秦淮初三二模)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1.(2020·云南中考真题)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 B.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C.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 D.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2.(2020·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
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
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3.(2020浙江杭州)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4.(2020·湖北襄阳中考真题)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等于8 D.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
5.(2021·云南初三三模)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质子数为8 B.该原子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
C.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6.(2021·山东任城初三三模)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由Cl-和Na+构成
B.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C.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
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7.(2021·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三二模)根据给出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为阳离子 B.②的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C.③为金属元素 D.④的化学性质稳定
8.(2021·云南初三一模)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9.(2020·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7
C.该粒子具有3个电子层 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
10.(2020·广东南海初三一模)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11.(2021·兰州市第三十五中二模)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元素种类 ②化学性质 ③相对原子质量 ④粒子的电性 ⑤原子核
⑥电子层数 ⑦最外层电子数 ⑧核外电子总数
A.①⑤ B.②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⑧
12.(2020·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如图是 A、B、C、D、E 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
(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有_____(填字母)。
(3)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原子有_____(填字母)。
13.(2021·广西初三一模)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中微粒共能表示__________种元素,这几种元素共同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该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其原因:一是暴露在空气中易_______________;二是与空气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14.(2021·广东澄海初三二模)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中应填上______,图中用化学符号应表示为______。氯化铁中的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2)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则x=______。氧和硫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
(3)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将CO和NO转化为没有污染的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丙所示。
①请在图丙微观示意图补画完整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5.(2021·辽宁营口初三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决定的。
(3)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____(填微粒符号)。
16.(2020·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探秘物质的构成
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1)原子的构成:汤姆森、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根据实验证据进行推理,再用原子模型来表征原子的内部结构。
①汤姆森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1897年,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所有原子都能释放出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当时的实验现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你推理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的____________模型。
③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原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不变,__________________可变。
(2)分子的构成:十九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早期的分子学说,部分观点如下:
观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观点2:单质分子由相同种类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类原子组成。
观点3:分子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化学方法可使它解离。
观点4: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质量总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①按现代分子理论,观点1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元素角度谈谈你对观点2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观点3,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下同),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原子、分子质量很小,为计算和使用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结合观点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
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的比值
C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D 1个分子质量一定大于1个原子质量
(3)万物皆原子,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图3是氢、氖、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你以氖气、氯化氢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为例,从原子直接或间接构成物质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对“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的理解。__________
17.(2020·江西初三单元测试)(1)已知一个M原子的质量为a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用a、b表示)。
(2)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 g,计算该硫原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已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计算等质量的镁、铝中镁原子和铝原子的个数比。(写出计算过程)九年级化学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人教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解 读 中 考
本课题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主要考查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的意义及书写,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是原子还是离子,及判断哪些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考查形式常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所占分值为2~4分。
★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物质的三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
4、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就不含中子。
5、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第一层最多2个;第二层最多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不超过2个)
3、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注:(1) 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层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
(2) 各类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为4-7个 易得 不稳定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 稳定
三、离子
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H+、Na+、Mg2+、Al3+、Ca2+、NH4+、Fe3+、Fe2+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O2-、S2-、Cl-、OH-、SO42-、CO32-、NO3-、
3、离子符号的意义:Mg2+:表示镁离子;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表示2个镁离子.
