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太阳和月球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B.月球表面有平原、高山、山脉
C.太阳大气层由外到内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D.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
2.太阳是对地球最重要的天体。对上述说法解释正确的有( )
①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
②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均匀,维持着地表温
③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
④太阳活动会导致有线通讯中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8年美国太空总署发现,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预示太阳表面活动正进入“极小期’,会导致地球对流层的温度下降,并将于2019年底进入“小冰河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则耀斑、日珥等活动明显减弱
B.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预示着太阳对地球磁场的干扰将会减弱,磁暴减少
C.地球进入“小冰河期”,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可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D.“无黑子”现象是指色球层上几乎不见太阳黑子
4.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这是由于
A.月球的质量小,体积小 B.月球上没有大气
C.月球距离太阳近 D.月球表面不断受到陨石撞击
5.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报道,宇航员观测到太阳表面出现了巨大的“裂口”,这一现象被称为日冕洞(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太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太阳通过核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B.日冕洞也叫太阳黑子,它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C.太阳大气由外向内依次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D.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循环的能量源泉
6.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液态水 B.有空气
C.有绿色植物 D.有环形山
7.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后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如图的c点附近
B.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点能拍到地球的照片
C.探测器着陆前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生热
D.这一天杭州昼长夜短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距离太阳较近时,温度可高达127℃,较远时温度则降到-183℃
B.太阳中心的温度约6000℃
C.月球质量比地球小,故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是轻飘飘的
D.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比地球上更蓝一些
9.“织物版”五星红旗在月球的展示,体现了很高的科技含量。为了能让红旗在月球表面长时间保存,科研队员在设计时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的是( )
A.月球表面随处可见环形山
B.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
C.月球表面有很强电磁辐射
D.月球表面有紫外线
10.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便可见天上有一轮红日,但其周围的景象是( )
A.一片天蓝色,万里晴空 B.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闪烁
C.一片明亮,无法看到星星 D.一片黑暗,看见星星不闪烁
11.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C.造成气候异常,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D.诱发台风和火山爆发
12.近日宣布己探测出距离地球31光年的一颗星球,称之为“超级地球”,它围绕着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做公转运动。星球和地球均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13.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球背面完成两器互拍,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下列关于月球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有空气
B.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小
C.月球上有水和生命
D.月球表面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
14.下列有关太阳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肉眼可见的太阳层次为光球层,因此它是太阳外部层次唯一发出可见光的层次
B.由于耀斑和日珥都可能导致色球层增温,所以色球层是温度最高的层次
C.因为极光是太阳大气中带电粒子流高速碰撞地球高层大气所产生的,所以只有太阳活动极大年时,地球两极地区才能看见极光
D.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温度较低的斑块,有时人们用肉眼就可看到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的黑子
15.阿波罗16号月球探测器于1972年登陆月球,宇航员查尔斯-杜克将全家照放在月球上,这张照片( )
A.从地球带到月球,质量不发生变化 B.已经老化,是因为日晒雨淋的结果
C.偏离原来的位置,由于风力吹动 D.已经随月球共转了45圈
二、填空题
16.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____星。它是一颗自己能______和______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_____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________℃,中心温度高达_______万℃。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_____万倍,体积为地球的____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___亿千米。
17.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紧邻。人类对宇宙一直在探索之中。
(1)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了一台月基天文望远镜,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月基天文望远镜在月球上进行天文观测远比地球上的效果好,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_____。
(2)我国将于2016年下半年先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随后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携手遨游太空。如图所示,对接后“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_____的,此时它们_____(填“受平衡力”、“不受力”或“受非平衡力”)作用。
(3)太阳为地球提供光和热,同时太阳活动也会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_____
A.无线电通讯干扰 B.地磁场发生磁暴 C.昼夜交替现象
18.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我国“嫦娥四号”卫星也已经带“月球车”登陆月球。
