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月相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4 月相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26 14:5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4 月相
一、选择题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触景生情的那晚,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0年4月22日(农历3月30日)是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接近于(  )
B.
C. D.
3.如图是观察月相的一个模拟实验。下列用一半白一半黑的小球完成该活动的几项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小球应沿A→B→C······→H方向移动
B.移动小球时,小球涂白的一面应始终对着灯光
C.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也随之转动
D.记录的是观察到的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我国古代诗人在这一天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下列关于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天晚上观察到的月相为新月
B.月球靠近地球会引发地震海啸等灾害
C.如果月球有和地球同样的大气层,月球上的环形山会比实际少
D.嫦娥工程”登月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落月
5.我国传统佳节“春节”和“七夕节”的月相分别是( )
A.满月、上弦月 B.满月、新月
C.新月、上弦月 D.新月、满月
6.2021年的春分是3月20日(农历二月初八),在当天,地球在图甲中和月球在图乙中的位置分别是( )
A.2和8 B.4和8 C.2和6 D.4和6
7.如图所示为某天的日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农历十二月十九
A.农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 B.这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C.这天晚上的月相为上弦月 D.这一天宁波昼短夜长
8.如图所示,使我们常见到的四种月相,阴影线表示暗部。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9.如图是2018年1月31日的月相,被称为超级蓝血月,则当天最接近农历( )
A.初一 B.十五
C.初七 D.二十二
10.2017年6月2日(农历五月初八)晴朗的夜晚,天空中能看到的月相是图中的(  )
A. B. C. D.
11.2020年一共有四次“超级月亮”,分别在2月9日、3月10日、4月8日和5月7日,其中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超级月亮是本年度最大满月,本年度最大满月时,月球的位置处于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12.昨天是七夕,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七夕的月相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13.2019年已发生了三次超级月亮(超级月亮是指处于近地点位置附近的满月),第一次发生在农历十二月十六,第二次邂逅元宵节,第三次发生在农历二月十五,巧遇春分日,有关超级月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B.出现一周后月相变为上弦月
C.出现时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的中间 D.第三次出现当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14.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夜晚能欣赏到一轮明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这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自转 D.月球公转
二、填空题
15.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A、B、C、D处所观测到的月相及相应的农历日期:
A处的月相__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____。
B处的月相__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____。
C处的月相__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____。
D处的月相__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____。
(2)在图中A、B、C、D处所示的月球内绘出相应的月相。
16.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农历日期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17.1969年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这虽然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步。
(1)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_________。
(2)如图为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留在月壤上的清晰脚印,该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_________,也没有生物。
18.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其对应的月相最接近图中______位置:请你在答题纸上将图中d位置未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涂黑。
_________
19.2020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年度超级大月亮点亮夜空。
(1)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下图中___________。
(2)当天地球处在如图甲中的___________位置附近。(填写字母)
三、探究题
20.北京时间3月10日凌晨,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月球和太阳处于地球两侧,此时月球距离地球更近一些,我们可以观察到美丽的“超级月亮”。
(1)超级月亮的月相最接近下图中的________。
(2)下列关于超级月亮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①她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②她的天空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星星
③她表面的环形山都是火山活动形成的
④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她的另一面,是因为月球只是围绕地球公转,没有自转运动
⑤她的昼夜温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大气和水的调节与缓冲作用
(3)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是月球上的6倍,在月球上重350N的宇航员(包括随身装备),他和他的装备总质量是_____kg,从地球到达月球后,他的总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1.今年的六一连接端午,让小伙伴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1)读右边的月球运行轨道图,将端午节月球在运行轨道上的大致位置用圆圈画在月球运行的轨道上_______。
(2)指出端午节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上面月相中的哪一个?________。
(3)月球由C处出发,经B、A、D回到C处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图“北半球月相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月相分别是:
A:__ ____ C ;
(2)当月球运行到C位置时,可能发生的天文奇观是_______(填“日食”或“月食”)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日、地、月成一直线,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遮掩了太阳光,在地球的背光一侧形成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进入地球阴影区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全食或月偏食现象。
【详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月相是指满月,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平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并不是重合的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倾斜的,所以在太阳、地球、月球处于同一直线上,月球在地球的身后时,月球的位置并不是都能在地球的正后方而进入地球的阴影,而是在后方偏上或者偏下的位置,所以地球就无法遮挡住射向月球的太阳光,也刚好是这个位置的关系,所以能看到月球的整个反光面,这就是满月,如果月球这时刚好在地球的正后方进入地球的阴影则会发生月食。人看到天空中一轮满月,故在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亮应该被太阳全部照到,故A是正确的。
【点睛】
掌握人们看到的月相的形成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C
【详解】
新月是一种天文现象,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情况。2019年2月4日立春节气正值除夕,这一天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接近于C。故选C。
3.C
【详解】
小球应沿A→B→C······→H方向移动,模拟的是月相的一个周期,逆时针旋转,A选项正确。小球涂白的一面表示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应始终对着灯光,B选项正确。由于模拟月相,故只能小球绕人转动,人和灯光位置都不能动,C选项错误。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模拟的是月球被太阳照亮,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的形状,D选项正确。故选C。
4.C
【详解】
A.农历十五、十六出现的超级月亮是满月或望月,故A错误;
B.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的释放,与地月距离关系不大,故B错误;
C.如果月球有地球一样的大气层,陨石在穿过大气层时会燃烧,环形山就会少得多,故C正确;
D.、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降落伞不能利用空气阻力来减慢下落的速度,故D错误;
5.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月相的变化,应按日地月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能看到的月亮的形状来作答。
【详解】
春节是在农历正月初一,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人们无法看到它此时月相叫“新月”或“朔;七夕是农历七月初七,此时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月”。所以C正确。故选C
【点睛】
判断月相的方法是“上上西西,下下东东”。上弦月:上弦月上半夜出来,在西面出来月面朝西;下弦月:与上弦月相反。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到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
6.A
【详解】
当天是春分日,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位于图甲中的2位置;农历二月初八月相为上弦月,在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月球右边亮,所以此时月球处于8位置。
故选A。
7.D
【详解】
A、公历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依据确定的,故A错误。
B、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故B错误。
C、农历十二月十九,月相接近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故C错误。
D、1月1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这一天宁波昼短夜长,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
峨眉月是在月初的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月面朝西,呈反C状,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即①为峨眉月;凸月;月球圆面上绝大部分是明亮的,称凸月,满月前后的月相。满月以前(即农历每月十二、十三日)的凸月称为“渐盈凸月”,明亮部分朝向西方。)一般在日没以前东升,次日日出以前西没,即②为渐盈凸月;满月以后(即农历每月十七、十八日)的凸月称为“减亏凸月”,明亮部分朝向东方,一般在日没以后东升,次日日出以后西没,即④为减亏凸月;残月是在月末的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C状,是农历二十五、二十六的月相,即③为残月,因而按时间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
故选A。
9.B
【分析】
月相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新月整夜不可见与太阳同升同落,时间上在每月初一、初二;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时间上在每月初七、初八;
满月整夜可见,和太阳此升彼落,时间上在每月十五十六;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时间上在每月二十二 ,二十三。
【详解】
本题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是全部可见,既处于满月状态,根据月相的规律可知,这个时候应该是农历十五或者十六的时候,所以答案选择B.