4、离子的判断:质子数>电子数的是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的是阴离子。
5、离子与形成离子的原子在质量上相等,且属于同种元素。
四、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计算式: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3、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单位是1,省略。
【教材链接一】教材P53、P54页:
例1.(2021·浙江衢州市·中考真题)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故错误;B、核电荷数=质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为1,故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相对原子质量=3,故错误;D、据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因此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错误;故选B。
【精准解析】主要考查核外电子的排布及质子数与核外电子书的关系。
【教材链接二】教材P54、P55页:
例2.(2021·四川达州市·中考真题)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A与C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D.B、C、D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答案】B
【解析】A、B质子数为11,属于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B、A为稀有气体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性质稳定,C最外层2个电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A与C元素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错误;C、C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C正确;D、B、C、D元素原子都是核外三个电子层,位于同一周期,D正确。故选B。
【精准解析】主要考查核外电子的排布及离子的形成。
【教材链接三】教材P53、P54、P57页:
例3.(2021·山东东营)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当
【答案】A
【解析】A、a粒子带正电,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说明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因此金原子核带正电,A正确;B、由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绝大多数a粒子未发生偏转,可得金原子并非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B错误;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C错误;D、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D错误。故选A。
【精准解析】主要考查原子的结构及原子的质量。
【教材链接四】教材P56、P49、P/50页:
例3.(2021·山东招远九年级二模)某元素R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O,已知m克该物质中含有n克的R元素,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已知元素R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O,且m克该物质中含有n克的R元素,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可得,;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精准解析】主要考查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变式练习1】(2021·云南昆明)如图为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B.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C.氟原子易失电子 D.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
【答案】C
【解析】A、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说法正确;B、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说法正确;C、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说法错误;D、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说法正确。故选C。
【变式练习2】(2021·湖北襄阳市·中考真题)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微观探析是化学学习的特有方式。
(1)日本核废水中含有的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它具有放射性,相对原子质量为3,核内质子数为1,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
(2)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甲所示。由图可知,锶属于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下图乙表示的粒子中,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2 ;(2)金属;②④
【解析】(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中子,故中子≈3-1=2,故填:2。(2)锶带“钅”属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下图乙表示的粒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锶原子相同的①②④,但是①为稀有气体原子,化学性质稳定,故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有②④,故填:金属;②④。
【变式练习3】(2021·江苏秦淮初三二模)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该微粒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表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B、该微粒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的,表示原子,不符合题意;C、该微粒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表示阳离子,符合题意;D、该微粒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的,表示原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020·云南中考真题)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 B.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C.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 D.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答案】B
【解析】A、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17,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故正确;
B、氯原子的最外层上电子数是7,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不正确;C、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故正确;D、由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故正确。故选B。
2.(2020·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
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
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答案】D
【解析】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为8,故A不正确;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故B不正确;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则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但是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得到该信息,故C错误;D、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故D正确。故选D。故选D。
3.(2020浙江杭州)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答案】A
【解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环状碳分子C18由18个碳原子构成,故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碳原子。故选A。
4.(2020·湖北襄阳中考真题)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等于8 D.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
【答案】B
【解析】A、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故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不符合题意;B、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符合题意;C、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总数,即:2+x+6=16,则x=8,不符合题意;
D、硫原子的最外层得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2=8,硫原子变成离子,符号是S2-,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021·云南初三三模)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质子数为8 B.该原子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
C.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D
【解析】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故A正确;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故B正确;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C正确;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D不正确。故选D。
6.(2021·山东任城初三三模)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由Cl-和Na+构成
B.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C.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
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A
【解析】A、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氯化钠,因此NaCl是由Cl-和Na+构成,选项A正确;B、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例如大多数氢原子核中就不含中子,选项B错误;C、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少1,选项C错误;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选项D错误。故选A。
7.(2021·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三二模)根据给出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为阳离子 B.②的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C.③为金属元素 D.④的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C
【解析】A、①的质子数是11,电子数是10,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是阳离子,故A正确;B、由微观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②的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故B正确;C、③的质子数是17,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③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故选C。
8.(2021·云南初三一模)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A为阴离子,B、C为原子,D为阳离子;故选A。
9.(2020·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7
C.该粒子具有3个电子层 D.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
【答案】B
【解析】A、该粒子的质子数是17,属于氯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多于4个,易得电子,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A正确;B、由图可知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8,选项B错误;C、由图可知该粒子具有3个电子层,选项C正确;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1个氯原子易得1个电子形成Cl-,选项D正确。故选B。
10.(2020·广东南海初三一模)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A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B错误;C、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C正确;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故D错误。故选C。