(1)“好奇号”选择火星登陆,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离地球近,大小和质量也接近地球,太阳系中另外两颗类地行星是_____和_____。地球、火星等都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_____公转。
(2)“月球车”登陆月球,将面临的环境特征是_____(填字母)。
A.沙尘暴
B.暴雨
C.温差大
D.噪音干扰
E.引力比地球上小
19.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放热的、巨大的气体星球,太阳的外部大气由外到里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_________。
20.根据以前对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观察记载,2010年应该是太阳活动峰年,请你预测我们今后遇到的第一个峰年大约在 年。
21._________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_________年。
三、探究题
22.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产生于太阳的________层,太阳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________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黑一些,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________的标志。
(2)在12测站测得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22测站测得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在36测站测得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上反映出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______________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变化的周期约为________年。
23.日本气象专家认为极端气候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日本《现代周刊》上有一篇文章这样介绍:一些天体活动似乎也会对地球产生影响,那就是太阳黑子的活动。太阳黑子的活动以11年为一个周期。1988年,日本遭受冷夏的袭击,美国和欧洲却遭受酷暑和干旱的煎熬。在意大利,由于炎热而造成铁路变形、列车脱轨。美国从4月中旬到8月为止,几乎滴雨不下,密西西比河的水面不断下降,连船也无法行驶。
请根据以上材料和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它的形成原因是 。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 。
(2)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为11年。从图上可以看出,1960年是一个太阳活动峰年,而文章中说1988年又是一个峰年,对此应该怎样解释? 。
(3)太阳黑子在光球层面上有明显的往返移动,形状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这说明了什么现象? 。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月球是不发光的天体,只能反射太阳的光线,故A错误;
B、月球地表的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山、山脉等,故B正确;
C、太阳是一个可以自行发光的恒星,其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故C正确;
D、太阳活动主要有太阳黑子、日珥、耀斑,而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C
【详解】
①地球上各种能源复杂多样,绝大多数的能源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正确;
②太阳辐射在不同的纬度分布不均,不正确;
③太阳活动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正确;
④太阳活动干扰的是无线电短波通讯,而不是有线的,不正确。
故选C。
3.D
【分析】
根据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及对地球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2018年美国太空总署发现,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预示太阳表面活动正进入 “极小期”,是因为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则耀斑、日珥等活动明显减弱,故A正确;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预示着太阳对地球磁场的干扰将会减弱,磁暴减少,故B正确;地球进入“小冰河期”,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可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故C正确;
“无黑子”现象是指光球层上几乎不见太阳黑子,故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考查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及对地球的影响。
4.A
【详解】
由于月球相对地球而言质量小、体积小、重力加速度小,所以在月球上,物体会变得很轻。
5.C
【详解】
A.太阳通过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故A错误;
B.日冕洞是日冕上存在的大片不规则的区域它的温度比周围低,太阳黑子是位于太阳的光球表面,日冕洞不是太阳黑子,故B错误;
C.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C错误 ;
D.太阳辐射是促使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D。
6.D
【分析】
【详解】
月球因质量小,因此不可能保有大气。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液态水,没有天气变化。月球表面不存在液态水并不等于月球不含有其他形式的水分,科学家认为在月球土壤以及岩层中应该有固态形式存在的冰层,由于没有水分,故绿色植物也不可能存在,月球有环形山,D符合题意。
【点睛】
月面概况:1.月海和月陆月面上存在着明暗对比明显的两类区域:明:月陆,隆起的高低,由较浅的岩石构成,反照率高,故明。暗:月海,广阔的平原,由灰黑的岩石构成,反照率低,故暗。月面上海陆分布不均,正面月海较多,反面月陆较多。 2.环形山:四周凸起,中部低洼的环形隆起。数量众多,大小悬殊。直径200KM-几十厘米。成因:大——火山爆发而成。小——陨星冲击所致。主要环形山:第谷环形山、哥白尼环形山、开普勒环形山。内部结构:月壳,月幔,月核。月球有和地球类似的圈层结构,也可以分为月壳、月幔、月核三层。月壳为0~60KM,月幔60~1000km,月核1000km以下。月壳和月幔组成坚硬的岩石圈。
7.A
【详解】
A.由图可知月球转动方向,由于探测器需要登陆月球背面,所以探测器应在月球的后面a或c点附近,但由于a点时月球背面没有太阳光照射,所以适合的着陆时机是在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如图中的c点附近,故A正确;
B.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所以在月球的背面是看不到地球的,故没法拍到地球的照片,故B错误;
C.探测器着陆前会减速,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不会与大气摩擦会生热,故C错误;
D.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为冬至的第二天,这一天杭州应该是昼短夜长,故D错误。
故选A。
8.C
【解析】
【详解】
A、月球在面对太阳的一面温度高,背对的温度低,不是远近, 故A说法不正确;
B、太阳中心的温度约为2000万℃,故B说法不正确;
C、物质所能产生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引力越大.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所以宇航员会感觉轻飘飘的,故C的说法正确;
D、地球上存在着厚厚的大气层,对太阳光产生散射作用,特别是对蓝紫光的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蔚蓝色.月球上没有大气的折射和散射作用,人能看到的只是太阳光能直接照射的月面.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9.A
【详解】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有很强电磁辐射,有紫外线这些都是破坏红旗保存完好的因素,而月球表面随处可见的环形山不会对红旗保存造成影响,A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详解】
