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1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6分)
疲 (bèi) 中流 (dǐ)柱 云 (yì)
腌( )臜 呱呱( )坠地 庖( )代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A、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钱买一碗酒。
B、他在荣膺了何大学问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C、遍稽群籍,折衷是非。
D、万恶不赦的狗,看你死后不下地狱。
3、排排下列句子的语序。(3分)
①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②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③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④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⑤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⑥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
4、九下几个单元分别学习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几种文体,每种文体都有其最核心的要素,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反映文体核心要素的词,填写在相关文体上。(4分)
①诗歌 ②小说 ③散文 ④戏剧
供选词语:人物 情节 意象 矛盾冲突 环境 情感 场景 台词
5、下面是“故宫就锦旗错字事件的致歉信”,有多处错误,请按要求加以修改。(6分)
由于我们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谨向公众致歉。
此次赠送的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由于时间紧,锦旗从制作场地直接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仍未请示院领导,继续坚持错误,乃至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事情发生后,院里进行了认真调查,给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并采取了补救措施。故宫博物院现正组织全院各部门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增强工作责任心,进行全面整改。
①信中有一个句子成分残缺,请找出来,并把残缺的成分补上。
②信中有一个成语使用不当,请指出来。
③信的格式不合规范,请指出其中一处错误。
6、古诗文填空。(8分)
①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 。
②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③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 。
④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三峡啼猿之谜(12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出轻舟飞驶的状态。
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
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到热带丛林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啼的秘密。
每天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树梢上的时候,长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静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时才结束。早饭后,合唱继续进行。
波尔·杰丁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猿每隔两三年产子猿,子猿长到七八岁时,才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发出求偶的啼鸣,直到邻近的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其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这个家庭还有个规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许单独啼鸣,以免招来异性。当然,“父母”不在家时,小雄猿有时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
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会不断地啼鸣,一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 一夫一妻制,而不许别人侵犯,二是呼唤离家的子猿。
说到三峡啼猿,有人认为猿声并非是在两岸啼。
据郦道元《水经注》载:“自三峡七百里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当李白过三峡,正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之时,故能听到不绝于耳的猿声。
但是,清僭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从谈》中却写道:三峡的确多啼猿,但它们都生于南岸,而鲜见于北岸。史书中还曾记载,有人从南岸捉了猿放到北岸,猿非但不啼,还千方百计地逃回南岸去。由此认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应改为“南岸猿声啼不住”。
为何猿只在南岸啼呢?有人认为,三峡“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北岸巫山山脉是南北走向,正迎着北方寒风,山高林深,气温偏低,不适合猿猴生长,所以,猿猴要逃回到南岸去。
“三峡猿啼”的根本问题,即“发出了啼声的是猿还是猴”。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世界上现有的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四种猿类,前两种分布在非洲,后两种定居在亚洲,其中在我国的长臂猿仅出没于云南、海南岛等地的林区。若由此看来,三峡上发出的啼声的就不该是猿了。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1987年,中科院的一个考察组在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一件长臂猿左侧下颔骨化石,其门齿、犬齿已脱落,前臼齿、臼齿保存完好,牙齿稍有磨蚀。与该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这些动物骨骼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与尚未石化的长臂猿下颔骨一致。此外,他们还从土层中找到骨簪和一件陶制品,经鉴定,这些陶制品和骨制品的文化性质与3000年前的川东大溪文化相近。由此证明,那一历史时期的长江三峡确实有过长臂猿的活动,李白并投有错将猴叫认作猿啼。7、全文文末句加点的“此”的所指代的内容是( )(3分)
A、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长臂猿下颔骨化石。
B、与长臂猿化石一起出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
C、长臂猿化石以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距今约3000年。
D、长臂猿化石、鱼类等的亚化石及骨簪、陶制品。
8、本文提出了“三峡啼猿”的三个谜,并引用了中外学者的考察发现。下列表述,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3分)
A、波尔·杰丁认为猿啼是建立或维护家庭的需要。
B、清代学者认为猿啼只在南岸,有人认为北岸气候恶劣,不适宜猿的生长。
C、中科院考察组长臂猿化石的发现,可作为李白诗中“猿啼”的佐证。
D、长期以来,经过对世界上四中猿类分布情况的研究,学者们认定三峡无“猿”,李白听到的不该是猿声。