11.(2021·兰州市第三十五中二模)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元素种类 ②化学性质 ③相对原子质量 ④粒子的电性 ⑤原子核
⑥电子层数 ⑦最外层电子数 ⑧核外电子总数
A.①⑤ B.②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⑧
【答案】C
【解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电子层数不一定发生变化,化学性质一定发生了变化,电性一定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核没有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故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①③⑤。故选:C。
12.(2020·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如图是 A、B、C、D、E 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
(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有_____(填字母)。
(3)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原子有_____(填字母)。
【答案】(1)四 (2)BCD (3)AE
【解析】由A、B、C、D、E 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是氧原子,B是氧离子,C是氖原子,D是镁离子,E是氯离子。(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中粒子的质子数有8、10、12、17,则图中粒子共表示四种元素。(2)最外层电子数(氦为2)达到8,为相对稳定结构,BC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有BCD。(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AE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7,故易得到电子的原子有AE。
13.(2021·广西初三一模)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中微粒共能表示__________种元素,这几种元素共同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该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其原因:一是暴露在空气中易_______________;二是与空气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3 NaOH 吸水而潮解
【解析】(1)D中,质子数为11,核外有10个电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
(2)因为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图中共有三种不同的质子数,代表有三种元素,分别为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由三种组成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发生变质,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14.(2021·广东澄海初三二模)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中应填上______,图中用化学符号应表示为______。氯化铁中的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2)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则x=______。氧和硫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
(3)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将CO和NO转化为没有污染的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丙所示。
①请在图丙微观示意图补画完整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1)原子 H2O Fe3+ (2)7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① ②
【解析】(1)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图中①应填上原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图中②用化学符号应表示为H2O;氯化铁中的阳离子是铁离子,符号是:Fe3+;(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则x=17-2-8=7,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氧和硫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图丙微观示意图应补充三个一氧化氮分子,如下图:;
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5.(2021·辽宁营口初三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决定的。
(3)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____(填微粒符号)。
【答案】(1)3 失去 (2)最外层电子数 (3)降低 (4)Na+、Cl-
【解析】(1)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3;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3)反应前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反应后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0,解得x=-1价,故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降低。(4)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Na+,Cl-。
16.(2020·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探秘物质的构成
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1)原子的构成:汤姆森、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根据实验证据进行推理,再用原子模型来表征原子的内部结构。
①汤姆森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1897年,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所有原子都能释放出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当时的实验现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你推理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的____________模型。
③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原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不变,__________________可变。
(2)分子的构成:十九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早期的分子学说,部分观点如下:
观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观点2:单质分子由相同种类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类原子组成。
观点3:分子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化学方法可使它解离。
观点4: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质量总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①按现代分子理论,观点1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元素角度谈谈你对观点2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观点3,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下同),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原子、分子质量很小,为计算和使用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结合观点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
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的比值
C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D 1个分子质量一定大于1个原子质量
(3)万物皆原子,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图3是氢、氖、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你以氖气、氯化氢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为例,从原子直接或间接构成物质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对“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的理解。__________
【答案】(1)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电子 原子可分,原子内部存在带正电荷的粒子 ②核式(有核行星) ③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核外电子(或电子) (2)①不完全正确(或不正确) 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③H2、O2 H、O ④ABC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氖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氖气;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先构成氯化氢分子,再间接构成氯化氢这种物质;氯原子和钠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先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再间接构成氯化钠这种物质
【解析】(1)①汤姆森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1897年,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所有原子都能释放出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原子能释放出电子,且原子不带电,故原子中含有带正电荷的粒子,故推理获得的结论是原子可分,原子内部存在带正电荷的粒子;
②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有核行星)模型;③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原子的微粒原子核不变,核外电子可变。(2)①观点1不正确,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②单质分子由相同种类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类原子组成。从元素角度,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③氢气和氧气生成水,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故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H2、O2,不变的微粒是H、O;④A、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故国际上一致同意采用相对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符合题意;B、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合题意;C、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符合题意;D、1个分子质量一定比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是不一定比其它原子质量大,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铁原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BC。(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氖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氖气;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先构成氯化氢分子,再间接构成氯化氢这种物质;氯原子和钠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先变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再间接构成氯化钠这种物质。
17.(2020·江西初三单元测试)(1)已知一个M原子的质量为a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用a、b表示)。
(2)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 g,计算该硫原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已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计算等质量的镁、铝中镁原子和铝原子的个数比。(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2)2m g(3)9∶8
【解析】(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呈正比,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 g,该硫原子的质量为×m g=2m g;(3)已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设镁、铝的质量均为x,镁原子和铝原子的个数比为。答:该硫原子的质量为2m g;镁原子和铝原子的个数比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