由于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所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会发生折射现象,所以周围的景象是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全不闪烁。
故选D。
11.D
【详解】
A、太阳活动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不符合题意。
B、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出现短暂中断,故不符合题意。
C、太阳活动会造成气候异常,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故不符合题意。
D、台风和火山爆发与太阳活动无关,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它围绕着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做公转运动”,说明星球围绕恒星运动,所以,星球和地球均属于行星,故B正确。
故选B。
13.D
【详解】
关于月球的说法,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月球表面因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大;月球上没有水和生命,月球表面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故选D。
14.D
【详解】
A.肉眼可以看见的是光球层,它是太阳大气的内层,A不符合题意;
B.光球层是太阳最里层,中心温度高达150万℃,所以光球层才是温度最高的一层,B不符合题意;
C.每年都会有极光的,太阳活动大年比较多而已。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与地球大气层中的分子或原子相作用,产生极光。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即11年内,会有极光出现次数最多年份和最少年份。C不符合题意;
D.太阳表层温度较低的大气区域,看上去颜色暗一些,故称黑子,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D符合题意。
故选D。
15.A
【详解】
A.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所以,从地球带到月球,照片质量不发生变化,故A正确;
B.月球周围没有空气,不能形成降雨,故B错误;
C.月球周围没有空气,不能形成风,故C错误;
D.由于月球的公转周期及自转周期都是29天,所以,自1972年登陆月球至今全家照已经随月球共转了四十多年,共转的圈数远大于45圈,故D错误。
故选A。
16.恒星 发光 发热 140 6000 1500 33 130 1.5
【详解】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2][3][4][5]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球体,自己能发光、发热,表面温度达6000℃,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
[6][7][8][9]太阳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直径约为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09倍,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17.大气层 静止 受非平衡力 C
【详解】
第一空.“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了一台月基天文望远镜,在月球上进行天文观测远比地球上的效果好,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大气层,透光性强;
第二空.由于对接后,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第三空.由于它们都围绕地球做曲线运动,即速度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第四空.AB.太阳活动会发出离子流,离子流到达地球的磁场后,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离子流也会影响到无线电通讯,故AB不符合题意;
C.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故C符合题意。
18.水星 金星 太阳 CE
【详解】
(1)[1][2]太阳系中另外两颗类地行星是水星和金星;
[3]地球、火星等都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
(2)[4] “月球车”登陆月球,温差大和引力比地球上小是面临的环境。
19.日冕层 色球层 光球层 光球层
【详解】
[1][2][3]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表面叫“光球层”,光球外面是色球层,色球层的外围是日冕层。这三个层面合起来构成了太阳的大气层。
[4]光球层最亮,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色球是一道纤细的红光。
20.2021
【分析】
根据记载可知,太阳黑子活动的两个峰年之间大约间隔11年,故两个峰年之间的时间约为11年,
【详解】
2010年应该是太阳活动峰年,两个峰年之间的时间约为11年,我们今后遇到的第一个峰年大约在2021年。
21.太阳黑子 11
【详解】
[1]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暗黑的斑点,当黑子数目多面积大时,表明太阳活动强烈,黑子少面积小,表明太阳活动较弱,因此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耀斑,包括黑子和耀斑在内的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22.(1)光球 温度 强弱
(2)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降水量越多
(3)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降水量越少
(4)约在1910年以前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降水量越少,1910年以后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降水量越多
(5)太阳黑子相对数 11
【分析】
根据太阳活动的特点与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太阳黑子产生于太阳的光球层,太阳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黑一些,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在12测站测得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降水量越多。
(3)在22测站测得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降水量越少。
(4)在36测站测得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之间的关系是约在1910年以前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降水量越少,1910年以后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降水量越多。
(5)从图上反映出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变化的周期约为11年。
23.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
(1)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它的形成原因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淡,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耀斑,它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2)从图上可以看出,1960年是一个太阳活动峰年,而文章中说1988年又是一个峰年,那是因为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平均为11年。
(3)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在光球层面上有明显的往返移动,形状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这说明了太阳在做自转运动。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