9、引用通常是为了表明作者观点。下列论断,不符合作者观点或意图的一项是( )(3分)
A、对波尔·杰丁的考察发现,作者是赞同的。
B、文章引述郦道元、梁章钜的文章及一些史书中的记载,意在证明“南岸猿声啼不住”。
C、引用长期以来学者们的观点,作者是为了引出三峡啼猿的第三个谜。
D、引用中科院的考察发现,作者意在证明三峡有“猿”,李白无误。
10、下列对本文材料安排和作者观点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三峡啼猿”的三个谜,本文采取了按解谜的难度,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材料。
B、从《水经注》的记载看,猿啼受一定时间、气候的影响,李白过三峡的时机适宜,故能听到猿声。
C、波尔·杰丁的考察的地点热带丛林,因而不能以他的解释揭开三峡猿啼的秘密。
D、李白约卒于公元762年,距今1200多年,3000年前三峡有长臂猿活动,不能证明他“并没有错将猴叫认作猿啼”。
(二)古藤(14分)
A.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B.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而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11、“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在文中作者主要“品读”了古藤哪些意象?(3分)
12、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吃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分)
13、本文有很多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选择一句作点评。(4分)
14、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你能说说作者通过古藤的形象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7分)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5、前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4分)
16、“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作者要告诫儿辈们什么道理?(3分)
(二)马说 (1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才美不外见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8、 下面加点“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策之不以其道”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徐喷以烟B、以丛草为林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翻译下面句子。(3分)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回答。(3分)
21、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分别是什么?(4分)
(三)愚人食盐 (9分)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昔有愚人 ②既得盐美 ③少有尚尔 ④返为其患
23、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24、这则短文的寓意是 (3分)
四、作文(60分)
美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恰当的比例可以构成美,对比可以构成美,对称可以构成美,变化也可以构成美。请以“美的构成要素”为话题,以下列诗句作为参照示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答题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1分)
1、(6分)
(bèi) (dǐ) (yì)
腌( ) 呱( ) 庖( )
2、(4分)
A、 B、 C、 D、
3、(3分)
4、(4分)
① ② ③ ④
5、(6分)
①
②
③
6、(8分)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12分)
7、( ) 8、( ) 9、( ) 10、( )
(二)古藤(14分)
11、
(3分)
12、
(3分)
13、
(4分)
14、
(4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7分)
15、 (4分)
16、 (3分)
(二)(17分)
17、(4分)
① ② ③ ④
18、( )(3分)
19、(3分)
20、 (3分)
21、
(4分)
(三)(9分)
22、(4分)
① ② ③ ④
23、(2分)
24、(3分)
四、作文(60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1分)
1、疲惫 中流砥柱 云翳 ā gū páo (每空1分,共6分)
2、靠近,接近;承受,承当;查考;免除。(每空1分,共4分)
3、354261(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4、意象 人物 情感 矛盾冲突(每空1分,共4分)
5、①由于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我们)谨向公众致歉。(2分)
②举一反三(2分)
③称呼:尊敬的各位公众 落款:故宫博物院 时间:2011年5月17日(点出一处得2分,共2分)
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每空1分,共8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
7、C. A项内容不完整;B项只能辅助说明出土化石的成分相同,不能说明李白朱未错将猴叫认作猿啼,由此也可以排除D项。(3分)
8、D. D项的结论是其他人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做出的推断,并不是直接的研究结果。(3分)
9、B. 郦道元的文章只提及了猿啼受一定的时间、气侯的影响,不能证明“南岸猿声啼不住。”(3分)
10、C. 作者引用波尔·杰丁的考察发现是为了证明猿啼的原因,并没有质疑的意思。(3分)
(二)
11、①古藤的坚毅、痛苦、挣扎。②如古藤一样开花结果迷人意境的老人。③如古藤一样活得艰难的人(社会底层的老人,老态女子)(3分)
12、作者原以为许多棵的相互缠绕依附会有如此繁茂的生命景象,而当主人说只是一棵藤的生命景观时,作者难以置信,所以吃惊。(或者因为一棵独立的藤没有依托,“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顽强地生存上千年。)(3分)
13、A.用“翻”“腾挪”“再翻”“再腾挪”“摆放”等词语生动形象,再加上贴切的比喻,描写出了一棵古藤的形象,表达作者喜爱之情。B.运用短语式的句子,精炼有力,重点突出,同时连用比喻,生动形象,在这里还承上启下的作用。(4分)
14、借用古藤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3分)
三、古诗文阅读(33分)
(一)(7分)
15、枝叶繁茂,新叶翠微;含苞欲放(4分)
16、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像海棠一样不要轻易的显露自己的芳心,而保持自己的心的纯洁。(3分)
(二)(17分)
17、(1)只是 (2)两马并驾,一起 (3)“见”通“现” (4) 尚且(4分)
18、A (3分)
19、难道真的没有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啊!(3分)
20、寄托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3分)
21、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
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有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4分)
(三)(9分)
22、(1)从前 (2) 已经(3)尚且(4)同“反”,反而(4分)
23、主人听了,再给他加些盐。(2分)
24、任何事物,超过一定的限度,好事便会变成坏事。(3分)
四、作文(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