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5 10:1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同步练习
1.湖南省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江华瑶族自治县”,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2.【2020·河北沧州开学】1957年,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说:“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许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材料旨在表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  )
A.背景 B.经过
C.特点 D.影响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这一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4.【2020·河北石家庄期末】目前,我国有5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还有一个是(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自治区
C.云南自治区 D.贵州自治区
5.【2020·河北廊坊期末】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办法》等法规,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政机关行文以及各机关团体、国营企事业单位各种牌匾、标语、路标等,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率已达到90%以上。以上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
A.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B.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
C.使用和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字
D.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
6.【2021·河北模拟】2020年,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工,预计工期10—12年,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仅需12个小时左右,它将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国家建设川藏铁路有利于(  )
①维护民族团结 ②实现民族平等
③促进共同富裕 ④推动民族交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2020·河北石家庄期末】藏族人民在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废墟上,创造了西藏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创造了“短短六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西藏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西藏的变化得益于(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西藏民主改革的成功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④土地改革的完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0·河北保定期末】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此可见,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前提是(  )
A.服从国家统一领导
B.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实行
C.设立自治机关
D.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9.【2020·河北承德期末】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下列措施中与这一规定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帮助各民族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B.实行西部大开发
C.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D.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0.【2020·河北保定期末】新版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族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样。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____________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________多少和__________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__________。
12.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13.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______________、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1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_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1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先后迈进了_______________。
16.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_______、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7.国家重视少数民族___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
18.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19.【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依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
第一次巨变:社会形态的变化——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开创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第二次巨变:政治形态的变化——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
第三次巨变:经济形态上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次巨变发生在哪一年?
(2)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3)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案
1.C 2.A 3.B 4.A 5.C
6.D 7.A 8.A 9.D 10.D
11.少数民族;人口;区域;自治权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3.内蒙古自治区
14.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
15.民主改革;社会主义社会
16.技术
17.文化
18.西部大开发;青藏
19.(1) 1949年。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进行西部大开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修建青藏铁路等。