【点睛】
本题的关键,要非常熟练的掌握和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10.B
【分析】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详解】
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其视形状如图中B。
【点睛】
掌握月相变化的时间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1.C
【分析】
月食现象,由于人看到天空中一轮满月,故在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亮应该被太阳全部照到。
【详解】
日、地、月成一直线,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遮掩了太阳光,在地球的背光一侧形成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进入地球阴影区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全食,C位置是日、地、月成一直线,因此C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详解】
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
故选B。
13.B
【详解】
A、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说法正确;
B、出现一周后月相变为下弦月,说法错误;
C、满月时可能出现月食,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的中间,说法正确;
D、第三次出现当天为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说法正确。
故选:B。
14.A
【分析】
本题考查了月亮的东升西落现象与地球的自转运动的关系。
【详解】
虽然月球围绕着地球从西向东公转,但是月球的公转周期是27.3天,和地球自转周期一天相比,速度太慢,因此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的是月亮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从西向东的自转运动造成的。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
月球的公转周期是27.3天,地球的公转周期是约365天,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
小时。
15.
(2)
【解析】
【详解】
(1)有图及月相变化规律可知,A处的月相是满月,时间是在农历十五、十六;B处的月相是上弦月,时间是在农历初七、八;C处的月相是新月,时间是在农历初一;D处的月相是下弦月, 时间是在农历二十二、三。
(2)图中A、B、C、D处所示的月球内绘出相应的月相,如下图:
16.(1)初七、初八(2)十五、十六(3)廿六、廿七
【分析】
本题考查了月相的变化时间。
【详解】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描写的月相是农历初七、初八的“上弦月”。
(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景象,农历每个月十五的月相就是“满月”。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首诗描写的月相是农历二十七、二十八的“残月”。
【点睛】
整个月的月相变化顺序依次是: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再回到新月。它们的周期叫做一个“塑望月”,等于29.5天。
17.上弦月 空气
【详解】
(1)[1]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天(农历六月初七)是上半月。所以,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上弦月。
(2)[2]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空气,也没有生物。所以,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留在月球上的清晰脚印存留了很长时间。
18.b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地球的运动,月相变化。根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农历初五接近于上弦月。端午节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渐长,夜渐短。图中b符合题意。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位置的左侧为阴影区。
19.C A
【详解】
(1)农历三月十六月相为满月,图中C为满月。
(2)2020年4月8日在春分日(3月21日左右)和夏至日(6月22日左右)之间,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当天地球处在如图甲中的A位置附近。
20.D ①⑤ 210 不变
【分析】
(1)月相变化示意图如下:
(2)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用G=mg来进行计算。
【详解】
(1)[1]发生超级月亮时,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月球和太阳处于地球两侧,所以此时的月相是满月,D图最接近。
故选D。
(2)[2]月亮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①说法正确;
在宇宙中,恒星会自行发光,所以在月球上是可以看到星星的,②说法错误;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陨石撞击形成的,③说法错误;
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她的另一面,是因为月球不仅围绕地球公转,同时还以同样的速度自转运动,④说法错误;
月球的昼夜温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大气和水的调节与缓冲作用,⑤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有①⑤。
(3)[3]因为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是月球上的6倍,所以在月球上重350N的宇航员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G地=6G月=6×350N=2100N
根据G=mg可得,他和他的装备总质量
[4]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会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从地球到达月球,他的总质量不变。
21. D 29.53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化
【详解】
(1)读图可知,图中C为农历初一,B为农历初七、八,A为农历十五、十六,D为农历二十二、三,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月球位于CB之间,靠近C。
(2)月相变化之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初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图A表示下弦月,B表示满月,C表示初七、初八的上弦月,D为初五的峨眉月,故端午节五月初五的月相接近D图;故选:D。
(3)从新月C到满月A再到新月C,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称呼。随着月球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球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化。
22.(1)满月 新月 (2)日食
【分析】
此题考查月球公转运动特征。
【详解】
(1)当月球在A位置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此时月相为满月。当月球在C位置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此时月相为新月。
(2)当月球在C位置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这是月球把太阳光挡住,就会发生日食现象。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